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派系与立场

省考笔试第一的成绩犹如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的不仅是层层涟漪,更是暗流涌动的博弈。*卡?卡`小?说*网+ _最?新*章~节′更,新^快.

郑仪很清楚,接下来的面试才是真正的战场。

考场如官场,面试即“站队”。

王振国会如何表态?

程安书是否认可?

周慕云的资本又在何处落子?

而那些曾被自己压过一头的竞争者、看不惯平民子弟爬上高位的权贵子弟、甚至是某些暗中较劲的政治对手,都可能在关键时刻下绊子。

他需要做的,远比复习面试技巧更复杂,既要展现实力,又要把握分寸;既要锋芒毕露,又要懂得藏拙。

郑仪没有片刻松懈,笔试结果公布的当天下午,他就再次来到徐永康的办公室。

推门时,办公室里除了徐永康,还坐着一位四十出头的中年男子,西装笔挺,面容沉稳,正与徐永康低声交谈。

见郑仪进来,徐永康微微一笑:

“来了?”

他指了指身旁的中年男子:

“这是你师兄,刘志明。”

郑仪心头一震。

刘志明,江东省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处处长,徐永康的得意门生之一,实权部门的重要人物。

“刘师兄好。”

郑仪恭敬地问候,没有多余的客套,却也丝毫不显谄媚。

刘志明上下打量着郑仪,但很快就露出一丝赞许:

“老师常提起你,说你天赋极佳,是块好料子。?2`8_l\u`._n`e′t¢”

徐永康给郑仪倒了杯茶,慢悠悠道:

“志明在系统里干了十几年,对省里的情况门清。”

他看了刘志明一眼。

“你师弟这次考了第一,面试这一关,你得帮忙把把关。”

刘志明笑了笑,没有立即接话,而是先问了郑仪一个问题:

“你知道发改委最看重什么吗?”

郑仪沉吟片刻,答道:

“宏观视野,和细节落地的平衡。”

这个答案显然出乎刘志明的预料。

他本以为郑仪会说“政策把握”或“经济分析”之类的标准答案,没想到郑仪直接点出了发改委工作的核心。

既要有站得高、看得远的格局,又要有能沉下去、落到实处的执行力。

刘志明终于露出认真的神色,微微点头:

“有点意思。”

他放下茶杯,直言不讳:

“省里派系复杂,这次面试,王部长和程秘书长那边的人都会到场。”

这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面试不仅是对能力的考察,更是对背景、靠山、派系的试探。

郑仪眼神微动,但没有插话,静待下文。

刘志明看着郑仪平静的眼神,知道他听懂了自己的暗示。

“王部长虽然欣赏你,但面试组不是他一人说了算。!s¨a!n¨y¢e\w\u-./o/r·g-”

“程秘书长那边也不会明确表态,毕竟你是徐老师的学生,他们多少要给几分薄面,但也不会过度干预。”

他顿了顿,语气更加严肃:

“这种级别的面试,大人物们反而最难直接插手。”

换句话说,郑仪虽然得到了王振国和程安书的初步认可,但他们不可能为了一个尚未正式入职的年轻人落下“干预选拔”的口实。

郑仪微微颔首。

他明白刘志明的意思,高层虽有青睐,但真正的考验,反而要他自己去闯。

“师兄的意思是,这次面试,最大的变数其实在中层?”

刘志明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聪明。”

刘志明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内部资料,轻轻推到郑仪面前。

“省发改委的面试评分表,五个考官,分别来自不同系统。”

他手指点了点表格上的几行字。

“王部长的人有一个,程秘书长那边一个,省组部一个,剩下两个……”

他抬眼看向郑仪:

“一个是本地派的魏宏,现任产业协调处处长,另一个是省财政的老赵。”

魏宏,本地保守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向来反对王振国的“激进改革”,推崇“稳字当头”。

而财政厅的老赵,虽然表面上中立,但私下与本地几家龙头企业关系密切。

这两个人,绝对不待见郑仪。

“魏宏最讨厌什么?”

郑仪直截了当地问。

刘志明眼中闪过一丝赞赏,这师弟不仅聪明,而且毫不迂腐,懂得抓住关键。

“魏宏最恨两种人。”

刘志明伸出两根手指。

“第一种,空谈理论的‘学院派’,第二种,跟风改革的‘冒进派’。”

郑仪若有所思。

他既是徐永康的学生,又是王振国看中的人,在魏宏眼里,恐怕两种“罪名”都占了。

“至于财政

的老赵……”

刘志明意味深长地笑了笑。

“他最近正为地方债务发愁,谁要是能在这方面提出点新思路,他会高看一眼。”

徐永康全程没插话,只是静静地喝茶,任由两位弟子交流。直到此刻,他才放下茶杯,缓缓道:

“郑仪,面试不是辩论赛,没必要争个输赢。”

这句话看似平常,却暗藏玄机,不要用学术辩论的方式去应对官场交锋,真正的智慧在于化解矛盾,而非激化对立。

郑仪深吸一口气,向刘志明郑重道谢:

“多谢师兄指点。”

刘志明站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

“好好准备吧。”

刘志明的脚步声渐渐远去,办公室里只剩下郑仪和徐永康两人。

郑仪仍在沉思,眉头微蹙。面试考官的背景错综复杂,各方势力交织,一个不慎,就可能踩中暗礁。

即使他准备得再充分,也难以保证所有环节万无一失。

徐永康看着自己的学生,忽然笑了:

“小子,别想太多。”

郑仪抬起头,有些不解:

“老师?”

“你以为刘志明今天来,只是为了给你透个底?”

徐永康摇摇头,目光深邃。

“他代表的是整个‘政法派’的态度。”

郑仪心头一震,瞬间明白了老师的言外之意。

刘志明是徐永康的得意门生,如今位居发改委要职,他的一言一行,不仅仅是个人的指点,更是政法系对郑仪的背书。

换句话说,政法系的资源和人脉,已经悄然站在了郑仪背后。

“魏宏虽然是本地派的中坚,但他还没胆子公开和政法系撕破脸。”

徐永康轻描淡写地说道。

“至于财政厅的老赵?他再圆滑,也要给刘志明几分薄面。”

郑仪这才彻底理解老师的用意。

所谓的派系之争,不是非黑即白的对立,而是权衡与妥协的艺术。

政法系虽然不是最强势的派系,但它在江东省深耕多年,门生遍布司法、发改、政务系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魏宏再保守,也不会为了打压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贸然得罪整个政法系。

“还有。”

徐永康慢悠悠地喝了口茶。

“王振国和程安书虽然不会直接插手面试,但他们既然已经对你表露了兴趣,底下的人自然会揣摩上意。”

郑仪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