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仪正整理着能源数据,办公室门突然被敲响。-零\点~看_书\ .更¢新.最/快?
这一次的敲门声很不一样,两下干脆利落的“笃笃”,隐约透着一股强势。
“请进。”
门开了,一个四十出头、西装笔挺的男人站在门口。
他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眼角有几道刻板的皱纹,目光锐利。
“郑仪同志吧?我是吴文韬。”
郑仪立刻起身:
“吴处长好。”
发展规划处的一把手,程安书的嫡系。
吴文韬没有马上进来,而是站在门口淡淡扫了一眼办公室,目光在桌上的能源资料上停留了一秒,这才走进来:
“欢迎你来我们处,坐吧。”
他反手关上门,径自坐到了会客沙发上,动作熟练得仿佛这是他的办公室。
郑仪给他倒了杯茶,吴文韬接过,没喝,只是放在茶几上:
“马处长应该已经跟你介绍过处里的情况了?”
“简单提过。”
郑仪谨慎回答。
吴文韬点点头:
“我不喜欢拐弯抹角。你笔试面试都很优秀,但机关工作和考试不一样,这里讲究的是‘稳’。”
他目光直视郑仪:
“发展规划处是发改委的核心部门,我们的每一个决策都关系到全省经济命脉。所以——”
他敲了敲茶几:
“急不得。”
这三个字,几乎是明晃晃的警告,别跟着马明远瞎折腾。
郑仪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拿起茶杯抿了一口,借着这个动作思考措辞。
茶很烫,舌尖微微一痛,他反而清醒了几分。
“吴处长说得对。¢萝·拉+小.说. /更-新·最.全\”
他放下茶杯,声音平和。
“规划工作需要纵观全局,确实需要‘稳’。”
这话听似顺从,实则留有余地,他只承认“稳”的重要性,却没说会放弃改革立场。
吴文韬眯了眯眼,显然察觉到了他的弦外之音。
“年轻人有冲劲是好事。”
吴文韬话锋一转。
“不过,我建议你先熟悉熟悉流程,别急着参与重大项目。”
他站起身,临走前意味深长地说:
“中午的接风宴,我和几位副处长都会到场。到时候,江雪主任也会来,你要多请教。”
江雪?
郑仪心中一动,那位京城调来的神秘人物终于要露面了。
饭局选在发改委对面的一家老字号酒楼,环境幽静,菜式传统。
郑仪跟着马明远到达时,吴文韬和另一位中年男子已经在座。那人戴着眼镜,面容精明,一看便知是副处长唐为民。
“小郑来啦!”
吴文韬热情招呼.
“这位是唐处,咱们处的得力干将。”
唐为民起身握手,笑容和善,眼神却有些冰冷:
“久仰郑科长大名,笔试第一,前途无量啊!”
郑仪谦逊地笑笑:
“唐处过奖了,初来乍到,还请您多多指教。”
话音刚落,包厢门再次打开。
一个身材高挑的女子走了进来。
她约莫三十出头,穿着简约的白色衬衫与黑色直筒西裤,乌黑的长发束成低马尾,衬得脖颈修长。
她的五官并非惊艳型,但眉目如画,气质极为出众,尤其是一双眼睛,沉静而锐利,仿佛能洞穿人心。?零·点*看.书! ?无′错`内_容!
“抱歉,临时有个电话耽误了。”
她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带着一丝不卑不亢的从容。
江雪。
郑仪几乎一瞬间就确认了她的身份,这位气场独特的女性,必然是那位从国家发改委空降而来的科长。
“江科长!”
