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林一中的校门外,校长带着几位校领导早已等候多时。`兰*兰\文?学· _更/新-最/全·
见郑仪走来,校长三步并作两步上前,热情地握住他的手:
“郑校友!可算把你盼来了!”
阳光照在教学楼的红墙上,郑仪恍惚了一瞬,他曾在这里度过了三年苦读时光,每一寸土地都刻着熟悉的记忆。
“校长客气了。”
他微笑着点头。
“能回母校看看,是我的荣幸。”
“哪里哪里!”
校长笑容满面,声音刻意提高了几分。
“你是咱们学校培养出的高考状元,现在又在省里……”
后半句意味深长地收住,却足以让一旁的教导主任和年级组长眼神发亮。
郑仪心知肚明,校长这次盛情邀请,既是因为他当年的成就,更是因为听闻了赵家的事,在县城这样的小地方,没有秘密可言。
赵建平那样的地头蛇都低头认栽,足以说明许多问题。
校长亲自引路,带着郑仪参观校园的新设施:
“这是新建的图书馆,省里拨的款……”
“那个篮球场是去年翻修的……”
“对了,我们准备设立一个‘杰出校友榜’,你的照片要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每句话都透着刻意的讨好,却又小心翼翼地不越界。′k!a-n!s`h′u^c_h¢i,./c+o\m¢
走到教师办公楼时,郑仪远远就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站在走廊上。
李老师,他高中三年的班主任。
李老师穿着笔挺的衬衫,金丝眼镜下的眼睛扫过来时,先是一愣,随即浮起一丝不屑的笑容。
“哟,这不是我们班的‘书呆子’吗?”
他踱步过来,声音故意拔高。
“怎么,在省城混不下去了,回来重温旧梦?”
校长脸色一变,刚要开口,李老师却继续道:
“听说你考了个公务员?乡镇公务员可不好干啊,天天跑腿打杂,工资也就三千出头吧?”
他上下打量着郑仪朴素的穿着,更加确信自己的判断,这小子肯定在省城混得不行,不然怎么连套像样的西装都没有?
郑仪静静地看着他,嘴角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意。
这位李老师当年没少刁难他。
只因为他是农村孩子,没送礼,没背景,就被安排在教室最后一排;明明成绩优异,却总被讽刺“只会读死书”;申请助学金时,更是百般阻挠。
而现在,历史似乎要重演了。
校长的笑容僵在脸上,教导主任手中的记事本“啪嗒”一声掉在地上,几个校领导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谁都没想到,李老师竟会在这种场合发难。1\3·1?t`x~t?.^c+o!m¢
郑仪却依然淡定,只是轻轻整理了下袖口:
“李老师风采依旧。”
简简单单一句问候,没有任何反击,但校长已经反应过来了。
“李兴德!”
校长厉声喝道。
“你胡说什么?郑校友是专程回来探望母校的!”
李老师一愣,这才注意到校长等人对郑仪毕恭毕敬的态度。
他心中一突,但想到自己老婆是教育局领导的妹妹,底气又足了几分:
“校长,我这人就是心直口快。某些人仗着读过几年书就觉得自己了不起,实际上——”
“够了!”
一声怒喝从后面传来。
众人回头,只见教育局的刘局长带着几个人匆匆赶来,脸色铁青。
李老师还没反应过来,刘局长已经快步走到郑仪面前,双手握住郑仪的手用力摇晃:
“郑同志!您回家乡怎么也不通知一声?我刚听说您来了学校就立刻赶来了!”
李老师僵在原地,脸色瞬间惨白。
他姐夫,这位平日不苟言笑的教育局长,此刻竟对郑仪热络得像是见了多年老友!
“刘局长……”
李老师嗓音发干。
但刘局长根本没看他一眼,仍满脸堆笑地对郑仪道:
“郑同志,县里正在筹备‘优秀人才返乡计划’,您作为杰出校友,一定要给我们提提建议……”
郑仪淡淡一笑:
“刘局客气了,我只是回来看看老师。”
他说着,目光平静地看向李兴德。
这位曾经趾高气扬的班主任,此刻额头上沁出豆大的汗珠,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他的金丝眼镜滑到了鼻尖,却无暇去扶,只是死死盯着刘局长攥着郑仪的手。
校园里安静得可怕,连风拂过梧桐叶的沙沙声都清晰可闻。
刘局长终于察觉到气氛不对,皱眉环视一圈:
“怎么回事?”
校长干咳一声,硬着头皮解释:
“李老师刚才……和郑校友有些误会……”
“误会?!”
刘局长猛地扭头,凌厉的
目光刺向李兴德:
“你干什么了?”
李老师膝盖一软,差点跪倒在地。他慌乱地摘下眼镜擦拭,语无伦次道:
“我、我就是和学生叙叙旧……”
"我和李老师确实有些理念不合,不过教书育人,各有各的方法。今天主要是来看望母校,不必为这些小事费心。"
他这番话说得轻描淡写,却让刘局长心知肚明。
这不是原谅,而是更高级的冷漠。
李兴德这样的小角色,根本不配被郑仪放在眼里。
刘局长迅速恢复了笑容,对郑仪的"宽容"连连称是。
“郑同志心胸开阔啊!”
他狠狠瞪了李兴德一眼。
“不过我们教育系统绝不会姑息这种师德失范行为!”
转身对秘书厉声道:
“通知人事科,立即对李兴德老师展开师德师风专项调查!”
这句话像一记闷雷,劈得李兴德面如土色。
在县城这种地方,被局长点名调查,职业生涯就算完了。更何况他自己知道,这些年收受家长礼品、刁难贫困学生的事数不胜数……
郑仪看着眼前这场闹剧,心里并无快意。
曾经在他眼中高不可攀的班主任,如今不过是个跳梁小丑;而那些趋炎附势的嘴脸,在权力的照射下更加不堪。
“各位领导,”
他微微欠身。
“我还有些私事,先告辞了。”
没人敢拦,众人簇拥着将他送出校门。临走前,校长小心翼翼地递上名片:
“郑校友,以后常联系!”
郑仪礼貌地收下,转身离去。
这一趟,已经足够让整个松林县知道,郑家那个"书呆子",如今是谁也不敢惹的人物。
夕阳西下,他站在田埂上回望母校,红砖教学楼在余晖中显得格外沧桑。
十年前那个背着破书包站在校门口的少年,恐怕怎么也想不到,有朝一日连校长都要看他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