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泪满澪河 作品

第 142 章 继续收购

李言虽然窝在香江,但是他手下的三大投资公司在本次亚洲金融危机的行动并没有结束。

顶点投资年前在棒子国收购了韩宝钢铁、三美集团和起亚汽车三家破产企业后,对三家企业进行停产、清点资产、整顿、期间发放基本生活费等等做法。另外,顶点公司并没有就此收手,遵照李言的吩咐,开始秘密调查起了大宇集团的一切相关资料。

而随着调查的深入,大宇集团一些竭力隐藏的秘密也随之暴露在李言眼中,可以说目前大宇集团这个巨人己经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了,李言看得是心惊胆战,心中也暗暗告诫自己,必须要引以为戒,大宇集团之所以到了目前这种地步,总结一下,可以归纳为一下几点:

一、过度扩张

企业兼并过多:大宇集团在前面几年中,大量兼并了棒子国境内的亏损企业,发展重工业,这个兼并过程虽然使集团产业结构升级,资产膨胀。但是,兼并而来的大量企业本身就负债累累,加之在短时间内实施了这个兼并过程,大部分债务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导致集团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

业务领域太广:整个集团经营范围涵盖了汽车、电子、重工、贸易、造船、化工、建筑、金融等众多行业,分散了企业资源和精力,增加了管理难度和经营风险。

二、财务风险巨大

借贷式经营:集团会长金宇中坚持“借贷式经营”,将大量借贷而来的资金投入盲目扩张中,使集团资产负债率过高,偿还债务的压力太大,财务状况脆弱无比;

融资渠道单一:主要依赖银行贷款和债券发行等外部融资,平时可能没事,但是在这次亚洲金融危机中,金融市场大动荡,大宇集团的融资环境恶化,整个资金链己然处于断裂状态,债务危机到了将发未发的阶段,可以说这其中一笔小小的贷款到期,而集团筹集不到资金归还的话,那就是整个集团崩塌之时;

三、经营管理不善

内部管理混乱:集团规模庞大,组织结构复杂,内部管理协调困难,效率低下;

决策缺乏科学性:金宇中过度自信,没有充足的资金的情况下,在本次金融危机发生前后仍旧坚持扩张,未能及时调整战略,导致集团陷入困境。

再加上外部市场环境恶化、政府支持减少、韩元大幅贬值等等原因,共同造就了大宇集团如今的困境。

经过一番思考,李言觉得不能坐等大宇集团破产后再出手,谁知道到时候会产生哪些变数,目前棒子国内经过美利坚的输血,己经止住颓势,再过段时间说不定就能缓过气来。到时候,李言想要收购大宇集团的一些产业,既要面对棒子政府的干预,又要面对其他财阀的竞争,想收购到理想的企业估计难度会增加不少,还不如此时就跟大宇进行谈判。

至于大宇割肉后反而能生存下去,那无所谓,大宇集团倒与不倒,那些企业照样存在,到了其他财阀手上反而加强行业竞争力也说不定呢。

手中的资料显示,大宇集团的支柱产业其实都还过得去,最大症结就是非常不健康的财务状况。

大宇的核心产业还挺多,比如纺织服装业,拥有自己的品牌和生产基地,其在全球服装领域占据一定份额,产品出口到多个国家和地区;再比如大宇汽车,其产品同样在全球多个市场销售;另外还有电子行业的大宇蓝龙、大宇重工业、贸易行业的大宇国际、大宇造船海洋工程、大宇石化、建筑行业的大宇建设、金融行业的大宇证券、大宇投资信托、通信业的大宇电信等等。

想想上一世大宇集团最后的结局,虽说自己目前资金充足,但是确实应该走得更加稳当一些,自家又不是想建立一个华国第二,也建立不起来,还是确保几个重点行业为好。

想了想,最终李言圈点了几家企业:大宇石化、大宇造船、大宇重工旗下华国烟台的挖掘机厂, 还有大宇蓝龙旗下的部分电子企业也可以谈谈,至于其他的,按照金宇中这种不见棺材不掉泪的性格,估计在目前还未破产的情况下,他是不会出售的,就连自己圈点的这几个企业都不一定能全部买到手。

将事情交代给詹姆斯,李言就不管这个了,谈判由詹姆斯这个专业人士来负责就行。

至于小日子那边,政府的反应速度比韩棒子快多了,未来投资没有再寻得合适的收购机会,在接到李言的通知后,己经在组织将收购到手的mita工业公司、日气和日立旗下的drAm业务搬迁到澳洲工业园去。趁着当前的混乱形势,赶紧动手,不然指不定政府闲着没事干,来个干预调查呢。

至于L资本这边,除了在香江金融市场配合港府与国际炒家们缠斗外,还在配合新时代房地产公司在香江和东南亚房地产市场攻城略地,同时也配合嘉能可公司的收购矿区行动和多尔公司的圈农业用地、收购种植园等等行动。这一波谷底收购机会,错过了,李言都不会原谅自己,因为往后就没有这么好这么多的机会了。

等到次轮收购行动结束后,李言就要着手整顿自家的管理体系了,现在不趁早调整一下,等到成为臃肿不堪的巨人时,就会危险了,比照大宇集

团的下场,就知道了。

到目前为止,李言也没能够确定一个合适的制度来管理自家这么多企业,也没有想好自家要怎样子才能很好地传承下去,但是比照华国历史,再加上后世的一些发展情况,李言心中己经有了一个比较模糊的方案,只是还需要仔细考虑考虑才行。

按照目前这情况,自己的后代己经有分布世界各地的趋势,如果后面再有女人加入进来,这子孙后代的规模更大。人一上百,形形色色,一个大家族也是同样道理,李言在世还能保证全家和睦相处,等李言百年之后呢?

不谈有多和睦相处,但是不能联合外人对付自家人,这点肯定要保证,另外,某一分支遭难,其他分支尽力支援,得做到吧,至于合作发展,这是应有之意。

所以想自家长久传承下去,这里面的事情挺复杂,李言得好好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