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言打电话给戴船生和江陆峰,让他们来自己家吃饭,聊事情。
主要就是关于天桥那片区域的事,喊两人来吃饭,一是增加交流,减少距离感;二来看看两人对自己的想法有啥不一样的思路,所谓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嘛。
……
李言整了些肉串、素菜串,冰啤酒,三人边烤串、边聊着李言起头的这个话题:再造天桥。
当然,李言不是想照着几十年前老天桥的样子去恢复,那不现实。
天桥原来指封建帝皇去往日坛、地坛祭祀天地必须经过的一座桥,后来泛指这座桥周边的热闹区域:大致在京城西城区天桥南大街北口、前门大街南口、天坛路西口、永安路东口,西条交通要道的交汇处,包含正阳门大街经由东西珠市口以南、天坛坛门西北、永定门以北的这片区域。
目前该区域内还有湖广会馆、万盛剧场、梨园剧场、天桥剧场等几家场馆 ,除了天桥剧场开始翻建外,其他几个场馆均是一副破败不堪的样子,需要大修;另外,这几个场馆不够接地气,针对的观众不是普通的老百姓,当然了,普通老百姓也没谁家天天听戏唱曲的。
三人分析了一通,也请教了家里几位长辈,最后总结出一个关键点,当年的天桥为什么那么热闹,有个最基础的条件:价格亲民、聚众生财。
艺人租地儿便宜、百姓买低价票、再加上繁多的便宜商品、旧货买卖、美食等等,跟百姓生活、娱乐息息相关,场地、艺人、商人、百姓,互相成就,造就了天桥的繁华。
李言想要的是那种浓重市井生活气息的聚集地,而不是那些个所谓表演高雅艺术、与人民群众生活严重脱离的场所,那只能是少部分人自娱自乐的地方,长久不了,只有根植于普罗大众的艺术才能有绵绵不绝的生命力。
商量了一通,最后还是李言拿主意,戴船生和江陆峰毕竟来自香江,对京城天桥文化能有多少了解呢。
李言给戴船生划了个框架:跟市政府、天桥街道商议,在天桥区域内,选定一片区域,打造首尾相通三个主要街区,一个街区主要以三、五百人的小场馆为主、作为传统曲艺、杂技、武术、评书、相声表演的场所;一个街区做小商品、旧货交易等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还有一条街专做美食。
如此一来,基本复刻民国时期天桥区域的主营项目,针对的人群是爱好更偏向于传统的,与西单、国贸等新兴购物休闲地区分开来,人气不会差。
另外,可以在三环附近购买几块住宅用地,跟选定的天桥区域的住户协调搬迁,便于拆迁重建、改建等;改建、修复的建筑要修旧如旧、重建的建筑也要是仿古建筑,当然,内里设施要偏于现代化、实用化。
给戴船生布置了任务,至于江陆峰这边的任务,暂时没有,等地方建成后,可能会用到家乐福超市采购体系中的厂商这块,李言先打个预防针。
.......
跟戴船生商定好行动计划,李言终于舒了口气,好歹有了具体的方案,这下师父刘姥爷问起来,自己也能有话回了。
收拾了一番,准备了2坛药酒、七八斤茶叶、一大堆水果混搭,带着陈虹和许晴一起去看师父,反正早晚都会知道,李言就不再藏着掖着,越往后社会风气越开放。
东棉花胡同7号院里住的都是退休好久的老头老太太,都是从旧社会趟过来的,对李言这么一个俊俏人物带着两美女,见怪不怪,更何况这些老头老太太大都是曲艺、影视这个文艺圈子里的,男女各式奇葩事见得多了去了,这普普通通一俊男拖两美女的事情,在他们看来挺正常的。
这些老头老太太对李言都很熟悉,也算是看着李言从小长大的,李言熟络地打着招呼,也给二女和众人互相介绍着。有那老顽童性格的老头竟然调侃李言,让他悠着点,小心身体亏空。李言也不恼,也不说自己身体棒之类的话,只是蔫坏地晃了晃手中的酒坛子,对着众位老头,脸上浮现出颇具深意的笑容。
老头们看着李言颇具深意的动作和笑容后,都若有所思,有几个己经悄咪咪地跟着李言身后往刘姥爷屋子方向而去。
中院东厢房,门口一5、6岁大小的小丫头正“咿呀咿呀”地练着唱腔,双手还有模有样的做着手势,看着挺像李言所学的京韵大鼓的一些指法动作;在廊檐下坐着两老头一老太太,正是师父刘姥爷、姥姥,还有搞西河大鼓的刘大爷。
看来那小丫头片子应该是刘大爷家那个有些鬼机灵的小不点了,小孩子长得挺快,这才两年多不见,乍一见竟然没能立马认出来。
看到李言领着两漂亮姑娘进了中院,正在聊天的三老人、唱戏的小丫头都停下动作,齐刷刷地看着李言三人,李言顿觉头皮发麻,连忙打招呼道:“师父!姥姥!刘大爷!”
边喊着人边领着二女上前,介绍道:“这是我女朋友!”
李言也坏,手这么一舞,也不说哪个是、哪个不是,反正只有自己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师父!姥姥!刘大爷!”二女齐刷刷地喊道。
“你们好
!”“你们好!”...三老人憋着笑看着李言,又慈祥地看着二女,嘴里回着话。
“喂!大个子,你还没跟我打招呼呢!”旁边的小不点有些不乐意地喊着。
李言听着有些无语,又怕小不点闹腾起来,只好略作郑重地面向小丫头说道:“你好,丫头!”
“哼!太不礼貌了!人家有名字!”小丫头昂着头,眼眶里己经开始泪珠显现。
“哦,是我不对,你叫什么名字呢?”李言看到小丫头快要哭出来的样子,心里一阵发慌,忙蹲下身子,招呼着小不点。
“我叫刘施诗,大家都叫我诗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