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早八的方糖 作品

第88章 要赚银子啊!

《张士元防疫指导手册》。首发免费看书搜:常看书

前几日,张兰英在医馆内劳作之时,医馆管理内务的婆婆,便给了她这一本册子,并且告诉她,大夫们都是按着册子上的来学。

张兰英若想要读书,便先照着这个册子上的学,对于医馆内的工作也有些帮助。

实际上,张兰英还是能够识一些字的,即便是出身农户,可她记性天赋极好,从前村子里的老人教授她一些字,她现在仍旧记在心里。

靠着半问半猜,她也能够将这本册子读得七七八八。

不过可惜,册子里头的内容不多,张兰英只能一遍又一遍的读,以至于读得倒背如流,甚至近来看到一些病患,她都能马上判断出,这是什么程度的“大头瘟”,可以用什么药材。

正当张兰英想要再温习一遍册子的时候,外头突然传来一阵呼喊之声。

“兰英!兰英!”

“俺在呢!”张兰英听出是医馆内负责照顾病人的婆婆,连忙起身回答。

却听那婆婆传来急迫的声音。

“外头又有重病的人来了,你快来一同协助。”

“俺这就来了。”

张兰英着急忙慌地收起小册子,将扫帚一干收拾起来,着急忙慌地跑了出去。

......

一连好几日,京师内都是一阵兵荒马乱,京营与五城兵马司在各处奔走,外城七个城门设卡,由巡检司配合经医馆培训的大夫验明,将一批又一批的重症流民送入到城中。

城内也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排除工作,针对京师百姓的病患,分为微症、轻症、重症三个级别,于咸宜坊附近,开辟了一片病患隔离区,由废弃卫所营房所改造,以军营里头的管理模式,将这些病患统一管理。

顺天府下辖大兴、宛平两个京县,所有官吏与差役出动,共同协助处理一干事宜。

仁民医馆内一百多名大夫,经过培训之后,被派往各地协助瘟疫防控事宜,仁民医馆接连成立“一”到“十五”个分馆,遍布在咸宜坊四周各地。

咸宜坊俨然成为了京城内的医疗专区。

“此人头面焮肿紫赤,高热神昏,即刻送往重症区,取井水浸湿的毛巾,敷于额头、腋下、腹股沟......”

“此人头面焮肿疼痛,乃是常症,给予服用黄连黄芩解毒汤......”

仁民第一医馆内,杨济时如今已然是熟能生巧,针对一个又一个的病例,快速查看诊断。

身旁一名书吏协助他将每个病患的情况,简单登记在册,以供今后数据统计。

然而,咸宜坊之内,开设整整十五个医馆,可面对京城上下约莫十来万的病患,依旧是超负荷运转,即便是一天能够治疗一千名病患,可仍旧要十天才能全部看完。

这个时候,京师内其余医馆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

杨家医馆之内。

杨济时长子杨天成,在接受大蒜素治疗,加上各类中药调理后,这些天里头已然基本上药到病除。

“老先生舌尖边红,苔薄黄,脉浮数......转至微症区,注意每日作息调养,佩戴好口罩,小生为先生开一副白虎汤......”

杨天成简单为来看诊的老者查看一番,便很快得出了结论。

在他的手边,放着一本《张士元防疫指导手册》,上头总结归纳有“大头瘟”各种情况的症状情形,并且对应治疗方法也是十分详尽,而今几乎全京师的医馆都有所配备。

这本《张士元防疫指导手册》,便是脱胎于仁民医馆近来的治疗经验。

起草人正是他的父亲杨济时。

“那个大夫。”这名老者颇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我听闻大蒜可治这大头瘟,而今全城都买不着了,你这里有没有?”

“您说得是大蒜素吧?”杨天成脸上露出微笑说道。“此‘神药’而今都为官府调配,寻常医馆是没有的,您这症状尚轻些,倒不必服用什么大蒜素,我给您开一剂白虎汤,清热生津,平日里多佩戴口罩.......”

