眉油酥脂 作品

第五十八章 正中下怀

秦可卿对自己的定位还是很清楚的,受限于身份,秦可卿能且只能做个贾琅的地下情人,所以秦可卿是不可能获得什么名分的。

对此秦可卿也并未在意这些,对于她而言,能够保证自己的安稳生活,还能顺带着帮扶一下娘家,这已经很好了。

至于其他的,根本就不重要。

贾琅温和的抚摸了一下秦可卿的秀发后说道。

“你放心,今后我会好好待你的。”

“妾身谢过公爷。”

在得到了贾琅的承诺之后,秦可卿也是心满意足了。

一夜风流无需多言,转过天来,贾琅早早便离开了秦可卿的房中,而后便安排了一下,给秦家送去了五百两银子和一封推荐信。

贾琅用自己的名帖将秦钟推荐到了白鹿山书院就读。

白鹿山书院是京师附近赫赫有名的学堂,多少才子大儒,都曾在白鹿山书院求学。

秦可卿转过天来便收到了老父亲秦业捎来的口信,在得知贾琅对自己娘家的事情如此上心,安排的这般到位妥当之后,秦可卿对于贾琅更加的心怀感激。

时间一晃,转眼便到了赴宴的日子。

应国府上,应国公张壁正和夫人刘氏一起聊着天。

张壁略显无奈看向夫人说道。

“夫人啊,你可真会给我出难题。”

“回来若是宁国公误会了,这多尴尬啊。”

刘氏摊了摊手说道。

“我那老姐姐这么多年都没跟我开过口,就这次找上了我,我怎么好意思驳她的面子呢。”

“话又说回来了,咱们这又不是拉郎配,是你情我愿的事情。”

“成与不成的,全在他们两家,咱们不过是牵线搭桥而已。”

“宁国公不至于这么小气吧。”

张壁微微点头后说道。

“这倒是,算了,就这么着吧。”

“等会儿宁国公来了,我呢,先探探他的口风,若是他有意的话,那一切都好说。”

“若是他没这个意思,我就果断掐断话题,窦家的人也不用再出来了,免得双方面子都过不去,你说呢。”

刘氏思考了一番后说道。

“那好吧,我听你的。”

夫妻二人商议了一番后,小厮来到正堂行了一礼后说道。

“公爷,夫人,宁国公到了。”

张壁淡然说道。

“知道了。”

“夫人,你先回后宅吧,我去迎一迎宁国公。”

“好。”

刘氏回了后宅后,应国公也是起身往外走去。

虽然说应国公已经年过花甲,且之前是贾琅的上官。

但是官场之上,从不以年纪分尊卑。

如今贾琅和应国公都是国公爵位,且应国公这次凯旋之后已经进入了半退休状态,而贾琅则是实权在握。

所以应国公也没有摆什么老前辈的架子,很是坦然的就出去迎接贾琅了。

等来到了府门口后,贾琅也下了马车。

两人不约而同拱手一礼后笑着说道。

“公爷。”

贾琅则是连连摆手说道。

“大帅,您可是折煞我了,在您面前,我不过是个后生晚辈,怎敢当您如此称呼。”

应国公轻笑一声说道。

“好了,你也不必过谦,北疆之战,你厥功甚伟,若非是你,只怕北疆糜烂,老夫这颗人头能不能保住都是两可,更别说凯旋回朝了。”

“这样吧,老夫比你年长些,既然不以官职爵位相论,那老夫拖个大,喊你一声贤侄,这总可以了吧。”

贾琅听后笑了笑说道。

“如此甚好,伯父,请。”

“请。”

两人说笑便进入了府邸。

对于应国公这般的称呼建议,贾琅倒也没有被占便宜的感觉,毕竟贾琅的父母若是活着,也才不到六十。

反观应国公,年过花甲,头发胡子全白了,贾琅喊一声伯父,不说占便宜,肯定是没吃亏。

在两人来到了正堂之后,丫鬟奉上茶水茶点,随后应国公把丫鬟下人打发了下去,和贾琅聊起了家常。

应国公微微一笑说道。

“贤侄啊,你回京比我早一段时间,如今家里都安顿好了吧。”

贾琅点了点头后说道。

“承蒙陛下如天恩德,对我封赏有加。”

