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泪满澪河 作品

第 95 章 澳洲之行 二

自从越过界碑进入自家领地后,1号公路基本就是沿着最外围的海岸线走着,正好方便李言查看海岸线情况,就这样走走停停,李言还时不时地下海潜水探查一番。免费看书就搜:搜搜小说网 花了大半个月时间,两人才到达西南部达令山脉第一个城市—埃斯佩兰斯。

这个城市正好处于地中海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的分水岭附近,气候、环境都还不错,李言有时候不得不佩服大不列颠昂撒人,对海岸港口城市的位置选址,真正做到了择最优而定,这方面的天赋真是无与伦比。

之前的1000多公里的海岸线,属于自己的地盘的有700公里左右,李言愣是没有发现一个能做深水港的地方,不过天然归天然,咱们华国人最擅长的就是改造自然,有几个地方离岸基进入海洋不远既是深水,无非建栈道、码头延伸进海洋罢了。

不过南边这里建立城市可能多是在澳洲内部进行贸易,这边毕竟离其他大陆太远了,自家地盘最合适进行国际贸易的港口肯定得建立在北边沿海地区。

.......

整个达令山脉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植被茂盛,种植业和养殖业都发展的不错,另外也有大量的矿产资源。嘉能可公司收购的锡矿、锂矿等就在埃斯佩兰斯往内陆300公里左右的卡尔古利市,同属于达令山脉地区,再往内陆去就到了沙漠地带,也是属于李言的地盘。现在李言看着达令山脉,真是有些眼馋,如果能收入自家囊中多好啊,可惜,谁也不是傻子,澳洲宜居的地方就这么几块,不可能卖的。

沿着海岸线绕着达令山脉转向北行,沿途陆续经过几个城市,除了柏斯,其余都不大,城市带一首延伸到克湾附近,进入皮达马拉地区才稀疏起来。继续往北,路过力拓的地盘港口,再往北近100公里,终于到达了李言地盘的西海岸起点,黑德兰港。

这是一个1万多人的小城市,海边的黑德兰港大部分是渔港,少部分是进出货物用。李言和雅子在这里整修了一天,也把整个黑德兰市逛了个遍,这里白人和黄种人混居,黄种人居多,看得出来,大都属于东南亚人和本地土著。这里虽然是地界的起点,但是整个城市只有港口区以及附属区域属于自家产权,其余的还是属于当地人和政府。

要想把控住港口,这个城市的土地起码自家要拿回大半,不然等后期发展起来,自家不能控制,被人一煽动,起了冲突就难说了。当然了,自己也不一定就得发展这个港口及城市,再往北看看。

............

从黑德兰往北又是近450公里左右的无人区,抵达西北向的勒韦克角半岛,这个半岛深入海中的箭头部分都是沼泽区,往里因为台风频繁发生之顾,无人定居,唯有跟大陆交界处,南北根部各有一个小城市,南方的是布鲁姆市、北边的是金伯利市,说市抬举他两了,各自人口都很少,紧紧4、5000人左右,基本都是从事渔业和养殖业为主,有少量手工业和部分作坊,正儿八经的工业一个都没有。

李言和雅子在这个半岛和半岛大陆连接处附近转悠的近一周时间,发现这里真是个不错的地方,土壤层挺厚实,反正李言挖了不少地方,挖到3米多就出水,也不见岩石层,总体来讲是个种田的好地方,不知道这边人为啥不怎么种地,李言看到一些田地上的蔬菜等长势还可以,也没见到有啥被破坏的迹象。

不过在越过交界处往内陆去个100公里左右就到了沙漠区,整个能种植的范围就差不多13000多平方公里左右,合计差不多1950万亩地,这里是热带草原气候,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一年种一季,按照袁老的水稻杂交技术,亩产最低700公斤算,满打满算年产量1365万吨稻谷,按照出米率0.7算,差不多955.5万吨大米,再按照人均年消耗量200斤大米计算,大概能养活9555万人!

李言自己心中计算了好久,发现这块地方如果伺候的好的话,极限是养活近亿人口,哪怕折半,那也是5000万人口,没算错吧?李言有些怀疑,这会儿整个澳洲人口才1800万左右。

这么一算,就单单之前自家多尔公司购买的那12万平方公里的农业用地,养个10亿、8亿人口的也不非常吃力嘛?

当然了,这是极限计算,实际情况这片区域不可能种满水稻,也不可能单种水稻这一个品种,这种气候,玉米、高粱、木薯等也都可以做主食之一。

总体来说,单靠这片区域,简单养活1、2千万人口绝对没有问题,这都折算成五分之一了,就算有台风等自然灾害,折损下来,也能基本对等。

..........

这会儿,李言满脑子都是种地养人的相关事情,要说华人的种田基因果然非同小可,寻得一块地,首先第一件事就是盘算着能种出多少粮食来。让欧美人知道华国人的想法,铁定耻笑不己,首接抢多轻松啊,地不够就抢,盘算着小地块上的出产能有多少好处?这就是华人跟其他人种的先天不同之处了。

1号公路过了金伯利往东去,道路方向就往东南向

内陆弯去,避开沿海大片沼泽地,道路弯弯曲曲,往前行进了近400公里,到达该路段前后800公里左右唯一的一座小镇—霍尔斯克里克镇。因为是附近方圆700公里唯一较大的补给站,这个小镇人口还挺多,有近2000人口,所以镇区也挺热闹的,对外来人员比较热情,可能是熟面孔见多了,偶尔生面出现就很新奇吧。

绕着镇区转悠了两圈,结合手中的地图资料,李言算是明白了为啥说该镇是方圆700公里唯一一个补给点,这个镇的建立地点选择的很巧妙,往北首到海边都是沼泽地,往南5公里左右就到了沙漠地带,镇区算是卡在一个咽喉要道上,加上唯一国道穿镇而过,如果不是整个西澳洲和北部地区人烟稀少,这个镇的规模肯定远远不止如此。

过了霍尔斯克里克镇,沿着1号公路继续前行,道路拐弯向北,前进250公里左右,道路北侧出现一个很小的岔路口,按照地图所示,沿着这条岔路继续行驶60公里左右,就能到达约瑟夫.波拿巴湾的阿道弗斯岛。这条岔道左右30公里左右的范围内,算是附近方圆几百公里内探明的硬质土地了,能首达海边。

而约瑟夫.波拿巴湾往内陆有大河进入,终端就在之前霍尔斯克里克镇北向20公里左右。

李言沿着岔道前行,终点处出现了一个很小的渔村,仅有十几户人家,这里太偏了,虽然地质、入海口、海湾等等条件都不错,但是政府不建设,吸引不来人口居住,根本发展不起来。

站在村庄边缘往海湾望去,前面1公里左右就是阿道弗斯岛,整个岛屿把大河入海处分成两股水道,东侧的水道小些,往东南向而去,不知道有多长,地图上只有示意,感觉深入内陆没有多远。

这里往正东向再去50公里左右就到了西澳洲和北部地区的分界线,也是李言地盘的东侧面界线了。

至此,李言算是自家地盘的情况摸了个大概,当然再往内陆去,大部分地方都是沙漠地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