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泪满澪河 作品

第 5 章 坐诊、巡诊

第二天,姜军到村里巡诊去了。首发免费看书搜:我的书城网 其余人待办公室,各自做着自己的事情,暂时还没有病人上门。

钱铃铃捧着《傣汉词典》,正小声的读着。

赵小鹏在看《本草纲目》,温故而知新,其实就是巩固一下,有些药材知识己经忘却。

李言拿了本景颇语图书,坐在王姐旁边,正一字一句的请教着。

此情此景,一片岁月静好的景象。

连着好几天,没有一个病人上门,医生们很清闲,但也很有规划地干着自己的。

李言己经逐渐学会景颇语单词的读法,正试着成句连读,理解句子的意思。离能用景颇语与人交流的日子不远了。

王红梅很羡慕李言的记忆力,过目不忘也不过如此吧。

某天,正当医生们以为又是清闲的一天时,两公安抬着一木板匆匆进了卫生所,派出所所长老赵躺在上面。

李言上前,老赵模样有点惨,脸上、手臂上到处都是伤口,灰色的上衣上面血迹斑斑,估计上身也有受伤的地方,左腿耷拉着,不是断了就拉伤,右腿看着还挺正常。

精气神还好,眼神清澈,神志正常。

两公安在旁边介绍说,老赵带他俩去下面村子走访,在一陡坡处不小心摔下深沟,身上都是往下滚动的时候,树枝草木的划伤。左腿不能动了,一动就疼得要命。

全所医生护士一起上阵,王红梅和钱铃铃先给老赵清理外伤,全身三十九处外伤,就手臂上有两处长而深,需要缝合。还要打破伤风针,可惜所里没有,医疗资源缺乏。

王红梅马上到隔壁镇政府打电话给盈江县医院,说明情况,让那边马上派人送一剂破伤风抗毒素,要确保24小时送到。

清理好伤口,普通伤口涂上碘酒,那两长而深的伤口,在钱铃铃的辅助下,也缝合好了。

轮到左腿时,麻烦了。一碰就疼,王红梅才上手检查了一下,老赵就疼得满头大汗。

大腿外部只几处划伤、淤青,内里什么情况不知道。最好能做个B超看看,不这年头B超机太少见了,估计到省级医院才有。其实B超不是检查骨骼情况的最好手段,只能看个大概,x射线才是检查骨骼的最好方法。

王红梅也是没其他办法了,有些不知所措。

“王姐,能让我看看吗?”李言问道。

“你能行?”王红梅有些不敢相信地说道。

“我试试,主要是我对骨科还算了解”李言颇为自信地说道。

练武多年,各种武术套路精通,加上学医也算多年了。李言对治病可能还欠缺经验,但对骨骼、肌肉、经络等的了解可谓熟悉无比。摸骨、正骨,一般不在话下。

李言上前,双手摸老赵左腿,或捏、或推、或揉,问问老赵的感觉,感知着内部骨骼的一切状况。

完事,李言对王红梅说“我查完了,不复杂,大腿股骨中间偏上部位断了,有错位,断口嵌入到肉里了,所以一动就疼,我能正骨!”

“你确定?”王红梅问道。

“确定!”李言语气坚定。

“那你来处理吧,我们给你打下手。”

“好,赵哥,你和这位公安同志摁住赵所上身,王姐和小钱摁住右脚。拿个毛巾给老赵嘴堵上!”

李言安排好,自己左手摁住大腿上部,右手抓住膝盖上面位置,蓄势待发。“准备好,我开始正骨了,你们不能让他动!”

此时此刻,只见李言右手迅速下拉,接着调整一下角度,又往上这么一送。接着就双手固定住老赵的断腿,不让他动。

老赵疼得喉咙里发出“唔、唔、唔”的声音,嘴里塞着毛巾呢,怕他不注意咬断舌头。额头上冒出大颗大颗的汗珠,全身筛动个不停。

过了好一会儿,老赵慢慢平复,李言示意众人放开,找了两个木板来,夹住大腿,固定好。抬到楼上病房,先住几天观察观察情况。

王红梅拍拍李言的肩膀,赞赏道“可以啊,李言,我们所骨科有救了!”