“如今家里的事情还算和睦,我也能腾出手来,整顿一下殿前司了。”

应国公略一思考后说道。

“殿前司不比边军,情况要复杂不少。”

“贤侄处理殿前司的事情,便不能如同在边军治军一般了,得刚中带柔。”

“我们家老二,也在殿前司任职,改日我让他去宁国府拜访你,你们聊聊殿前司的事情。”

贾琅听后轻笑一声后说道。

“那感情好,我还正发愁没有合适的人来掌握殿前司的具体情况呢,伯父这可是帮了我的大忙了。”

应国公摆了摆手说道。

“谈不到谈不到,你们年轻人多亲多近,我老了,以后还是得看你们的。”

两人聊了聊殿前司的事情后,应国公也是很有耐心的给贾琅梳理了一下脉络。

在聊了会儿天后,应国公兜兜转转,也终于是聊到了正事儿上。

“贤侄啊,我记得你今年也十七岁了吧。”

贾琅点了点头说道。

“不错。”

应国公有些感慨说道。

“圣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你十七岁的年纪,便已经以军功获封公爵,不说是后无来者,称得上前无古人了。”

“功业已成,再解决自己的终身大事,为宁国府开枝散叶,绵延子嗣。”

“如此一来,你父母泉下有知,也定会深感欣慰啊。”

贾琅听后有些唏嘘说道。

“伯父说的极是,唉,家慈家严早早亡故,若是他们如今还在,该有多好。”

应国公轻轻拍了拍贾琅的胳膊后说道。

“生老病死,乃是命中定数,我等凡人,左右不得。”

“你能做的,就是将宁国府传承下去,光宗耀祖。”

“说来你也到了适婚之龄了,有打算过成婚之事吗?”

方才那一句,贾琅并未在意,但是应国公这句话一说,贾琅心里便瞬间明白了,应国公这是故意话赶话说到了这里啊。

贾琅略一思考后说道。

“伯父,应国府也属开国四王八公之列,虽然说宁国府之前和应国府来往不多,但宁国府的情况,想来伯父也了解。”

“我大哥倒行逆施,搞得宁国府声名狼藉,再加上父母早丧,府中也没有长辈操持此事。”

应国公听后微微一笑说道。

“你是你,贾珍是贾珍,怎么能混为一谈呢。”

“陛下圣明烛照,已经将贾珍父子流放数千里,终生不得回京,他们对你不会再有什么影响了。”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此乃人伦之事。”

“你若是有成婚之意的话,我为你说一户人家,看看可合乎你的心意。”

听完应国公的话,贾琅就知道,自己猜对了,今日应国公是来为自己保媒拉纤的。

看应国公铺垫了这么久,多半也是担心事情不成反倒让自己厌烦。

有应国公这个态度,贾琅也没什么担心的了,随后贾琅看向应国公说道。

“伯父肯为我操持婚姻大事,我十分感激,只是不知女方是哪家千金啊?”

应国公微微一笑后说道。

“说来你也应该认识,礼部尚书窦世枢大人的侄女,户部侍郎窦世英的嫡女窦昭姑娘。”

听到这里,贾琅也是有些诧异,好家伙,这窦家路子这么野嘛,直接托人托到了应国府。

没听说窦家跟应国府有什么联系啊。

这也算是意外之喜吧。

之前贾琅故意和窦家兄弟结交,为的就是让窦世枢心动,主动的撮合自己和窦昭。

毕竟窦昭是实打实的九重紫一号大女主,这要是拿下了,签到奖励必然是非常丰厚。

而且贾琅对窦昭的性格还是很满意的,不仅爱憎分明,而且很有能力。

如今应国公帮着窦家牵线搭桥,倒也省却了贾琅许多的功夫。

窦家能主动找上贾琅,剩下的基本贾琅点个头事情就成了。

贾琅略一思考后看向应国公说道。

“伯父,要说这件事情也真是凑巧。”

应国公听后赶忙询问道。

“怎么说。”

贾琅轻笑一声说道。

“说来我与窦姑娘也有数面之缘,印象深刻。”

“窦姑娘温婉贤淑,举止大方,言谈得体,不卑不亢,一看便有大家闺秀的风采。”

