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外 作品

第99章 不妨抬高贾家身份 从而分化

听闻水溶竟特意将太上皇赐予的珠串,当作礼物送给贾宝玉,靖昌帝察觉到不对劲。

贾宝玉‘衔玉而生’一事,早已在京城传得沸沸扬扬,坊间对此众说纷纭。

有人说贾家即将重现往昔一门双国公的辉煌,也有人断言,贾家这是出了个身负天命之人,日后恐将左右天下局势。

身为帝王,起初靖昌帝并未将这些传言放在心上,只当听了一趣闻。

然而,开国一脉的老旧勋贵们,不仅一起出席贾家冢孙媳妇的殡礼,身为领军人物的水溶,还特意给贾宝玉送上厚礼。

这怎能不让靖昌帝心生疑虑,顿感后背发凉,寒毛倒竖!

虽说开国一脉的老旧勋贵大多已走向衰败,爵位也多降为散勋,诸如贾家的一等将军、三等将军爵位,皆是无实权的散勋。

但这些家族在军中,依旧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力。

尤其是当他们有意凑到一处时,即便手中兵权所剩无几,也足以令靖昌帝寝食难安了。

更何况,水溶特意给‘衔玉而生’的贾宝玉送礼,所送之物还是太上皇赐予的珠串。

这是否意味着,以水溶为首的开国一脉老旧勋贵,想借贾宝玉这个‘天命之子’兴风作浪?

当下情形,由不得靖昌帝不如此揣测,这也正是他怒不可遏的主要缘由。

良久。

靖昌帝咬牙切齿地吩咐道:“速传朕旨意,令风羽卫全力彻查此事,朕倒要看看,他们究竟意欲何为!”

跪在地上的夏守忠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领命,起身让小太监去传达旨意。

复又返回,小心翼翼进言:“圣上,依老奴愚见,风羽卫恐难在短时间内查明此事,圣上还需早做谋划才是。”

靖昌帝面色阴沉,微微点头:“朕心中有数,朕可不想重蹈旧太子的覆辙!”

说到此处,靖昌帝气息明显加重,显然当年旧太子之事,是让他忌讳的话题。

夏守忠听后,哪敢再多说半句,只得垂首恭立一旁。

这时,听外头小黄门高声请示:

“启禀圣上,忠顺王、忠礼王求见!”

靖昌帝眼神微微一动,并未急于回应,而是先平复了一下心绪,这才抬手示意:

“宣他们进来。”

不多时,便见两位身着皇白蟒袍的中年王爷并肩步入殿内,二人年纪皆在四十上下。

其中一位面色和蔼,是忠礼王,另一位满脸威严,怒容隐隐,是忠顺王。

二人并排行至殿中,恭敬行礼:

“参见吾皇万岁万万岁,恭请圣安!”

靖昌帝端坐在上首,脸上浮现出一丝微笑,摆手:

“免礼,赐座!”

“谢圣上!”二人齐声谢恩。

待二人落座,靖昌帝微笑着问道:

“老六、老八,难得你们主动求见,莫不是有要事要向朕通禀?”

原来,这忠顺王、忠礼王与靖昌帝乃是兄弟,皆为太上皇之子,忠顺王与靖昌帝更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

听到靖昌帝发问,忠顺王率先回应:

“皇兄,臣与八弟今日特来觐见,实因听闻宁国府贾家殡礼一事,深感忧虑,故而前来。”

忠礼王赶忙附和道:“皇兄,臣以为,开国一脉此番齐聚,其中必有隐情,还望圣上尽早查明为好。”

靖昌帝脸色微微一沉:

“朕正为这事恼怒,也在想着应对之策。”

说着,他目光投向二人,开口问道:“不知二位贤弟,对此有何高见?”

忠顺王与忠礼王彼此对视一眼,听忠顺王恭敬回道:

“皇兄,依小弟之见,这些人凑到一块儿,定然没安好心,而其中关键,还在贾家!”

“想当年,荣国府的贾赦,是三哥身边的太子伴读,宁国府的贾敬,则是三哥身旁的太子庶人。”

“这二人一武一文,颇得三哥的看重与信任,三哥还亲自为贾赦取了‘恩侯’表字,恩荣有加。”

“可不知他们究竟打的什么主意,趁着父皇前往铁网山秋狝之际,竟怂恿三哥谋反!”

“好在父皇及时得知消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靖昌帝微微颔首:“不错,朕当时也随太上皇在铁网山,后来还是荣国公贾代善亲自率兵前去平定了叛乱。”

“朕如今就担心,这些老旧勋贵们想要再来一场叛乱,那朕恐怕就要和旧太子落得同样下场了!”

话音刚落,忠顺王忙接话:“皇兄,暂且不论父皇的态度如何,既然他们以贾家为核心,倒不妨先抬高贾家的身份,借此分化他们,而后再视其反应行事。”

靖昌帝听闻,眉头不禁微微一皱:“抬高贾家身份?此话怎讲?”

忠顺王嘴角泛起一抹阴笑:

“听闻当年三哥之事平息后,贾家为求自保,不惜自断臂膀,将京营节度使的位置给让来出来,贾赦和贾敬均被削官回家,贾敬更是直接去城外道观出家了。”

“但贾家并不甘心就此落败,于是送了家中一位嫡女进宫做女吏。”

靖昌帝听后,眼神一闪:“你要不提,朕险些忘了还有这一节,算算时间,贾家嫡女送进宫来,也过去好些年了吧?”

忠顺王点头称是:“确是如此,皇兄不妨将她提出来,封个嫔妃之位,且看他们作何反应。”

“另外,以贾家为首的金陵四家,全力扶持出了一个王子腾,皇兄也可在他身上做做文章。”

靖昌帝神色凝重,缓缓说道:“对于王子腾,朕本就有意让他去收拢和监督各家兵权。”

忠顺王却道:“圣上深谋远虑,此举极为妥当,只是,如今这些老旧勋贵齐聚一堂,圣上可得多做一手准备,以免局势脱离皇兄掌控!”

这话提醒了靖昌帝,惊得他后背瞬间渗出一层冷汗。

此前,靖昌帝特意提拔王子腾为九边统制,本是想借王子腾之手,搅动九边兵权,待国库充裕,足以提供充足军饷之时,便可一举收拢兵权,掌握九边的所有兵力。

然而此刻,局势生变,开国一脉的老旧勋贵们竟抱团聚集在一起,而王子腾也算是其中一员。

若不加强对王子腾的管控,不仅此前的计划将付诸东流,甚至在老旧勋贵的支持下,王子腾极有可能成为九边兵权的实际掌控者。

方才靖昌帝已然意识到,这些老旧勋贵一旦联合起来,在军中仍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念及于此,靖昌帝不禁惊出一身冷汗,脸色都变得有些惨白。

迟疑半晌后,目光紧紧盯着忠顺王,问道:

“老六,那依你之见,该如何防范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