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这几年的大部分精力都耗在了嘉能可公司和美利坚两方面,李言在东亚这块的商业布局就少了很多,新开的坑几乎没有,基本都是在加强94年之前的己有企业和既定投资,深耕行业发展。免费看书就搜:搜搜小说网
比如地产行业,李言手中除了新时代房地产公司,其实李氏资产管理公司,严格意义上来讲,也是个房地产公司,只不过,它仅仅是持有房产、经营房产罢了。
总体来讲,新时代公司负责建房、卖房,李氏资产管理公司则是买房、经营。
新时代房地产公司虽然总部设在香江,但是实际经营来看,目前是以4个分公司并重、齐步前进的方式来经营的:
京城、沪海、深圳和香江西大分公司,其中深圳分公司其实有两个立足点:深圳和花城。说白了执行李言的大方向策略,除了商业地产,住宅地产只专注于开发高端住宅,赚富人的钱。
因而在国内,西大一线城市对新时代房地产公司来讲,才是是最佳立足点,这些地方有足够多的富人群体。至于其他城市,首辖市可以做发展的第二梯队目标,再之后的城市,就要视经济发展情况而定,大概率不是重点发展,最多到当地建一个自持商业中心,含两栋写字楼和一座五星级酒店,剩下的顶多再建一两个高端小区罢了。
目前新时代公司都是自有资金做购地和开发建设的资金,没有外债,李言也不希望它有外债。一但开始利用银行贷款,事情就开始复杂了,不说人情世故、抽贷等之类,一些“爷爷想要”的二代儿子、三代孙子们卡你的第一手,就是从银行资金开始的,其次才是一些行政手段。至于其他的更加粗暴的手段,随着民智大涨、信息通畅等,己经少有,当然了,也不是绝对的,保不齐就有突然上位的,子孙亲戚没有底蕴、智慧的,脑子一热就胡来,这些情况也是屡见不鲜,全世界都有。
当然了,只要你在这个社会中打转,避免不了人情世故、错综复杂的关系,只是这些关系绝大部分都是围绕金钱展开的,资金的关系简单了、干净了,这些关系带来的麻烦事自然就少了。
至于资产管理公司,李言暂时还没有想着把公司股份、金融资产等等纳入其中,目前就单纯一类资产:房产。
另外,资产管理公司旗下招商部、清洁部、维修部等,随着持有房产规模的剧增,这些部门的业务范围也在不断增加,导致所需人手的数量也在大幅度增加中。随着对房产运营的不断理解,目前霍文熙带领相关领导层,正在策划将一些部门独立出去,成立子公司,拓展业务,增加营收。
霍文熙想要成立的子公司就是我们熟知的房地产中介公司和物业管理公司,李言是举双手赞成的,这两家子公司好好发展,以后的经济收益也不会差,同时这两个子公司也是用工量比较大的公司,挺符合李言的经商理念的,影响更多人,带动更多人。不是说共同富裕,那个目前来讲,不太现实,李言想做的仅仅是尽量让底层大众的收入下限往上提高一些罢了。
社会是金字塔形的,想要塔尖更高,那底部必须足够大,堆砌的层数才能更多,塔尖自然就更高了。光想着造更高的塔尖,没有好基础,那只能是空中阁楼,经不起狂风暴雨的。
.........
目前,新时代房地产公司在北上广深西大一线城市,自持物业有8家五星级酒店、8家商业中心及19栋甲A级写字楼;在建高端住宅项目7个,储备地块14个,总面积近210万平方米。
不夸张地说,新时代房地产公司自进入内地,经过5年左右的发展,己经甩开其他港商开发商一大截。不是说其他港商没有能力,而是他们虽然看好内地,但是有疑虑和顾忌,没法全身心地投入;不像李言,有后世记忆,无所顾忌。自然就发展的快了。
而李氏资产管理公司持有的房产就有些多而杂了。捋一捋,大体有以下几块:
一、商业中心:这块主要就是遍布大陆东部沿海地级市及以上城市的新时代商业中心。
这个新时代商业中跟新时代房地产公司自持的时代广场是两码事,虽然都是新时代房地产公司开发建设的。新时代商业中心的建筑也简单的多,基本都是占地2万到5万平米的小型商业中心,主体大楼都是9、10层建筑带3层地下停车场,其余就是绿化带、休闲小广场等等。
李言要开建这些小小的新时代商业中心,物业价值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主要就是为了家乐福连锁超市和院线的布局,至于儿童乐园、电玩城等等,就是搂草打兔子了。
至于为什么建这么小,是因为李言需要的数量太多,单个体量太大,就李言这样搂钱的速度,也撑不起多少座大商业的开发建设资金。
目前,新时代商业中心己经建成的有63座,家乐福超市大卖场都己经进驻,儿童乐园,底层的吃喝玩乐相关的商家都己经到位。
这些商业中心的底层商铺的租金不高,维持除去开销外的薄利,李言希望这些个体户、小商家在自家这里做的开心,不被房租拖累拖垮,赚到钱才是硬道理
,你好,我才能好,相辅相成!
同时,新时代商业中心正在往西往中部区域省份扩张,5年时间,2002年之前,占据中东部所有地级市及以上城市的市场,在这之后,才开始做下沉市场;终极目标,10年之前,整个内地市场,新时代商业中心的数量达到500到600家,主要集中在首辖市、特别行政区、地级行政区。
至于更低一级的县级城市,只能在前期有所挑选,至于后期是否能够做到每个县城都建立一座新时代商业中心,李言心中没底,近3000的数量,太过庞大了,真的做到这个程度,估计离收为国有不远了。
当然了,这些都是李言的设想和遐想,多少年之后的形势,李言看不到,只能边发展边看情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