“我心生好感,只是一来家中没有长辈操持,二来也没有合适的人在中间牵线搭桥。”

“不想今日伯父居然说起了此事,真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应国公有些惊讶,而后笑了笑说道。

“是嘛,若真是如此,郎有情妾有意,那就再合适不过了。”

“贤侄,不瞒你说,这件事是窦姑娘的祖母帮着操持的。”

“她跟你伯母有旧交。”

“你伯母跟我说的时候,我还有些担心呢。”

“毕竟窦家虽然也算得上显赫人家,但是跟宁国府比起来,还是逊色不少。”

“没想到你居然也中意窦家姑娘,这岂不是两全其美嘛。”

贾琅微微点头后说道。

“也真是巧合,说起来宁国府虽然传承百年,但毕竟是武勋世家。”

“若真能和窦

姑娘这种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结亲,也能给宁国府带来一份儒雅之风,我求之不得啊。”

应国公眼看着事情这般顺利,顿时脸上露出了笑容。

“有你这番话,我也就踏实了。”

“你放心,贤侄,这个媒人我做了。”

“今日窦姑娘和崔老太太就在我府上,这样吧,你和窦姑娘见个面,顺便也让老太太看看你,你意下如何?”

贾琅轻笑一声说道。

“客随主便,听伯父安排。”

随后应国公便起身到了外边,吩咐丫鬟到后宅通报一声,请崔老太太和窦昭到前厅来。

后宅之内,今日的窦昭精心打扮了一番,本就姣好的面容在精致华贵的服侍映衬之下,更加美艳不可方物。

此时的窦昭正乖巧的坐在一旁,听着刘氏和崔老太太聊天。

刘氏看向崔老太太笑着说道。

“老姐姐,别着急,我们家老头子办事情还是很稳妥的。”

“我估计很快就有消息了,咱们稍安勿躁啊。”

崔老太太点了点头后说道。

“这次的事情给你们两口子添麻烦了啊。”

刘氏摆了摆手说道。

“这算什么麻烦啊,我们两口子不过是牵线搭桥,成与不成的,还要看宁国公和窦家。”

“再说了,昭儿生的这般亭亭玉立,又端庄大方,有这么好的条件,寻一个如意郎君还算得上难事嘛。”

一旁的窦昭听后俏脸一红赶忙说道。

“夫人谬赞了,窦昭当不得夫人这般夸赞。”

刘氏轻笑一声说道。

“你这孩子,还不好意思了。”

崔老太太笑了笑说道。

“女儿家嘛,面皮嫩儿。”

就在几人闲聊之时,丫鬟走进了房中来到了刘氏跟前耳语了两句,刘氏听后顿时便露出了笑容。

崔老太太见状有些好奇问道。

“怎么,出什么事了吗?”

刘氏看向崔老太太笑着说道。

“老姐姐,我这里可要先给你道喜了。”

崔老太太赶忙问道。

“怎么说?”

刘氏喜笑颜开说道。

“我们家老头子方才跟宁国公聊了聊终身大事,提了提昭儿。”

“你知道宁国公怎么说嘛。”

“宁国公说他对昭儿印象深刻,很有好感。”

“只是碍于家中无长辈操持,又找不到合适的介绍人,所以才暂时搁置了。”

“我们家老头子这一说,可谓是正中宁国公下怀啊,这件事应该是板上钉钉了。”

崔老太太一听顿时喜出望外,窦昭也是露出了笑容,但很快又化作了羞涩,害羞的低下了头。

刘氏接着说道。

“老姐姐,咱们也别在这坐着了,走吧,去前厅,一起见见你未来的孙女婿吧。”

崔老太太此时心情只能用惊喜两个字来形容。

在此之前,她其实对这桩婚事没报什么希望,只不过为了让孙女不留遗憾,所以才托付到了应国公夫人面前。

但万万没想到,宁国公和自家孙女却是彼此互生好感,颇有情投意合的意思,这怎么不让崔老太太开心呢。

崔老太太独居多年,后来窦昭来到了崔老太太身边之后,老太太可谓是满腔的慈爱灌注到了窦昭的身上。

如今眼看孙女喜得佳婿,崔老太太心里不舍孙女的同时,也由衷的为孙女有个好的归宿感到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