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往前推一推,拉长一下,从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华尔街金融圈内最有名的数个独立投资基金,老虎基金可以算一个。
老虎基金由朱利安.罗伯逊创立于1980年,起步基金不过2000万美元,到去年,也就是1998年,其资产己经膨胀至220亿美元。可以说,如果没有几次金融危机先知信息,李言的顶点和未来两家公司是完全比不上老虎基金的浮盈率的。
罗伯逊找到詹姆斯,谈的是,老虎基金于未来投资两家公司合并的可能,合并后的公司,按照各自估值算股份占比。
起初,李言听闻这消息时,还算比较感兴趣。毕竟不到万不得己,李言也不想跟大财团合作,哪怕表现再好,大财团归根结底还是资本,资本哪有不吃人的,就算初期能愉快合作,怎么保证大财团不是想将你吃干抹净。有个实力相当的“土著”合作,才能占据更多主动权,对自家的发展前景应该更好一些。
当“探索者”公司将老虎基金的资料发过来后,李言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李言甚至认为罗伯逊在找接盘侠和替罪羊。
老虎基金的投资方向跟未来投资高度重合,都侧重于科技股,而且是科技股中的网络公司股份。就目前隐约有网络泡沫这种声音的出现,李言不相信能以2000万起家做到220亿美元规模的基金领导人,会看不清当前的形势。
基于罗伯逊当前执着于兼并未来投资,李言猜测他有两种想法:
一、不信网络泡沫这一说,坚信互联网行业会持续辉煌下去,所以其才会对跟老虎基金差不多规模,且投资方向高度一致的未来投资垂涎三尺。去掉过半盈利现金后,未来投资当前的资金规模要比老虎基金要小一些,怎么看,合并后都是罗伯逊要占便宜些。
二、相信网络泡沫。罗伯逊反其道而行之,兼并未来投资后,合营公司的规模将达到400亿美元以上,这个规模足以引起大财团的重视,从而加快接触,进而利于脱手套现。
说白了,当前的老虎基金要么持续投资网络股,等到泡沫破灭时,随之沉沦破产;要么就是体现出被垂涎的价值,加快脱手。
前者,李言有先知信息,自家还在考虑脱身之计呢,怎么可能持续下去;后者倒是跟目前李言的考虑相符,只不过李言有顶点投资的加成,不需要再去兼并扩大规模之类的操作,己然引起了大财团的觊觎了。
对李言来说,跟老虎基金合并,完全没有必要,在网络科技股泡沫即将破灭的当下,也没有什么意义。
.............
老虎基金的事,不是什么大事,李言没有放在心中,不符合自家的发展战略。
在所有前来接洽的大财团中,李言最终选择了高盛和花旗两家集团进行谈判,因为这两家的股东组成中,没有占股太大的单一股东,股权非常分散,这样的财团系,利于李家存身。至于其他的的财团,要么有明显的主导家族,要么后世发展状况不是太好,让李言难以选择他们。
跟高盛和花旗的谈判条件也很简单,就两个方向:
一个方式是真金白银入股。既高盛和花旗掏现金入股,但是所购股份不能多于49%,李言要保留控股权,要相对独立的权利,集团总部不得介入顶点和未来两家公司的日常经营;
另一个方式是股份置换。也是兼并收购,不过李言要的是高盛和花旗集团总部的占比股份,而不是其下属分公司的占比股份,只有集团公司的股份对李氏分家族在美立足才更有意义。
这两家李言都比较中意,就看怎么谈拢条件,这也关系到顶点和未来两家公司的命运。
如果能跟高盛达成协议,以高盛的经营策略,李言倾向于让高盛真金白银来入股,保留自个儿对顶点和未来的控制权,便于自己通过高盛的途径来获得其他有高价值的项目。
如果是跟花旗达成协议,那李言则会倾向于置换花旗银行的股份。一旦获得花旗银行的股份,再加上通过L资本吃进的3.8%的花旗股,李言手中的花旗银行的股份预计将超过10%。届时,李言的全世界调动资金会更加安全、更加隐秘;另外对以后渣打银行在欧美的扩张有帮助也说不定。
李言把跟高盛和花旗两家集团谈判的事宜暂时先交给詹姆斯负责,这种事情,再怎么着急也没有用,没有个几次谈判,如何能达成一致意见。
..........
另外,在顶点和未来两家公司决定自家命运之前,李言还想利用两家公司来达成两个目标行业的介入,也就是收购相关企业,合并重组,再独立。
这两个行业是生物科技与新能源,这也是李言决定全面介入的两个行业,做的好,也是能让家族长久倚重的行业。同时其中的生物科技这块,李言的金手指说不定也能帮上些忙,至少一些珍稀的动植物能培育出更多数量,让研究能更加顺利不是!
生物科技方面,之前几年,未来投资己经持续收购了基因泰克和安进这两家公司近半的股份,这些己经是当前市面上和各个小股东手中能够搜罗到的
总和,接下来的股份想要再获得就不容易了,除非遇到特殊情况,剩下的股份持有者一般不会出售。
李言想再努力一把,看看近期能不能达到绝对控股的地步,实在不行,只能将协助收购列入与大财团的交易中去,让他们帮自己实现收购目标。
至于新能源方面,李言打算收购几家小型的公司,再拆分重组一下,争取做到技术开发、设备生产和电力输送销售等一体化的公司,这样既能吃到电力能源这方面的蛋糕,又能再未来的电动车领域占领一席之地,老美这么大底盘,让后世的特斯拉一家独大,不应该啊。当然,李言也可以等待后世去投资特斯拉,但是谁能保证到时候,李言就一定能入股呢,还不如现在就准备着,不至于出现一毛捞不着的境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