“哪里哪里!主要我练武,对这方面熟悉,其他方面就差远了啊”李言谦虚的回道。“以后互相学习。”

第二天,李言来那邦卫生所之后的第一次查房。王红梅则拿着专人连夜从盈江送过来的破伤风抗毒素给老赵打了针。

老赵经过一夜的休息,感觉状态还不错,告诉李言,左腿恢复知觉了,就断口处还感觉比较疼,其他还好。

李言检查过后,先给开了些,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药。这些先吃7到14天,后面看效果。中期还要吃养血通络、接骨续经的药,后期吃补益肝肾、健脾益气的药。整体疗程至少4周时间,再后面就是出院休养了。伤筋动骨一百天,不是开玩笑的。

老赵住院,卫生所人气旺盛了许多,陆续有人来探望,老嫂子也住这儿服侍他,时不时到办公室找医生们聊聊天,时间一长,李言倒是从老嫂子嘴里知道了镇上不少秘闻、八卦。

时间一天天过去,等老赵出院时,李言己

经把三门民族语言学得大差不差了,就剩平时多交流熟悉了。

西月的云南,气候还算宜人,李言准备巡诊了。他得轮流跟姜军和赵小鹏走一遍,熟悉道路后才能单独出行。

那邦镇全镇有9个自然村,最远的刀弄村离镇子得有15公里左右。

巡诊时,每个村子差不多呆1到2天,可以住村里,也可以回镇上。王红梅建议李言每天回镇子,不然住村里怕他被某些女人吃了……

李言被王红梅说得心动不己,75年,李言己经18岁了。风华正茂,体壮气血足,每天早上二弟都奋发向上,迫不及待地要享受雨露。

李言背着药箱,带着换洗衣服,跟着姜军出发了,都是步行。大家没有自行车,所里也没有。

据说全镇一共就十几辆自行车,基本都在镇政府、派出所、检查站三家单位。私人手里就一两辆。

为啥,归根结底山路多,多是山路,许多地方不要说骑车了,人走路通过都费劲。你说这情况下你有自行车又有多少作用呢。

姜军打算先到最远的刀弄村,然后逐步返回。

一路上,一开始两人还有说有笑,随着时间推移,伴着无边无际的绿色,两人闷头走在崎岖的山路上,好多地方太危险了,需要全神贯注地通过。15公里的路程,两人走了近半天。

临近晌午,远远望去,前方半山腰平缓处,炊烟袅袅。走进村口,向上望去,二十来栋竹楼影隐约约浮现在绿树成荫处。再走近,几乎每家都是“矮脚楼”,就是房子架空,离地面有不到1米的距离。

云南这边流行这种架空楼,李言就算没住过,也能想象到这种设计的各种好处。比如建造时,适应地形,少了平整土地环节,减少工程量;防蛇、虫、兽;地面湿气重,可防潮通风;散热避暑。好处挺多,这是这片土地多代人总结出的建设房屋的经验。

村长家,黑瘦而精壮的村长对李言的到来表示热烈地欢迎,姜医生常见到。这漂亮的小伙子可从来没见过,哪有人长得既高大又白皙,样貌又好看极了。这片土地上也从来没见过!

来新医生咯,好看的新医生,午饭刚刚吃好,全村男女老少,六七十号人吧,都聚集到了村长家,个个都来看稀奇,个个看了不想走。

刀弄村人基本靠打猎为生,每次到山林中狩猎回来,多少都带着伤。皮肉伤忍忍就过去,扭伤、重伤等就凭借古老相传的经验,到丛林中采集一些草药回来服用,一定效果,但不完全对症。

清理伤口,上药,正骨,推拿按摩等等,李言忙得不亦乐乎。好多女孩被他推拿按摩时都露出痴痴的笑容,李言时不时的都有一股想翻白眼的冲动。

最后又分发了一些打虫药,无论大人小孩,几乎隔段时间都会长虫子,这跟他们的饮食习惯有关,也和云南这片土地的环境有关。

天色己晚,吃过晚饭,两人就席地而睡,别误会,这个地是楼板的意思。盈江地区是热带气候,人们基本都睡楼板。

第二告别刀弄村,往回走,后面基本一天能处理两个村。

第六天,两人回到了镇卫生所,李言赶紧回宿舍洗了个澡,在村子里不太方便洗澡,李言也就拿毛巾擦擦,再换衣服。

回到办公室,王红梅问李言这次去村里感觉咋样。李言表示还好,就是大姨们小姑娘们太热情了。

李言、姜军、赵小鹏三人商量了一下,准备一人一旬,都在每旬初出去巡诊,这样时间间隔比较合适。议定就报给王红梅做了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