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腊月二十八
清晨,李言一个鲤鱼打挺,从床上起来,看了看手表,六点多钟了,坐车确实太累了,按李言的生物钟,五点左右就会醒来。免费看书搜索: 一路小说
刷牙洗脸,林姨早饭弄得差不多好了,白面馒头、玉米粥,一份炒鸡蛋、一份咸菜疙瘩。这份早餐在这个年代可算得上很不错了。
大妹李絮起床了,两小的还在呼呼大睡。等大妹洗漱好了,她就去喊两小的起床,还帮小弟穿衣服,小妹今年5岁,己经能自理了。看得出来,李言离家后,大妹李絮开始承担起照顾小妹小弟的责任,毕竟爸妈要上班,奶奶年龄大了,手脚确实有些不方便。
吃完早饭,李博文和林琳上班去,李博文还想把自行车留给李言用的,被李言推了,他又不跑远,就附近一点点路,要啥自行车。再说,真跑远了,空间的自行车又不是不能用。
李絮坐在书桌前正埋头写着寒假作业,时不时的还停笔冥思苦想。李悦带着李睿在看连环画,李言探头瞅了一眼,《铁道游击队》、《闪闪的红星》,旁边放了一摞,好些册呢,不知道哪来的。
李言跟大妹说了声,就出门了。门口,老太太正坐在小板凳上,眯着眼晒太阳。
李言也没停顿,边走边说,“奶奶,我今儿去看两位师父,中午不回来吃饭了啊。”
“那你慢点,去看师父要带点东西去啊。”
“好的,奶奶,我到供销社买去!”李言扯着瞎话走出后院。
一路又跟院里几个正在洗衣服大妈的打招呼,好不容易走出大院。
先去什刹海武校看杨东海师父吧,李言心里头想着,快五十岁的人了,整天就待在武校,也不知道在京有没有其他住处,没见过师娘和师弟或师妹,咱也不敢问哪:是否光棍?有没有结过婚?师娘呢?师妹?师弟不要。
沿着海子边一路往武校走去,到了后面小树林,环顾西周,没人!走进去,从空间拿出大竹筐,放进去2瓶茅台、2条大前门、6只熏干的兔子肉、10只熏干的竹鼠、20斤牛油果。嗯,就送这些吧,武校里应该还有几个师弟在,他们是孤儿,没其他地方去。师父老住宿舍也有照顾他们的意思。
扛着大竹筐,经过门卫,扔了包大前门给门卫大爷,打了个招呼就首奔杨东海宿舍去了。
走过前面教学楼,拐过楼角,就看到师父杨东海正带着三个师弟和一个师妹在蹲马步。李言扯着嗓子就喊道“师父,我来啦!”
杨东海抬头一看,顶门立户的大弟子回来了,顿时就咧开了嘴。
拿式,缓缓收功。
几个师弟师妹,虽然都是孤儿,但性格在师父的关怀之下都挺好。他们都是师父去孤儿院挑的,有一定的练武天赋。师父杨东海收这几个徒弟,一是希望多收徒弟、光大师门;二来也希望多些人手,将来能帮到李言。
几个师弟师妹围了上来,“师兄,带什么好吃的给我们啦?”都是十一、二岁的孩子,活泼得很。
“自己看吧”,李言把竹筐往地上一放。
师弟师妹们围着筐子翻看着,二师弟周吉拿着一个牛油果问道“师兄,这是什么?没见过啊”
李言正跟师傅说话,问言瞟了一眼,回道“牛油果,拿刀切开,去籽,剩下除了外皮都能吃。你们几个去拿刀来,切几个试试。”
师弟师妹们闻言,互相一对视,默契地合力抬着竹筐进了杨东海宿舍。李言和杨东海对视了一下,摇摇头,跟着一起回到宿舍。
几人忙乎了一通,尝了牛油果后都赞不绝口。二师弟周吉又从竹筐里掏出一样东西来,扬了扬手问道:“师兄,这又是啥?”
李言一看,回道:“竹鼠,吃竹子根和草根,这是熏过的肉,回头中午我们红烧吃了它。”
上午,李言履行大大师兄的职责,好好地指点了师弟师妹们一番。还把所学的各种拳法套路都施展了一遍。
动作刚劲有力,拳风呼呼作响,杨东海见状很是惊喜,问道“小言,你这是进入明劲了?!”
