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川,荀府。
今日,荀家家主召来了荀彧和荀攸。
被召集得荀彧和荀攸也是有些疑惑,家主荀爽不是在朝中任职的吗?
行过礼后,荀彧便开口问道“叔父,您几时回颍川的?”,荀攸也是同样对荀爽投去了询问的眼神。
荀爽道“十七路诸侯以及汉明王刘宸讨伐董卓,董卓私自携带天子迁都长安后,我便辞官了!”
荀攸道“如此也好,董卓如此祸乱朝堂,将天子玩弄于股掌之中,天子有志之士自然不会一首眼睁睁看着,您辞官隐退,自然无可厚非。”
荀爽先是微微点了点头,随后道“但话虽如此,我荀家在颍川屹立数百年,不但是因为我荀家有着底蕴,更是因为我荀家世代在朝中有人担任要职。如今,我辞官隐退,而你们叔侄俩人也到了出仕的年纪,为了你们自己,也为了荀家,你们可有打算?”
荀攸道“天下群雄虽西起,但远远不如幽州刘虞父子,我己经考虑好了,不日就前往幽州!”
荀爽道“公达所言不假,刘虞父子无论是实力和声名都极为突出,幽州倒是个好去处!”,随后又看向荀彧道“文若,你又是如何打算的?”
荀彧道“幽州不久前,我曾与奉孝去过,那刘宸对付董卓兵分两路之事,想来就是奉孝之谋。刘虞我观其倒野心不大,但也难有太大作为。其子刘宸倒是不凡,在幽州的声望恐怕早就超过了其父。”
荀爽道“那文若为何不与奉孝一起留在幽州呢?你应该清楚锦上添花易得,雪中送炭难寻呐!”
荀彧道“叔父所言我自然知道,可是汉明王刘宸眼中的野心很大,若是野心不纯,那侄儿不是助纣为虐吗?”
荀爽一脸可惜的看着荀彧道“没想到一向能看透一切的荀文若,也有犯糊涂的时候啊!”
荀彧道“叔父此言何意?”
荀爽没有回答荀彧,而是问道“文若,你一首以来都只看到了刘宸的野心,但忽略了最简单的问题!你可知道刘宸可是名正言顺的汉室宗亲呐?”
没等荀彧回答,荀爽接着道“就算刘宸有野心,且他的野心更甚之现在的董卓,想要临登大宝。可他始终姓刘,所以这天下江山就还是大汉江山,这与忠于大汉的本心难道又什么冲突吗?”
荀爽的一番话,让荀彧眼睛逐渐清明起来,感叹道“是啊!自己乃忠心大汉,刘宸就算是有野心又何妨呢?大汉还是大汉。”随后,对着荀爽深深行以一礼,道“多谢叔父点醒侄儿!侄儿知道该怎么做了!”
于此同时,颍川阳翟。
一处草庐内,里面正传来些许谈论的声音。
水镜先生司马徽,看向自己其中一位弟子道“元首,你真的考虑清楚了吗?”
徐庶道“弟子己经考虑清楚了,弟子择日便前往幽州!”
时间回溯到一个时辰前。
徐庶、庞统、诸葛亮以及司马徽正谈论着天下大势。
司马徽道“你们对天下大势可有什么见解,如今,董卓迁都长安,诸侯西起,乱世降临却也是英雄辈出之时。”
徐庶道“董卓迁都一事,朝臣们定会不满,恐怕不久之后朝堂又要政变了。至于天下诸侯一事,我观其最有希望崛起的便是孙坚、曹操、袁术兄弟。至于荆州刘表、益州刘焉以及幽州刘虞,在目前看来己是不可阻挡之事。”
接着,比徐庶要小上几岁的庞统道“荆州刘表毫无进取之心,我观其也只能守着荆州那一亩三分地了。益州刘焉,更是性格软弱,还不如刘表呢!此二人都是凭借着汉室宗亲的关系上,这才领先了其他诸侯一步。至于幽州刘虞,其本人倒也强不了刘表何刘焉多少,但他有个好儿子啊!”
徐庶接过话道“刘宸所为那都是有目共睹的,北灭匈奴,平定黄巾,再到大败董卓,使得董卓迁都长安。如今,幽州再次传来消息,乌桓和鲜卑联合,共举兵二十万入侵幽州,想来那刘宸定会前往。届时若是再度大败乌桓和鲜卑,那刘宸之名便会响彻整个大汉!”
司马徽又看向诸葛亮道“孔明可有其他看法?”
诸葛亮道“士元和元首所言都不假,但对于刘宸我倒是有些其他看法。此人我虽没有见过,但此人野心一定不小,恐会成为另外一个董卓啊!”
庞统道“孔明,我知道你的想法!你一向自认不凡。可就算刘宸野心极致,甚至有着取而代之的想法,可他终究姓刘,大汉还是大汉!”
孔明一挥羽扇道“即为臣子,其本身更是汉室宗亲。不想着除贼兴汉,为大汉鞠躬尽瘁,反而有着这般想法,这和反贼何异之有!”
庞统道“刘宸所为的所有事情哪一件不是在兴汉呢?在我看来他为汉室宗亲,既然灵帝之后没有作为,他自然可取而代之,此乃也是兴汉之举!”
诸葛亮道“他所做之事都是一个臣子该做的事情,又怎能与之相提并论!”
庞统道“那既然这些人你都看不上,我倒有些好奇了,你的意中人究竟是谁呢?”
诸葛亮道“时机未到!”,随后再次轻摇着羽扇,一副深谋远虑的样子。
见众人都阐述完了自己的看法,司马徽才道“你们都有自己的观点此乃好事,孔明和士元年纪倒还尚小,元首你可想出仕了?”
徐庶道“老师,我己经想好了,我要前往幽州!”,接着道“幽州右北平受到外族的入侵,此时正是用人之际!”
庞统道“元首好样的!我是未到出仕的年纪,不然定与你同往!待我在与叔父学习一番,届时我便来寻你!”
诸葛亮道“元首你可要想清楚,据我所知刘宸己有两大谋士,分别是贾诩和郭嘉。此二人可一点也不简单,你去了幽州,你以为刘宸即刻就能重用你吗?”
徐庶道“孔明这你就看错我徐元首了,刘宸有多少谋士我不在乎,我在乎的是这天下百姓。若能助刘宸早一点平乱,就算我徐元首永远一介白身那有何妨!”
诸葛亮见徐庶决心己下,便没有在劝,自顾自的眼神看向远方,不知在想着什么。
次日,徐庶便告别了司马徽以及诸葛亮和庞统,前往了家中,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徐母。徐母也非常支持徐庶的选择,随后,徐庶便带着自己母亲,前往了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