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归途

彭博朗依旧像之前那样,摆了满满一桌子菜,为李青云几人饯行。

李青云给他的方子救了他的命,这份大恩,他一首铭记在心,暗自想着日后若有机会,定要好好报答。

李青云几人吃完饭,便向彭博朗和彭博延告辞。

彭博延对东方璟的离开十分不舍,紧紧拉着他的衣角,哀求他不要走。

东方璟身为皇子,自然不可能长久留在此处。

他从怀中掏出一套功法递给彭博延,叮嘱他好好练习,下次见面时要考查。

彭博延如获至宝,对着东方璟规规矩矩地躬身一拜,说道:

“徒儿一定好生钻研练习,绝不辜负师傅的期望。”

东方璟微笑着摸了摸彭博延的头,随后便与李青云几人一同离开了院子。

回去的路上,李青云几人只觉风都是甜的。

与李青云的淡定,东方璟的随性慵懒不同,李西和李二显得格外激动兴奋。

他们李家一下子出了两个秀才,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李二寒窗苦读十几载才考中秀才,说起来还得感谢李青云给他的那些资料。

若不是那些资料,恐怕这次他仍会像从前一样,找不到考试的关键所在。

在此之前,李二读书也算努力,可就是缺乏一个清晰的知识结构框架,也不了解重难点。

有了李青云给的试题和资料后,他顿时感觉豁然开朗,以往那种使不上劲的感觉消失了,现在做事都能事半功倍。

此刻,他有些明白了,像他们这样的农家子弟,若没有天赋异禀,很难考中秀才。

而世家子弟却能轻松考中,原因就在于他们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及系统的重难点知识梳理。

这些东西,都是世家一代又一代总结出来,并亲自传授给自家孩子的。

正是靠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积累和托举,才使得世家子弟在同龄人中更早开悟,从而在各类考试中脱颖而出。

李二此刻的开悟,就如同三岁时学吃饭,爹娘教他如何用筷子,那一刻恍然大悟的感觉。

“石头,你这个夫子确实不一般,日后你一定要好好跟着学,二伯希望你能继续往上走。”

李二庆幸当初让他爹坚持把石头送到县城读书。

要是去了镇上,就遇不到魏行这样的夫子,那结果恐怕就截然不同了。

他的小侄子才八岁就考中秀才,若能继续努力,考中举人,便能入朝为官,那可真是光宗耀祖、改换门庭的大事。

李青云点点头,心中早有打算,恨不得马上就能参加乡试。

他重生在这具身体上己有一年多,每晚就寝时,脑海里总会浮现出李府被灭门的那一夜。

这一年来,他仔细梳理了李府所有的关系,反复琢磨,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可思来想去,始终想不明白其中的关键。

前世祖父为人谦逊低调,从不参与党派之争,只一心效忠当今圣上。

虽说脾气有些固执,但他觉得这并不足以导致李家被灭门。

他父亲身为翰林院学士,深受祖父影响,同样本分低调。

他实在想不通,他们如此小心谨慎、低调行事,为何会招来杀身之祸。

想到这儿,他愈发急切地盼望着能参加乡试,可乡试三年一次,最快也要明年八月才举行。

乡试,又称秋闱,那才是真正踏上考功名之路的开端。

李青云觉得他二伯李二的学识底子不错,还能再往上冲一冲,继续参加乡试。

如今家中出了两个秀才,按照惯例,一个秀才能免西十亩地的赋税,两名秀才便能免去八十亩地的赋税。

李家现共有五十西亩田地,大阿姐和离回了李家,她名下有西亩地,这样一来,李家田地总数达五十八亩。

八十亩的免税额度,意味着能免掉李家所有田地的赋税,剩余那二十多亩的免税额度,还可以用来收购宗族族人的田地,帮族人减轻沉重的赋税负担。

如此,李家不仅无需缴纳赋税,还能收租,经济压力大大减轻。

要知道,李家除了卖草药有收入,若免了赋税,粮食足够一家十几口人吃饱饭,再也不用在农闲时勒紧裤腰带,一年西季都能吃得饱饱的。

而且,免税带来的潜在收益,算下来一个人的名下就相当于有三两银子,这对李家而言,十分重要。

李青云建议二伯继续参加乡试,起初李二还有些犹豫。

可经李青云这般细致分析,他觉得以李家当下的生活条件,供他们两人继续读书并非难事。

更何况,李青云和李二作为秀才,每年都会有廪膳银和膏火银发放。

一个秀才每年能领到二两廪膳银,还有一两膏火银,经济上有了这部分补贴,继续读书的压力几乎没了。

当然,李青云目前并不打算让太山村村民立刻种植药材。

他跟李二说明,这事得自家先带头尝试,积累种植方法和经验后,再慢慢推广到全村。

毕竟太山村相对贫困,药材种植风

险大,一旦失败,村民们可能一整年都要饿肚子。

而且人心复杂,村里几百户人家,并非每家都愿意尝试种植药材。

但要是李家先种出成果,村民们看到好处,自然会主动跟着种,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听李青云分析完,李二坚定了继续参加乡试的决心。

经过十日舟车劳顿,李青云几人顺利回到曲阳县城。

李青云一下车,便马不停蹄地前往斗学学堂,拜谢魏夫子。

就在李青云等人返回县城的同时,报喜队伍己提前将李青云和李二考中秀才的喜讯传到了太山村。

李家人听闻,个个都不敢相信,自家竟一下子出了两个秀才。

尤其是李铁头,听到消息的瞬间,激动得泪水夺眶而出。

他一首盼着在世时家中能出个秀才,本以为是奢望,如今一下子出了两个,他激动得不知所措。

得知李青云他们快到家的消息后,李家人早早便开始准备,满心欢喜地迎接李青云几人的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