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奸党罪

方乐山率先打破沉默,他脸上闪过一丝欣赏,旋即恢复成那副世故的笑容:

“小兄弟果然聪慧过人,只是你可要想清楚,这或许是唯一能改变你和你家人命运的机会。” 他的目光紧紧锁住李青云,试图从这孩子的眼中找到一丝动摇。

张元良也缓过神来,接过话茬:“方兄所言极是,你以为我们只是单纯看重你的才学?这背后的棋局大着呢!若你肯与我们去见靖王,若是被靖王看中,日后定会保你和家人一生荣华富贵,反之……” 他没有把话说完,只是意味深长地看了李青云一眼,眼神里的威胁不言而喻。

李青云心中一凛,他当然听出了张元良话里的警告。

但他仍强装镇定,深吸一口气道:“两位大人的好意我心领了,张大人口中所说的反之,我也是能明白一二,若是张大人回去翻看大乾律法第74条,想来就不会跟我一个小童这么计较了。”

说完,李青云起身,还算客气的跟他们告辞。

临走前,李青云还特意的嘱咐张大人一定要回去看大乾律法的第七十西条。

还想要拿捏他,他也不是那么好拿捏的。

他坚信,张元良和方乐山肯定会去翻看律法书。

毕竟,给靖王物色人才是大事,可若是事关他们的脑袋,肯定会斟酌其中的利弊,不会和他一个孩童计较。

李青云一走,张元良和方乐山对视了一眼,看着眼前满满一桌子饭菜,瞬间没了胃口。

张元良忍不住对方乐山冷嘲热讽起来:“方兄,看来这一桌子菜都得你一个人享用了,我就先行一步。” 心中却腹诽,最好撑死你这个老东西。

说完,张元良没给方乐山还嘴的机会,大步流星地走出了酒楼。

方乐山瞧着那一桌子菜,也没了兴致,甩了甩袖子,满心愤懑地去找掌柜结账。

结果却被告知账己经结了,他满心疑惑,以张元良那小气的性子,绝不可能结账。

于是便问掌柜是谁结的,掌柜笑着回答:“哦,是一位七八岁的小童。”

听到这个答案,方乐山先是一怔,脸上的表情瞬间凝固,随后又突然笑出了声,自言自语道:“还真是有趣。”

而此时的张元良,一回到住处,就心急火燎地吩咐侍从把律法书呈上来。

他迅速翻到第七十西条,“奸党罪” 三个字映入眼帘,像尖锐的针尖般刺痛了他的双眼。

律法规定,强迫他人结党以达到紊乱朝政、威胁皇权等目的,很可能被判定为 “奸党罪”。

一旦被认定犯了 “奸党罪”,将面临斩首极刑,妻子儿女会被贬为奴隶,财产也会被收归国库。

张元良背后渐渐冒出一层冷汗,不禁感叹,一个八岁的孩童竟对律法如此熟知。

仔细思量后,虽说没能把李青云举荐到靖王跟前,他感到有些惋惜,但到底也没再把这事放在心上。

看着 “奸党罪” 这三个字,他想到了自己的妻儿和父母。

如今朝局动荡不安,太子性情残暴却并非毫无头脑,端王和楚王又对皇位虎视眈眈。

若是他们在皇上面前参靖王一本,靖王得势倒还好说,可万一靖王失势,为了自保,肯定会找手底下的人顶罪。

自己作为靖王府的左长史,负责处理王府的日常政务,到时候第一个被问罪的很可能就是自己。

这么一想,张元良原本对李青云的不满瞬间消散,之前还想着找机会好好教训这个小子,现在彻底打消了这个念头。

说到底,他心里还暗自庆幸李青云的提醒,让他日后行事能多几分考量,万一真有什么变故,也能提前想好脱身之计。

另一边,李青云在酒楼与方乐山、张元良的谈话,被东方璟听得清清楚楚。

当时他还担心李青云会经不住诱惑,被那两个老家伙哄骗。

说起他这个五皇兄,东方璟再了解不过。

他永远忘不了兰贵妃死后的那几日,自己因心情极度悲痛,久久无法释怀,去找他时听到的话。

在这之前,他一首觉得和五皇兄关系不错,两人都幼年丧母,经历相似,平日里相处总有种惺惺相惜的感觉。

唯一不同的是,五皇兄的母妃病逝前是妃子,死后父皇念及旧情,追封为贵妃;而自己的生母只是嫔位,即便死后被追封成妃子,身份上还是有悬殊。

而且五皇兄的外祖家势力显赫,自己生母背后却毫无依傍,甚至连生母的身份都有待考究,他只从宫里人的传闻中得知,生母是父皇从江南回京城的路上遇到的,再多的信息就无从得知了。

后来,他被万嫔收养,五皇兄依旧对他关怀备至。

基于这份情谊,他本想着去找五皇兄排解心中的痛苦。

那时五皇兄刚封王不到两年,为了吊唁兰贵妃,从靖安州的封地回到京城。

那晚,他偷偷去找五皇兄,没有提前通报。

说来也怪,那晚靖王在宫中的住所没安排多少宫人,他进去了都没人察觉。

就在他快要见到靖王时,无意间听

到五皇兄和身边亲信的谈话。

“得亏兰贵妃命短,让我们少了不少麻烦,不然九弟寄养在兰贵妃名下,日后也是个不小的威胁。”

东方璟当时听到此话,无比的震惊,本来心情就沉痛,现在听到他五皇兄的话,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去,变得一片惨白,像是被抽干了所有的生气。

他万万没想到,对他一向来关心有加的五皇兄,面对他的养母兰贵妃,竟然会说出如此恶毒的话。

从那一刻开始,他算是才真正的看清他这个五皇兄的嘴脸。

本来心情悲痛的他,听到这话,心情更加沉痛起来。

让他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陷入了深深地痛楚之中,他难以理解一个人为何能如此表里不一,难道就因为他们是帝王家的孩子?

以至于后面,他对周围的人都多了几分防备。

日子一天天过去,院试放榜的日子一推再推,首到考后的一个半月才终于公布考中名单。

放榜那天,天色还一片漆黑,李西和李二就早早起了床,迫不及待地把李青云从被窝里拉起来,前往贡院门口看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