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狼狈地离开影视公司办公区,李言抹了把不存在的虚汗,一脸心悸地往楼上董事长办公室走去。
12楼,杜超正在总裁办公室办公,抬手伸腰间,环视外间,一眼就看到了李言那正在进入董事长办公室的身影。
起身,在旁边书架上翻了翻,拿出一叠文件,杜超往李言办公室走去。
........
“老板,将军澳地块的填海造陆的工程己经完工了,这是荷兰公司的验收报告和一些建议,您看看。”
李言接过杜超呈交的资料,仔细地看了起来:
第一份材料是荷兰公司的各项监工记录,一些实地数据和对标数据,通过数据对比,这次的填海造陆项目保质保量地完成了;
第二份资料是荷兰公司为此次监工项目购买的一份保险,20年期,保不能在这个期限内出现塌陷情况。荷兰的保险公司也是奇葩,这种保险也能接单,真是无奇不有。不过也从侧面证明荷兰监工公司对工程质量的信心,毕竟保险公司能接单,肯定也是找人重新检测过的。
第三份资料就是荷兰公司对这个地块后期建设工程的一些建议了,最重要的一点:不建议环亚公司在此地块后填的部分上修建层高超过6层的建筑,建筑越高,后期沉降的风险越大。
如此看来,真正适合建设高楼的就是靠内150多米区域内了,李言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子,思索着这块地如何更加合理地使用。
当初,李言拍板拿下这块地,有几个原因:
一、面积大。填海工程结束后,平地面积有67万平方米之多,再加上西部32万平米左右的山林地带,整个地块近100万平方米,这面积在香江其他地方几乎不可能一下拿到整块的地,就算有,那得经过多少竞争,花费多少精力才能够弄到手。
这也是当时公司内部没有多少反对声音的主要原因。
二、位置和交通。这个理由当时李言没有说给杜超、戴船生他们这些人听,没法说。因为在地块西侧距离一公里多些的茶果岭下方,后期港府会修建一条东区海底隧道,对面就是香江岛太古城附近。等隧道一通,自家这个地块往返香江岛就非常近了,不光是地价飞涨,另外,员工办公、游客游玩等等都会非常方便。何况现在就己经存在的三家村轮渡码头,也在附近,同样距离,坐轮渡无非多耗些时间罢了,也算方便。
其实现在的环亚园区,位置也不差,临近观塘公众码头,位于后世东区海底隧道西北方向2公里处,跟香江岛算是隔海相望。
思考了一会儿,李言抬头看了看杜超,问道:“杜总,环亚公司现在有多少人了?”
“安保公司的人不算,其他所有人加起来差不多730人左右。”杜超不假思索地回道。
“那你评估一下现在这个园区大概能同时容纳多少人办公。”
“1200人左右,再多就显得拥挤了,而且后面的宿舍数量不够,现在那里己经差不多住满了。”
李言又思考了一会儿,心中有了决定,开口对杜超说道:
“既然这样,我们当初的计划稍微改一改,将军澳那边干脆全部拿出来建游乐园,除了游乐园运营所需要的办公地、员工宿舍等必须建筑,其他一概都是建游乐设施场地、观光之处。要留出一些空间留着以后建影游互动区,这个等环亚公司的影视动画作品多些再说。
另外,这边办公地就不搬了,近期你跟戴船生联系一下,让他安排人到边上挨着的几家公司摸摸底,看看有没有卖的意思,只要想出手咱们都接手过来。”
“好的,最近这边附近多了些出售工业楼和办公楼的风声,我们想买挨着的几家地方,应该不是难事。”杜超有些笃定地说道。
李言也没惊讶,97回归之前,香江想润出去、到欧美做二等公民,或者移民到东南亚的人不在少数,今后几年资产大甩卖的人大有人在。
虽说97年回归后,紧接着亚洲金融危机,导致香江楼市、股市等大跌,但之后没几年,价格还是一飞冲天。这会儿能趁着香蕉人们跑路甩卖的机会多收些资产也好,总不能都让那些买办们抄底了去吧。自己多弄一些,他们就少一些,影响力就小一点。等几年后,新时代香江公司把地囤多了,统一建设廉价出租房项目,到时候事情才好玩呢。
.........
杜超递交过来的文件,最后一份竟然是关于亚视交易的意向协议,看看时间,说是1994年1月1日正式交易。李言翻翻白眼,估计是林家还不死心,拖着,想着趁这段时间看看亚视能不能起死回生。
算了,垂死挣扎罢了,等了这么久时间了,不在乎再等几个月时间。
处理好手头上的这些文件资料,又跟跟杜超聊了聊公司其他一些情况,想不到还有惊喜,环亚公司己经收购了先涛数码公司,创始人团队留了15%的股份;另外漫画工作室的合作漫画家人数己经有30人了,不少人己经有作品开始连载,反响还算可以,不过暂时没有什么大热作品。
此时李言想的是尽快提供些大
纲给漫画工作室,让他们把后世一些比较突出的漫画形象搞出来,一方面周边产品可以有收益,另外还能充实游乐园影游互动区的内容。除了日漫己经被李言薅过羊毛的,李言还有记忆的不多了,但是还是能再想几部的,比如:棒子的《倒霉熊》;香江的《麦兜故事》;大陆的《喜羊羊和灰太狼》、《熊出没》、《画江湖之不良人》;另外大陆的《宝莲灯》、《隋唐英雄传》也可以薅一下,早点搞出来,多宣扬一下华夏传统神话和古代英雄人物,再制作真人版电影电视剧,省得到后期观众被那些辫子戏带歪审美观。
李言不算太过激的人,也跟京圈的那些人有些交集,肯定他们对国内影视行业兴盛起到的推动作用,但是也对其带来的诸多糟粕也同样非常反感。
不说别的,就一个清朝而言,有啥好反复吹嘘的。其他撇在一旁,单就穿着打扮发型等来说,泱泱华夏,上下五千年基本找不出比这更丑的造型了,几千年前,古人穿个麻衣,都比这有风格一些!
不知道那些人是怎么想,估计都是些遗老遗少想着给自家祖宗洗白吧,其他没有啥理由了。当然,还有一些心里,李言有所猜想,估计这些人怕再来一次大运动,趁着政策宽松,先美化一波再说,毕竟前面的那一次,这些人被整得够呛,改名换姓好几十年的都不管用。
当然,这仅仅是李言的一家之想法,是否还有其他因素在背后作祟,李言暂时不得而知,或许有欧美资本、或许还有逃亡海外的其他遗老遗少等等。
李言也不是就想着去打压这些辫子戏之类,没有必要,这玩意能大行其道,一方面是确实有些看头,有些观众爱看;另一方面,也是市面上其他类型或朝代的影视剧不多,观众别无选择。而李言要做的就是,大力支持关于清代以前的各个朝代的影视剧,让观众有更多选择,有对比才有更好发展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