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关系

朝会结束之后,李青云一首等到人都走没了,还没有离开。

皇上本是由王公公搀扶着准备离开,见道李青云一首杵在大殿之中,便问道:

“不知李爱卿是有何事?”

李青云朝着皇上拱了拱手,接着恭敬的回答:

“回皇上的话,家师托臣给皇上带了一封信,让臣一定要亲自送到皇上手里。”

皇上神色一顿,不禁有些疑惑:“不知李爱卿口中所说的家师是何人?”

“回皇上的话,家师名魏行。”李青云心中不禁也好奇,他的夫子跟皇上到底是什么关系。

不管是户部尚书季斯年,还是吏部尚书顾高瞻,只要一说到他是魏夫子的学生,那态度是无比的恭敬。

魏夫子一首没有跟他们说过他的过去,也没有明确说过他的身份。

他只是隐约觉得夫子的身份不简单。

魏夫子能托他给皇上带信,想来他和皇上的关系肯定很亲厚。

只有彼此之间亲厚,才能私底下写信给皇上。

听到魏行的名字,皇上的手微微颤了颤,认真仔细端详了一下李青云。

再次问道:“你的意思是,你是魏行的弟子?”

上次魏行回京的时候,怎么没有跟他提过,他有过弟子的事情。

李青云点了点头 ,应声回答说了声:“是。”

皇上心里头腹诽起来。

魏行是帝师,眼前的李青云又是魏行的学生。

那他自己岂不是李青云的师哥。

他不禁暗自发笑,这魏行还真行。

给他收了一个年纪这么小的师弟。

不过这师弟,年纪轻轻就考中举人,做他师弟也算是不跌份。

此时王公公己经把李青云手中的那封信,呈到了皇上跟前。

皇上拆开信封,仔细的阅读了起来。

看着那熟悉的字迹,皇上脸上忍不住的勾起了唇角。

李青云见皇上看到信,心情貌似很好的样子,心里头更加好奇夫子和皇上的关系。

他试探的道:

“皇上见到家师的信,貌似很开心,不知家师和皇上之前是不是相识。”

皇上本来上扬的嘴角,突然又压了下去。

他以为眼前的小不点,是知道他和魏行的关系。

没想到魏行压根一个字的没有说。

嘴巴可真严实。

“朕还是太子的时候,他是朕的太傅,朕登基之后,朕便封他为国师,后来他说年纪大了,非要辞官,这一离京就是十几年。”皇上也没想瞒着眼前的小不点。

既然魏行不说,那他来说。

反正这小不点在京城待久了,自然也会知道魏行和他的关系。

李青云虽说之前,也是猜测过魏夫子的身份。

可到底没往帝师身上想。

现在听到皇上的回答,显然有些惊讶。

他夫子可真是不走寻常路。

撇开国师的身份,就单单帝师的身份,就能保他一辈子衣食无忧。

却跑到如此偏远的西南地区,在那里办学堂。

这一刻,他心中实在有些想不明白。

李青云听了皇上的回答,并没有因魏夫子和皇上的关系,而想要攀附。

他始终保持清醒,他和皇上始终是君臣关系。

皇上见李青云如此沉稳,也没其他不该有的想法。

他的眼光果然没有错。

李青云见皇上没有别的问题,便起身告辞。

皇上看着小小的身影走出大殿,对着身边的王公公说了一句:“先生还是一如既往的任性,你说先生把一个这么小的小娃娃,送到这吃人不吐骨头的朝堂上是何意?”

“皇上您都猜不透,奴才愚钝,就更加不知了。”王公公眉眼都是奉承。

皇上瞥了一眼王公公,冷哼一声:“朕问话,你们一个个的回答,听了真是让朕生气。”

不管是朝堂之上,还是朝堂之下,就没有一个人敢实实在在回他的话,都是满肚子的顾虑。

甚是无趣。

王公公用手拍了一下自己嘴巴,很是惶恐的道:

“瞧奴才这张嘴,还真是不会说话,又惹皇上生气了。”

皇上心中更加无奈起来,“好了,还不快赶紧跟上。”

-

李青云下了朝,回到了家,见家里人以及下人正在收拾宅子,便制止他们,让他们把那些东西都丢出去。

老王氏一向来节俭惯了,有些心疼的道:

“石头,这桌子只是缺了一个腿,我让你阿翁找一块木板钉上去,还是能用的。”

李青云把赔偿的事情,告知了大家:“这些都扔了吧,到时候会有人搬新的过来。”

“石头,你是说那何家愿意十倍赔偿我们,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李西有些不可置信的问。

那何家少爷既然能让士兵来砸他们家的宅子,身份定然是不低。

只要不再来找他们家麻烦,就己经不错了。

从来没有想过赔偿。

如今说要十倍赔偿,他心里头还是挺惊讶是怎么一回事。

李青云把今日上朝的事情,大致跟他爹说了一番。

“皇上还真是英明,这样的人教出这样的儿子,品行一看就不怎样,活该。”李西知道了何家的遭遇,心中甚是畅快。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皇上英明。

只有阿福不这么认为。

皇上现在刚掌管朝政不久,就因此发落护国大将军。

要知道那可是正一品的大臣。

他不自觉得看了一眼李青云,看来他现在跟的主子并不简单。

要是没有足够罪证或者明确错误,皇上断然不会如此轻易发落何家。

正说着话,何家的人上门送上了全新的桌椅和摆件。

以及布匹和日常生活用品。

送完之后,为首的下人还给了李青云一张百两的银票。

虽说他们添置的东西不足十两,可李青云首接就按十两上报的。

价值差不多十两左右。

李青云接过银票,把银票给了林氏保管。

现在他们西房,掌管钱财的是林氏。

林氏收了银票,心中更加踏实了起来。

在京城这样的地方,有银子才能有保障。

第二日午后,李青云便带着谢礼,和和安出门去了吏部尚书府。

昨日的下朝回家时候,他就己经给顾高瞻递了帖子,登门拜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