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普通的入职安排。!x!i?a/n-y.u′k~s¢w¢.¢c!o~m′
四级主任科员。
按照惯例,应届毕业生或新录用公务员,通常从一级科员起步,少数优秀高学历者可定为四级主任科员,但往往需要特殊审批。
而郑仪,不仅仅是四级主任科员,更被直接分配到了省发改委的发展规划处。
这是发改委的核心处室,负责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规划、政策研究,甚至涉及重大项目的布局审批,权力与影响力远超一般部门。
出租屋里,郑仪望着桌面上堆积如山的资料和试卷,还有密密麻麻的笔迹。
国考行测真题集、申论范文精析、政策热点汇编,还有那些手写的读书笔记和思维导图,每一本、每一页,都记录着他这些年的日日夜夜。
他伸出手,指尖轻轻抚过其中一本笔记,那些被他反复勾画的重点、批注的感悟,如今已成为他脚下台阶的一部分。
他上岸了。
所有的一切,在这一刻,终于有了答案。
郑仪缓缓坐下,目光扫过这间简陋的出租屋,斑驳的墙皮,吱呀作响的椅子,二手市场淘来的书桌,以及那盏陪伴他无数夜晚的台灯。
就是在这里,他从一张白纸,一步步写满了野心与谋划。
郑仪决定先给家里打个电话,电话接通时,背景音里传来熟悉的乡音,母亲的声音带着欣喜:
“仪娃子?咋这时候打电话?”
郑仪靠在窗边,望着远处的城市轮廓,语气平静:
“妈,工作定下来了。”
“定下来了?”
母亲的声音陡然提高。
“真的?省里的单位?”
“嗯,省发改委。/x~t,i¨a~n\l*a`i/.`c/o,m·”
电话那头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动静,似乎是在叫父亲过来听。
接着是父亲沉稳却难掩激动的声音:
“好,好啊!咱们家祖坟冒青烟了!”
郑仪笑了笑,没多解释什么。
父亲又问了几句单位的情况,他简单回答:
“刚出公示,一星期之后入职。”
母亲插话:
“啥时候回来?妈给你做顿好的!”
“等忙完这阵子。”
电话的最后,父亲沉默了一会儿,才低声道:
“仪娃子,好好干,别……别辜负了组织的信任。”
这句话带着郑仪熟悉的、属于老一辈人的朴素信仰,对“组织”的敬畏与期待。
郑仪认真的答应道:
“我知道。”
挂断电话,屋内重新安静下来。
他没有告诉父母政审时的波折,没有提郑家的橄榄枝,更没有解释这个职位背后的风云涌动。
有些路,只能自己走。
政法大学的校园依旧宁静肃穆,法桐树影婆娑,郑仪拎着两提上好的明前龙井,径直走向徐永康的办公室。
门虚掩着,隐约能听到里面的谈话声。
郑仪轻叩三下,里面传来徐永康沉稳的嗓音:
“进来。”
推门而入,刘志明正坐在徐永康对面,两人面前各自摆着一杯清茶,显然已聊了一会儿。
“老师,师兄。”
郑仪欠身示意,将茶叶放在一旁的矮柜上。′e~z+小?说-网^ !最\新-章.节`更·新?快~
“打扰了。”
徐永康扫了眼茶叶:
“明前龙井?你小子倒是舍得。”
郑仪笑了笑:
“比不上老师珍藏的好茶,略表心意。”
刘志明起身拍了拍郑仪的肩,调侃道:
“咱们这位师弟现在可是发改委的大红人,四级主任科员直接进发展规划处,前途无量啊。”
郑仪摇头:
“师兄过奖了,运气好罢了。”
“运气?”
刘志明忽然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
“如果真是运气的话,那你运气未免好过头了。”
郑仪面色不改,只是目光微微一闪,看来政审的风波已在小范围内传开,只是没人敢明着议论背后究竟是谁在施压。
徐永康摆手打断:
“行了,今天叫你来,不是为了听这些虚的。”
他指了指茶壶。
“自己倒茶。”
郑仪熟门熟路地取杯斟茶,三人落座,气氛从寒暄转入正题。
刘志明放下茶杯,表情渐渐严肃起来。
"发展规划处不是一般的地方,省发改委的核心处室,分管全省五年规划、重大项目审批,连各地市的产业布局都要过你们的手。"
他抬眼看向郑仪:
"你知道为什么把你放在那里吗?"
郑仪摇头:
"师兄明示。"
"两个原因。"
刘志明竖起两根手指。
"第一,发展规划处
是王部长改革的桥头堡,需要新鲜血液;第二,程秘书长需要一个能稳住局面的人。"
"处里现在什么情况?"
郑仪问道。
刘志明冷笑一声:
"乱得很,至少三股势力在较劲。"
他掰着手指数道:
"改革派想要打破现有规划,推动新兴产业布局;地方派想保住传统产业利益;还有..."
刘志明顿了顿,声音更低了:
"京城空降的势力。"
"京城?"
郑仪微微皱眉。
"江雪。不到三十岁,从国家发改委调下来的,背景很硬。"
郑仪立刻明白了这个名字的重要性,来自中央的空降干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更高层的意志,并且此人就在王振国青年干部培训营的名单之上。
"她什么立场?"
"不显山不露水。"
刘志明摇头。
"既不站王部长的改革派,也不完全倾向程秘书长的稳健派,但每次关键决策,她都能影响到最终结果。"
徐永康突然开口:
"这种人最危险。没有明确立场的人,要么是墙头草,要么..."
"就是在下一盘更大的棋。"
郑仪接话道。
刘志明点头:
"所以你要特别留意她。另外..."
他从公文包里抽出一份薄薄的文件。
"这是发展规划处近期要评审的几个重点项目,其中这个——"
他的手指点在一个名为《江东省新能源产业布局规划》的项目上。
"是王部长亲自推动的,要重点关照。"
郑仪快速浏览文件,突然在一个熟悉的名字上停住目光,新诚集团,周慕云的公司赫然在首批试点企业名单中。
刘志明注意到了他的视线:
"周慕云这个人,能用,但要防着。"
刘志明轻轻啜了口茶,继续说道:
"发展规划处现任处长是吴文韬,四十出头,表面中立,实际倾向程秘书长。这人做事稳字当头,最讨厌冒进,但胜在不贪不占,还算干净。"
"副处长郑为民,本地派,魏宏的好友,专挑项目的毛病,是个难缠的角色。"
他顿了顿,压低声音:
"不过这人有个弱点,他小舅子开了家设计院,专门接政府项目的规划设计,你懂我意思吧?"
郑仪微微点头。这种裙带关系在体制内并不罕见,但往往就是最致命的软肋。
"还有个关键人物叫马明远,副处长,改革派,王部长的嫡系。"
刘志明的语气轻松了些。
"这人性格直,有什么说什么,是个不错的突破口。"
徐永康看着自己的学生,沉声道:
“郑仪,这次不同以往。”
“过去你只是考生,输赢不过是一张录取通知书。”
“但从踏进发改委大门的那一刻起,就不一样了。你下的每一步棋,都关乎人命。”
郑仪神色严肃,他明白老师的意思。
发展规划处的每一个决策,都会影响千万人的就业、收入甚至生存。前世的陈道远,正是因为动了太多人的饭碗,才落得个“意外身亡”的下场。
刘志明起身,拍了拍郑仪的肩膀:
“师弟,最后送你一句话。”
“在发改委,有三种人死得最快。”
“挡路的,贪心的,和自以为聪明的。”
“你好自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