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早八的方糖 作品

第91章 巧思缜密张允修(第一更!)

前来汇报的,乃是五军营中的一名经历,负责案牍、文移等事务。首发免费看书搜:看书屋

从这安平军的名字便可以看出来,成立这只军队的意义所在。

英国公张溶端坐在书案之前,他年近七旬,一身戎装,须发皆白,可却依旧显得孔武有力。

自张辅协助永乐皇帝奉天靖难被封为英国公以来,自他这里已然传袭到第四代。

英国公世代执掌三大营,可以说是勋贵之中,最受皇家信任的。

近来,张溶的眼眸中似有一些疲倦,可他听到经历的汇报之后,猛然抬头眼神中竟有一些神采。

“还真给那小娃娃说中了?这些法子竟然真有用?”

经历则是恭恭敬敬地说道:“非是那张士元之法有用,他不过是零星提了几个点子,说得含含糊糊,也不太详尽。而今流民之祸,能有如今这般局面,全仰仗公爷您运筹帷幄。”

“诶~”张溶板起脸说道。“莫要恭维于我,古今多少能人异士,可能够有此缜密巧思的又有几人?不消说这城外流民之处置,还有城内瘟疫之防治,这小子都可以算得上的可圈可点,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他布置周密,且富有条理,实在看不出是个少年郎。”

经历笑了笑顺着话头说道:“看起来公爷对这张士元,印象很是不错?”

“我非是对他看法不错,我乃是对他之办法看中。”张溶感慨说道。“近来几个月,大头瘟来势汹汹,多少黎民百姓因此而惨遭瘟疫屠戮,百姓皆是我大明的子民,若他们不好过,便是动我大明的根基。

我张家世受皇恩,与国同休,并不偏颇于谁,谁对大明朝好,那我便帮谁。”

如英国公这般的勋贵,乃是最为维护皇权和大明朝安危的一群人,大明朝兴则他们兴,大明朝亡则他们也没有苟全的道理。

历史上的历代英国公也没有违背皇家的期望,崇祯年间第九代英国公张世泽,也是在抵抗李自成围攻北京之时而战死。

经历有些惊讶,不免赞叹说道。

“国公爷一片忠直之心,实在是令人敬佩不已,若天下臣子皆如国公爷这般,想来我大明朝也能够吏治清明,海晏河清了。”

张溶脸上却露出一丝嘲弄:“忠直之心?若朝堂之上人人如此,便不会在国家危难之际,还动一些歪心思了。”

“国公爷是说......”经历吓了一跳,不再敢说下去。

张溶却是板起脸来说道:“前几日让你查流民中擅传流言之事如何了?”

经历赶忙汇报说道:“卑职已然差人混迹于流民之中调查,诸如那王半仙妖言惑众之徒,必然嚣张不了多久。”

张溶冷哼一声说道:“此宵小之徒,定要抓起来明正典刑,以儆效尤。”

他想了想继续说道:“还有那白莲教之事,想来也有教匪混入其中,定然要彻查个干净。”

......

仁民第一医馆。

在后堂的一处院落里,专门开设了一片区域。

张允修管这里叫“大明重症研究医学发展中心”,仁民医馆内大夫们忍俊不禁,不过他们也习惯了张允修各种奇怪的取名方式。

可大夫们也有自己的习惯,他们一般管这里叫做“沉疴义庄”。

“沉疴”者,为沉疴痼疾,乃是医家对于病情严重、复杂难治状况之概述。

“义庄”者,一般为停放棺柩之场所,主要是为无法及时下葬、客死他乡或因特殊原因不能入土为安之人所用。

这里大夫们将二者结合,很是明显了,进入到这“沉疴义庄”之人,基本上已然是病入膏肓了,便是死马当作活马医。

能够在这“沉疴义庄”内活下来的人,十不存一,叫做“义庄”可谓是再贴切不过了。

跟着张允修等人,朱应桢走到这“大明重症研究医学发展中心”牌匾底下,愣了一下没有感觉到不对劲。

却见这屋子外头竟还有侍卫把手,里头上上下下皆是干净无尘,甚至进入之人还需要穿戴特殊的服饰。

这无疑让朱应桢安心了不少。

作为贵宾,花了银子自然便是不一样,张允修专门吩咐人将朱应桢和吕氏请到了一处休息室之中,茶水瓜果一应俱全。

可朱应桢却没有什么心思感受所谓“服务”,他焦急在休息室里头踱步。

吕氏眼泪早就流了下来嘴里不听哀叹:“我的儿啊~”

整整一个时辰之后,朱应桢还没有得到消息,正当他想要去询问之时。

终于有一名小厮前来通报说道:“公爷,那张士元出来了,许多大夫也都出来了。”

适才,朱应桢也想要进入那什么“抢救室”,可却被张士元给强硬拦在外头。

显然,他已经习惯了对方这种“嚣张跋扈”,干脆便听之任之。

若是朱应槐被救回来,自然是一切好说,若是救不回来,他定然是要新账旧账一起算的。

“快带我去看!”

朱应桢一刻也不停歇,便朝着那什么“抢救室”奔去。

刚走到“抢救室”门口,朱应桢便见到一群大夫,围在一起讨论着什么。

“沉疴义庄里头又来人了,说还是国公家的公子......”

“诶呀呀~即便是国公也跟咱们一样,逃不过生老病死.....”

“不知最近沉疴义庄内又研究出什么了,上次的扎针法,可救了不少人,只不过在此之前,还是死了好几名重症的患者.....”

听闻此言,朱应桢脸都快要绿了,特别是“义庄”这个词,很是刺耳啊!

他当即上前质问说道。

“尔等说什么?什么义庄?如何能是义庄!”

朱应桢人高马大,犹如一个杀神一般,吓得大夫们魂飞魄散,他们慌忙四散逃离。

“站住!”朱应桢想要拦下一名大夫问个究竟,可没有想到这些人跑得奇快,就像是成天练就出来的本事。

朱应槐还在里头,他也只能先放过这些口不择言的大夫。

“大明重症研究医学发展中心”的牌匾白底黑字,原先朱应桢看起来,还觉得有那么一些专业的味道。

可现在怎么看怎么觉得瘆人。

“发展中心”里头有规矩,一般人不能进入,朱应桢便只能让家丁在外等候。

他一步步迈入其中,廊道十分空旷冷清,脚步甚至都有一些回声。

好不容易,终于走到“抢救室”前,那沉重大门紧闭,门框周围镀有铁皮,让里头密不透风。

朱应桢远远便看到,抢救室门口人群中的张允修,他正拿着一个本子写写画画,与周围几名大夫讨论着什么。

依稀可以听见。

“患者大头瘟之疾已然病入膏肓,口不能言,嘴不能食在,这最为关键的已然不是什么消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