显然,即便是杨天成手里,也没有多少“大蒜素”。

于“现代医学”的理论教诲之中,杨天成早就明白,所谓“现代医学”并非全然抛弃过往,而是结合传统医学,在此基础上实事求是的改进。

一早上下来,杨家医馆前来看病的百姓,便有一百余个之多。

好在有了咸宜坊的隔离点,京师内的大部分重症病患,都被转移到了隔离区由那边的大夫,进行专业化的治疗,分流到普通医馆的一般都为轻症中症。

实际上,这些天以来,所有京城内的大夫,都需要受到从仁民医馆的专门指导。

仁民医馆派遣专员来教学,还会给他们留下一本《张士元防疫指导手册》。

作为“大蒜素”和“现代医学”的亲身经历者,杨天成便是靠着大蒜素救活的,受着父亲的影响,他自然是

对于张允修深信不疑。

然而,京城中的其他大夫并非如此,他们打一开始便不相信张允修那套。

可耐不住张允修强制要求。

他别出心裁,竟然驱使着一群锦衣卫,于京城之中挨家挨户排查各大民间医馆。

若发现不按照《指导手册》行医的大夫,不单单会打板子,还会送到仁民医馆的重症区进行“实习”。

进入重症区的大夫,要面对最高的感染风险。

可也是十分有效果,进入到重症区的大夫们,只要不是顽固不化之辈,定然会便“大蒜素”的疗效所折服。

今日,四哥张简修便带着一队锦衣卫,骑着马在京师街巷之间四处穿行,而今京师内外封锁,道路简直是畅通无阻。

每到一处医馆之外,他便会气势汹汹地冲入,进行一番细致排查,从是否持有经过培训后发放的“准医证”,到看病有没有遵循《张士元防疫指导手册》,再到诊金合不合理。

京城上百家医馆,四哥张简修手底下约莫一百来号人,分成好几个队伍,日夜不停地对于这些医馆进行强力摸排。

短短五日之后,整个京城的医馆,便全部用上了《张士元防疫指导手册》,并且大部分京城大夫,都被用填鸭式教育的办法,强势于脑中塞入了属于张士元的知识。

这番下来,张简修已然累的精疲力竭,可他也来不及休息,一结束手头事情,马不停蹄地便回到医馆之内。

“大哥!大哥!”

他大步流星地步入仁民医馆后堂的公署之类,脸上非但看不出一点牢骚,反倒是显得有些兴奋。

张简修一推开门,便找到了端坐在书案上,认认真真处理各类数据文书的大哥张敬修。

当然,张允修自然不会放过几个哥哥的免费劳动力。

大哥张敬修将笔搁在桌上,有些嫌弃地看向冒冒失失地张简修说道:“你来做甚?五弟不是已然安排好了,我于这公署之内,协助医馆处理各类名目文书,二弟协助五城兵马司及京营处理流民调配事宜,三弟于父亲左右协助各类朝政文书,你便是在外头巡检各家医馆......”

说这个话的时候,张敬修脸上表情有些古怪,虽说这也是父亲张居正的安排,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短短几个月,原本还荒唐成性的张允修,竟然办出了这般轰轰烈烈的大事!

不,五弟现在也很荒唐,可偏偏荒唐的,比他人认真做事还要厉害。

听闻近来这几日,这小子又在那什么实验室里头,带着一群御医研究什么给人扎针?

“大哥!大哥!”张简修呼唤了发呆的张敬修两句,等到他回过神来,这才满眼期待地询问说道。

“你也管着医馆内的账目,快与我说说,近来咱们贵宾服务,收取了多少两银子?”

张简修很急!这可是他的身家性命,救助城中百姓很重要,可若是没了银子,他张简修不用感染大头瘟,也同样是活不成了。

大哥张敬修看出了四弟的心思,叹了一口气,翻开了手边的账目说道。

“倒也是不多,前次收录贵人二十余人,每人约莫一千五百两,收入银子约莫三万两银子,近来又收录了十余名,总计有个五万两的样子。”

“竟然有这么多银子!”张简修瞪大了银子,竟然觉得身子也不累了,近来于城中奔波的苦痛,也同样消散无踪。

发财了!那可是整整五万两银子!老爹张居正这么多年都没拿回来这么多银子过!

若是张允修能给他五万两银子,什么当朝首辅张居正,他张简修直接拜张允修为爹都成!

可大哥张敬修却毫不留情地泼冷水说道。

“你知道咱们近来要花多少银子么?京师内外十余万病患,都紧着这仁民医馆治病呢,即便是有朝堂户部拨款五万两,可采买各项钱粮,购置口罩,推动这么多的人力物力,十万两银子都打不住,说不准还尚且不够呢!”

张简修却不放弃地说道:“咱们还可以让更多贵人来,京城内患病的贵人定然不止这些,什么侯爷伯爷,什么朝廷诸公,他们家中总归是有人生病的。”

张敬修没好气地说道:“这些人有钱有药,若非是逼不得已,又如何能够来咱们的仁民医馆。”

他又叹了一口气。

“现如今,京城内的达官贵人们要将咱们家恨透了,不捣乱便是不错了,如何还能想着给咱们送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