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泪满澪河 作品

第 90 章 嘉能可公司的业务进展

常规贸易量的迅速抬升,其实没有什么好深究的,时代进入90年代己经近4年了,全球各个地区的经济都在飞速发展,尤其是东亚地区。

这也是近期嘉能可公司调整业务方向的一个成果,以前的嘉能可公司大部分业务还是针对欧美地区,尤其侧重欧洲区,这些地方老牌公司太多,嘉能可公司如何能夺食?

至于“产”的方面,进展就十分喜人了,除了前次澳洲之行的收获,最早谈判的哥伦比亚的prodeco煤炭项目、哈萨克斯坦的kazzinc公司,两方面均己经收入囊中。

另外,由于公司资金量充足,哥伦比亚的另外一个刚刚探明储量的塞雷洪煤矿也被公司拿下,该矿储量50亿吨左右,暂时是拉美地区最大的煤矿。

而通过kazzinc公司,嘉能可公司间接控制了哈萨克斯坦境内多个矿产项目,主要包括铜、锌、铅、铝、金、银等矿产,而且这些矿产的储量都有较大规模,按照目前的年开采量,大部分矿产都能维持至少30年以上。不过李言估计,随着接下来的大众商品市场的爆发,这些储量可不够开采多少年。

除了上面这两块早早收入囊中的项目外,其他地方的进展也不差,都陆续进入签合同打款的环节。

比如煤矿方面:收购了澳洲方面昆士兰州和新南威尔士州的13个煤矿,包含近期发现的猎人谷煤矿和力拓集团手中的海尔克里克煤矿,总储量达到惊人的210亿吨;另外在南非和加拿大两地还有多个煤炭业务在谈判中,包括煤矿和炼焦煤业务。

当前所有煤炭业务储量总和差不多接近300亿吨,太多了!华国就是一年进口10亿吨,也够用20多近30年呢,何况其进口量还远没有这么多,而且各个煤矿的年开采量也达不到这么大,李言早前虽然对这方面有所指示,但是没想到公司业务精英们这么给力。

李言决定,公司完成手头这些收购,煤矿方面暂时就不再增加,够这3、40年用就可以,到那时,清洁能源己经大力发展,对煤炭的需求就没有那么旺盛了。

而其他即将收入囊中的矿产资源还有:秘鲁的2个铜矿、1个锌铅矿、1个银矿;秘鲁的1个铜矿;刚果金的1个铜钴矿;赞比亚的1个铜矿;另外澳洲的几个锌矿和加拿大的1个镍铜矿正在谈判之中。

看着这么多即将或者己经收入囊中的各种矿产,李言大为满足,再加上澳洲那边的伏笔,李言甚至认为,至少10年内,嘉能可公司都不需要再开拓这些品类的矿产了。

当然,华国有句至理名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李言肯定不能停下公司的开拓业务,但是放缓些脚步还是可以的。

不过其他大洲的业务可以暂停,非洲那边的各种矿产倒是需要加快布局中,鱼龙混杂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可以浑水摸鱼,利于李言的产业发展和练兵需求。

另外嘉能可公司最近己经开始接触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和索马里三国的一些掌权者了,这是李言和雅子共同推动的结果,根本目的还是进入索马里地区,其他两国不过是掩人耳目罢了。但是搂草打兔子,能在这两国开开新矿也不错。

至于航运方面:除了巩固发展己有的几个地区和国家,新增加了一些港口的码头,重新开拓的有吉布提1个、印尼宾泹岛1个、和巴拿马1个。

这些都是码头的拥有权,还没有涉及到整个港口的所有权或者运营权。李言若有所思,想要在世界航运方面占据主动、拥有话语权,后期还是要升级控制力度,必须把整个港口拿下,能拿到所有权就拿所有权,没有就拿运营权,年限签得长些即可。

按照目前航运方面的布局,其实己经不错了,至少几个经济大区、关键航路都有码头,分布还算合理。关键点都有,无非是在此基础之上增加“线”的布局。

另外,嘉能可公司如今正在积极推进与华国的港口合作,按照李言背后的指点,雅子给公司布置的任务是与华国6个沿海城市的地方政府合作开发7大港口区,分别是:防城港、深圳、厦门、上海、连云港、天津和营口。

这几个港口是李言经过深思熟虑后列出的,连同大体位置都指明了方向,暂时选择这7个港口,有些考量在里面,资金虽多,但是还是要节省用,对比这些大基建,多少资金都不够用,而且暂时来讲,港口数量贵在“精”不在多。

其余几个港口地点选择,公司精英还能理解领导们的选择,但是连云港这个地方就有些费解。李言没有过多解释,雅子是无脑执行李言的方针。

其实关于连云港的选择,后世网友都很好理解,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东方起点和陆海交汇枢纽。

至于后期还会不会再增加其他在华港口的运营权,李言表示且行且看。

而其他扩展方面,李言则希望公司在完成现有的由码头升级为港口运营后,继续扩张,比如做到欧洲地区沿海各国至少拥有1个港口;美利坚在大洋两边都要有港口;其他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至少拥有一个港口。

同样的要求,能拿所有权就拿所有权,不行就是长期的运营权。当然,

这些是长期目标,耗费资金太多,只能尽量去完成,最终能不能实现,李言也没有抱着多大希望。

哪怕仅有个5、60个港口在手,李言估计自家就算不是世界第一港口运营商,也会名列前三。

至于相辅相成的航运,今后无非多购船罢了,往后多年,每年的航运量都会大幅度提升,准备多少船都不够,因为世界上能造大船、特种船的国家就那么几个,产量有限,只要资金量富裕,李言不会吝啬订单的,人无我有才是优势,等到其他航运公司反应过来,没有新船也是白搭,只能望洋兴叹。

看完手中的资料,该批示的李言都给备注上,总体来讲,也没有其他需要李言的插手,嘉能可公司员工的战斗力确实不错,看来以前确实是资金问题把他们束缚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