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听了李言的阐述,虽然有些意外,但是总体来说是个好事,随即召集了相关人员,与李言团队碰面,召开了一次紧急商讨会。
最终,关于京城电子管厂的协议如下:
一、京城电子管厂改名京东方电子集团,进行股份制改革,股份持有者由三方面组成:L资本内地分公司、京城国资委、京东方购股员工;
二、L资本内地分公司出资2000万元现金,加购买的Crt相关技术注入,另外承担与日企合资企业的建设资金,如此,占京东方集团70%的股份;
三、国资委将原有京城电子管厂包含设备、厂房、地皮等等一切资产注入,占新公司总股份的30%;
西、员工集资买的股份,由国资委持有的30%股份份额中支出,L资本分公司持有70%股份份额不变。
最后,李言还补充了一个要求,与日企合资的公司中,日企的占有股份不论多少,但是持有年限最长不超过10年,可以是逐年递减股份份额,也可以是一次性回购,这个可以与日企进行谈判,但是年限是硬性要求。
.......
京东方的事是个小插曲,会议过后,李言就把事情交给了陆昌盛安排人来处理。而他自己继续关注硅料厂和晶圆厂的组建和建设情况。
10亿美元,对国内这会儿来讲,真正是个巨量数字,按照领导们的意思,这两个厂的建设到投产,估计合起来都花不了一半资金,不过李言是有后世记忆的,知道要不了几年,全世界对各类芯片的需求量将急速上升。
所以李言的要求,两个厂的规模要大,能多大就多大,按照目前国内芯片需求量的几百上千倍来对照都可以。刚刚成立的两个项目部的领导都被李言的豪情所感染,既然出钱的人不在乎花钱多少,那咱们就按照规模大、标准高的形式来建!
最终,硅料厂选址在内蒙包头,这里离原材料石英砂矿区不远,同时,煤炭、电力等资源有优势,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而晶圆厂则设立在京城海淀区,这里汇聚大量科研机构、高校、和专业人才,能够让晶圆厂很好发育成长。
而关于这两家公司的经营管理人才,则需要李言去寻找和招聘了,这些毕竟是自己掌控两家公司的关键,李言不敢马虎,第一时间让“探索者”公司去猎聘相关行业管理人才,当然了工厂都还没有开始打基础,也不急着一时,但是准备工作要做,这些高管能早点到位参与工厂建设也是一件幸事。
.........
这边关于半导体产业两个厂子的事情刚刚告一段落,那边吴教授又来了通知,这次倒是没有什么波折,上级出面协调6、7位各个相关方面的专家学者,这些人连同他们的研究生学生,将组成一支人数接近30人的团队,驻扎在鄂尔多斯造林总场,预估整个研究需要至少2年左右的实验期。
李言需要做的就是提供资金,保障各种设备器材、实验材料、人员生活物资等各个方面的需求。最终项目研究成果将与李言共同分享。李言欣然答应,这个年代的科研人员还算朴素,没有后世那么多套路,2年时间,了不得花个几百上千万元,小钱!
不过李言还是从安保公司抽调了两个西人小组,轮流保护他们的安全,同时也有监控资金使用途径的意思,虽然相信此时这些人员的品性,但是你不能无端去考验别人不是?有多少人能经得起大额资金的考验呢?索性把工作做在前面,把一些邪恶念头压死,如果最终还是有什么特殊的事情发生,那就真的无法怪罪到李言身上了。
......
京城这边相关事宜己经暂时告一段落,李言也在家待了不少时间了,香江、美利坚、澳洲等都需要去巡查一下,有时候李言真的感觉分身乏术,也算真切体会到了阿里老马的一句话:我最开心的时候是当老师的时候,如果再给我机会,我不会创办阿里...
当然,李言不知道老马创立阿里时的真实想法,但是李言相信,后期老马绝对有部分为屁民们伸张的意思,当然,他在跟己有秩序的碰撞中也很受伤就是了。
老马很受伤,不稀奇,后期应该是飘了,以为啥都能去碰一碰,不知不觉成了西方资本的一把刀子。
那句网上广为流传的话怎么说来着:马芸的时代!
这不是倒反天罡是啥!
没有国家、中行的允许,支付宝啥也干不了,啥也不是。没有国家强大的基建、邮政的村村通,三通一达、菜鸟啥还能承诺多久到货?赔不死你吧。
更不要说国家对互联网的大力投入了,没这个基础,网络公司啥都不好使吧?!
所以说,只有时代的马芸,不是所谓马芸的时代!
老马的人生经历对李言有些借鉴意义,不过也不算多大,毕竟两人的起步就没得比。
目前来说,李言暂时还没有到那个掀翻旧有秩序的地步,大多产业不是丝滑切入,就是新兴产业,最多就是撞死一些行业内的企业,谈不上推翻整个行业的饭碗,所以这个方面,李言暂时还是挺安全的。
.......
香江,浅水湾9号,雅子去日内瓦坐镇嘉能可公司了,这边李若彤就辛苦了些,一人带着两个孩子,不过还好有她六姐时不时地来帮忙。
李言的暂时回归让李若彤兴致高了不少,把孩子交给六姐和李言五师妹,兴奋地拉着李言去逛了大半天街,发泄了不少烦闷情绪。晚上回归9号时,还给两人各带了一套售价几千港元的化妆品,自己反而没有购买,感觉皮肤嫩的出水,不用所谓保养。
其实六姐和五师妹两人经常食用李言的空间食材,皮肤状态也非常好,不过还真没几个女人能逃过奢侈化妆品的真香定律,收到礼物的瞬间,李言明显感觉到两人的开心之意。
跟李若彤腻歪了两天,这天,李言早早跑到到环亚公司巡查,带着前段时间码好的、老早预定搬运的港台和棒子国剧本。
李言把这些剧本都留在环亚公司拍摄,除了叶伟信和邱礼滔,杜超和霍文熙也可以再招聘导演或外聘导演都行,来拍摄这些剧本,争取到2000年后的前几年,把这些片子都拍出来,李言按照先后顺序也做了些标记,尽量打个时间差。
李言自己仅仅留了一部《寄生虫》,估摸着其他导演也不太敢拍,如果这部电影以香江社会环境做背景拍出来,那纯粹是在揭露和讽刺以李黄瓜为首的华人买办富豪们的丑陋嘴脸。
暂时李言还不想跟那个圈层起正面冲突,等97回归之后再拍也不迟。
随着时间推移,李言对导演身份没那么在乎了,当然,作为兴趣所在,在闲暇之余,偶尔拍一两部片子还是可以的。
不过如今的李言,事业越来越多,关注的层面越来越高,考虑的事情越来越复杂,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能够花在导演事业上。当然,也不是放弃,只不过可能连一年拍一部片子的频率都不能保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