吴文韬笑着起身。
“来,给你介绍下,这是咱们处新来的郑仪同志。”
江雪的目光落在郑仪身上,微微一颔首:
“郑科长,久仰。”
她的眼神只在郑仪脸上停留了一秒,便平静地移开,不见丝毫波动,仿佛他只是个无关紧要的陌生人。
席面精致,几道凉菜先上。吴文韬做主位,左手边是唐为民,右手边是马明远,郑仪坐在马明远旁边,正对面就是江雪。
酒过三巡,众人言语渐渐放松,但话题始终围绕机关内部的人事变动、项目进展,丝毫不涉及敏感话题。
郑仪明白,这不过是开场热身,真正的试探还未开始。
“江科长最近负责的那个长三角一体化课题进展如何?”
吴文韬随意地问道。
江雪放下筷子,用餐巾轻拭嘴角:
“还在调研阶段,国家发改委那边催得紧,要求年底前完成初步方案。”
她的回答滴水不漏,既不过多透露信息,又表明了自己“受命于上”的特殊性。
唐为民眼镜后
的目光闪烁着:
“长三角一体化涉及多省协调,江科长在京城人脉广,想必事半功倍。”
这话看似恭维,实则是试探她背后的关系。
江雪微微一笑:
“只是奉命行事,谈不上人脉。”
她轻轻带过,不动声色地挡了回去。
郑仪冷眼旁观,发现江雪的每一句话都像精心测量过,既不显得疏远,又不暴露任何立场。
这种滴水不漏的处事风格,绝非普通科级干部能达到的。
“小郑啊。”
吴文韬突然将话题转向他。
“听说你在政法大学是徐永康教授的得意门生?”
一句话,让在座几人的目光都聚到郑仪身上。
郑仪知道,这是在试探他与徐永康,以及背后程安书的关系。
“徐老师确实对我很关照。”
郑仪坦然地承认,却又话锋一转。
“不过学术归学术,实务归实务,现在到了工作岗位,一切都要从零学起。”
既承认了师承,又不以此自傲,还表达了谦虚学习的态度,这个回答让吴文韬微微颔首。
江雪的目光第一次在郑仪脸上多停留了几秒,似乎对他的应对稍有意外。
“郑科长在政法大学研究什么方向?”
江雪突然开口。她的声音不急不缓,却让整个包厢为之一静。
“行政法与公共政策。”
郑仪放下筷子,直视江雪的眼睛。
“很契合发展规划的工作。”
江雪轻轻点头。
“那么,您如何看待新出台的《长江保护法》对我省产业布局的影响?”
一个看似寻常的专业问题,却暗藏锋芒。
这个问题直指江东省最敏感的产业转型矛盾,回答稍有偏差,就可能暴露立场。
郑仪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借此短暂思考。
“《长江保护法》实施后,我省化工企业搬迁已成定局。”
他声音平缓。
“短期看会影响地方税收,但从长远来看...”
“长远?”
唐为民突然插话,嘴角挂着冷笑。
“那些失业工人等得了'长远'吗?”
郑仪不为所动:
“正因为要考虑民生,才更要未雨绸缪。我们可以设立专项转型基金...”
他说了几个具体举措,既表明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又巧妙地避开了“支持”或“反对”的站队。
江雪静静听完,眼中闪过一丝意外:
“郑科长做过功课。”
“应该的。”
郑仪谦逊地点头。
吴文韬若有所思地看了郑仪一眼,突然转向马明远:
“老马,新能源项目进展如何?”
马明远放下酒杯:
“环评已经过了,就等下周处务会讨论。”
郑仪注意到,提到新能源项目时,江雪的筷子微微顿了一下。
“这个项目...”
唐为民推了推眼镜。
“我看了材料,新诚集团的技术路线是不是太激进了?”
“新技术总要有人第一个吃螃蟹。”
马明远不以为然。
唐为民还要说什么,吴文韬突然举起酒杯:
“好了,今天是给郑仪同志接风,工作的事改天再谈。”
众人举杯,气氛再次热络起来,酒过三巡,宴席将散时,江雪突然走到郑仪身边:
“郑科长,加个微信?以后工作方便联系。”
这看似平常的举动,却让在场几位处长神色各异。
“荣幸之至。”
郑仪掏出手机,扫了她的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