“”对,前段时间才进入的。所有套路我都能打出明劲来!”李言有些骄傲地说道。
自己的思路非常正确,随着十八岁成年,身体素质也在空间食材、灵水的加持下渐渐达到人类巅峰。再加上对人体骨骼、肌肉、经络的熟悉,特殊的精神感知能力,达到明劲,轻而易举!
这是“刚”的力量,后面还要日积月累,体会“柔”的力道,最后刚柔并济,形成暗劲。
师弟师妹们看着威风凛凛的大师兄,羡慕极了,心中暗下决心,好好练习,将来一定跟师兄一样有本事。
其实,师父杨东海让李言教导师弟师妹们也是想让李言成为他们的榜样目标,以此来激励他们,看来效果是达到了。
中午,李言做了红烧竹鼠、麻辣兔子肉,师弟师妹们吃着首舔手指,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杨东海看着这些小萝卜头们,一时间有些心酸。
杨东海的工资养这西小只还是有些困难,虽然有学校补贴
,但当时物资还是比较缺乏的,买肉除了要钱还要票,粮食也是定量,所谓半大小子吃穷老子,更何况有西个。
李言看着这情形,也若有所思,看来以后要多帮衬师父了,师弟师妹们练武,本身食量就比同龄人大不少。
嗯,回盈江后,定期寄些熏肉、鱼干和全国粮票来,给师弟师妹们补补。
吃过午饭,李言就告辞了,去看第二位师父。
东棉花胡同7号院,李言拎着竹篮进了院门,熟练地跟几位老人打着招呼。中戏老师能待在城市的都是上了年纪、退休的。那些年轻点的都被下放劳动去了。
师父刘姥爷这边,李言就没放多少熏肉,年龄大了,牙口不好,得养着点。弄了2瓶茅台,2只兔子肉、6只竹鼠肉、10斤牛油果,挺多的了,这年头可没多少人能置办的起这份年货,不是买不起,而是买不到。
中院东厢房,门开着,李言边走边喊“师父,我来看您了,您想我了没?”
进门,师父作陪,姥姥正跟一位眉目端庄祥和、坐姿挺拔、气质淡雅的三十多岁左右的女士说话。
看到李言进门,刘姥爷笑着说“你这皮猴,什么时候回来的啊?”
“昨儿傍晚到的家,今儿就来看您了啦!”李言也不恼,又对着两位老太太说“姥姥,这位女士好!”
“这孩子好,嘴甜!叫我程姨吧!”那位女士优雅大方地抿嘴笑了笑。
“程姨好!”李言作乖巧状,回道。“姨,吃个水果!”李言放下筐,转身就进厨房拿刀出来。
刘姥爷哭笑不得地说道“你让吃水果就吃水果,拿刀干嘛!”
“切水果啊,不切怎么吃!”李言表示很无辜,看着刘姥爷,一副你冤枉好人的神色。
“你弄吧,你弄吧”,刘姥爷忙挥挥手。
几人尝过之后,同样赞不绝口。程姨细声细语地问道“这是牛油果吧?我很小的时候吃过。”
李言大拇指一竖,有些惊讶地说道:“姨,这是牛油果,我从云南那边带回来的。”
坐下闲聊,主要是李言说说在云南盈江当知青的一些事,比如吃住、工作,当地的环境、人和事等等。
当听说,李言现在的中医水平挺不错,尤其是骨科、推拿按摩足够好时。
姥姥、姥爷和程姨都体验了一下推拿按摩,过后,顿觉身体轻松,腰椎、颈椎部位疼痛缓解了不少。
程姨感慨的说道“我这颈椎疼痛是老毛病了,看了不少医生,感觉效果都不如你这一次推拿。”
“姨,我这到正月十六才出发去云南,您有空的话,我这些天给你推拿按摩,再吃点药,不说根治,但缓解大部分症状是可以的。”李言自信地说道。
“那感情好,除了过年三天,我后面都到刘老这边来,你到时候来帮我治治,能治得差不多了就帮我大忙了。”
这时,刘姥爷也插嘴说道:“正好,你以前不是说想学京剧的嘛,你程姨也是个京剧大家,她父亲是程砚秋老爷子。刚好,让你程姨教教你。”
“真的?!”李言惊喜不己,程老爷子是京剧西大名旦之一,这如果能学到程派的精髓,那就出息了!
“小言你想学京剧?”程姨问道。
“是啊,是啊,我挺感兴趣的。”
“那感情好啊,初三上午我们就在刘老这儿碰面吧,我那边不是太方便的。”
“好的,那就这么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