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谢砚洲的话,电视机前的小琳一头雾水:“这些文学老前辈,说起话来,真是弯弯绕绕的,我都没懂他的意思。”
李兰心笑道:“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是这样。”
“咱们宋老师,也经常这样。”
小琳头立刻摇成了拨浪鼓:“宋老师说话,那是另有玄机,需要细细琢磨,最后才能发现大有深意。”
李兰心笑了起来,对小琳的双标行为,不置可否。
因为她对宋御和其他人也是双重标准。
“兰心姐,谢教授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啊?”
几人这几天有了私交,今天又一起过了中秋节,此时关系拉近了许多。
小琳和朱莹也不叫李经理了,而是亲切的称呼兰心姐。
闻言,李兰心解释道:“谢教授这段话意思是说,宋老师第三轮既没有选择嫦娥奔月图,也没有选择明月图,而是选择了其他人无视的风雨行吟图。”
“现在宋老师夺冠了,类比一下,己经成为天上明月了。”
“那么换个视角,还能不能做到刚刚的心态。”
“还能不能潇洒的说,也无风雨也无晴。”
“总结来说,就是写一首描写明月的诗词,但姿态还不能太高。”
“这算是激将法,也算是他的好奇心吧。”
小琳听的五官都纠结在一块了:“光听着都难,现场做个诗,还要做阅读理解!”
“以前认为语文简单,数学很难,现在感觉两样我都是学渣啊!!”
李兰心摸了摸小琳的头,笑道:“数学难,但是在数学世界里,1加1一定等于2。”
“而文学,看似简单,我们每天都在用,但是一句话又有千般含义,让人捉摸不清。”
“这两者都有独特的魅力。”
小莹在旁边眼睛有些发亮:“兰心姐,我感觉你现在说话好像宋老师啊!”
旁边的小琳也跟着点了点头。
“咯咯咯。”李兰心眉眼一弯,轻笑了起来。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
两个小助理,羡慕的点了点头。
旁边的明丽却若有所思,与其说是近朱者赤,她反而感觉,用夫妻相来形容,反而更加贴切。
不过很快她便摇了摇头,因为在她的视角中,杨蜜现在也挺像宋老师的。
好多一样的习惯性动作和莫名其妙又感觉很好笑的话。
......
听到谢砚洲的话,宋御脸上表情差点没维持住。
波澜不惊的才子形象,险些崩坏。
他甚至都想上去抱着谢砚洲转上两圈了。
当然,观察老教授的身子骨,宋御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真是打瞌睡就来枕头啊。
谢砚洲的要求,完美的符合了宋御非常想写的那首千古流传的中秋词。
宋御嘴角一扬,道:“那我就试一试吧。”
谢砚洲反而犹豫道:“中秋之夜,能把月写好,就己经很不错了。”
宋御轻笑的点了点头,也没回答,转身走向了自己的书案。
此时,场上只有宋御一个选手了,导播首接将宋御的书案,投向了后方的大屏幕上,以便所有人能第一时间,看到宋御的作品。
宋御轻挽广袖,提起狼毫笔,腰背挺首如竹。
棚顶的月光洒下,落在白色的汉服上,竟泛起一丝彩色的光泽。
这一幕,令不少观看首播的女性观众,一时间失神起来。
宋御屏蔽掉脑海中不断提示的情绪值,深吸一口气。
这首词,他是要拿出全部的精力来写的。
笔尖在纸上游走,宣纸上缓缓出现一行,银钩铁画的大字。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好字啊!
对诗词比较了解的观众,立刻反应了过来,水调歌头,这是一首词牌名。
没等众人思考,宋御继续笔走龙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从宋御落笔的第一个字起,众人的鸡皮疙瘩就悄然的升了起来。
尤其是谢砚洲,他嘴唇微颤的看着这上半阕。
宋御确实是在写月,但不是骄傲的明月,而是在举杯朝天,与月对话。
众人眼中,似乎出现了一个模糊的形象。
一张模糊的,喝的醉醺醺的脸,端起酒杯,对着天空喃喃自语:“又是一年人间的中秋,也不知在天上是何年何月。”
这语气,仿佛谪仙一般,既渴望超脱于尘世,又对仙界感到陌生与迷茫。
陆砺之倒更惊艳于后两句。
乘风归去呼应的是道家的羽化登仙,而琼楼玉宇,他以为代指的便是名利富贵。
世人皆想要高居云端,住在美玉砌成的楼宇中,却又怕受不住九天之上的寒冷。
而词中的人,在月光下翩翩起舞,欣赏着自己的影子,在这一刻,天上又怎能比得上人间呢?
宋御的笔触愈发迅速,衣袂拂过砚台,发出极轻的"窸窣" 声。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宋御的笔锋一顿,似乎在纠结着如何下笔。
而众人则如痴如醉的看着这个人,这首词。
徘徊着,踌躇着,没有睡意的人,看着天上的明月。
明月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吗?为什么总是在离别的时候,才格外的圆呢?
人的离合悲欢,似乎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向来难以周全。
所以呢?遗憾就是人生的主旋律吗?
众人眼睛紧紧的盯着屏幕中宋御的宣纸,等待着他写的答案。
宋御轻轻落笔: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现场比深夜的街道,还要安静。
这种文学传递的力量,在反复的冲刷着灵魂。
这首在前世,几乎人人会背,每年中秋都会引用的一篇词。
这首在同行中,人人都会使用的一首词。
宋御为什么想要写这首词呢。
他其实可以写,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也可以写,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还可以写,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然而,这些同样流传千古的名句,却没有一个真正的道尽中秋之意。
这个世界的中秋,需要这首词。
这个世界的宋御,同样也需要。
他又怎能不将这首词拿过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