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一路打听,李建国终于在正午时分抵达了红星街道办。搜索本文首发: 热小说网
与门岗简单解释了来意,人家立刻领着他到了负责分配住房人员的办公室。
一名科长负责接待(想让主任亲自出马,哪那么容易?街道办的主任要是成天干这个,其他工作还怎么进行)。
手续其实不复杂,只要轧钢厂那边材料齐备就行,而李建国恰好全都有。
审核过后,工作人员递上了三个可供选择的地址——两个位于后院,一个在中院,面积相差无几。
现场也无法实地考察,只需要选定目标,交两块钱租金,随后就会有人直接带过去办理入住了。
李建国稍微思索了一下,觉得中院不仅空间略大一些,而且用水用厕都比较方便。
于是当即付了钱确认了房号。
一切手续结束,街道办事处安排了一个叫刘的办事员陪同他前往住所。
地方是在铜锣鼓巷98号,听着这地名十分耳熟,仿佛哪里曾经见过或听过,但初来乍到加上刚才灵魂穿越的影响,脑子运转有些迟缓,所以也没多想,便跟随对方动身。
走在路上,刘干事饶有兴致地介绍了院子里的大致情形:“这是一座三进的四合院,解放前属于一个资本家。
后来那人跑去了**,房子就被归到了我们街道下辖管理。
如今里面有23户,总计一百多人。
院子设三位长辈协调邻里矛盾:一位是一大爷,你们厂里的八级钳工,住中院;二大爷也在你们厂工作,七级锻工身份,住后院;而前院则是三大爷,他是红星小学的一名数学老师。”
听罢这些,李建国顿时感到越发熟悉,心头冒出了惊悚的猜测——这不是《情满四合院》吗?我的天,一下子跌进了八卦之地啊!
“嗯……刘干事,能不能再问下,还能换个房吗?”
李建国小声试探道。
刘干事诧异地瞧了他一眼,“你想到啥去了?手续都完成了,怎么可能说换就换?”
“哦,那没啥。”
李建国无奈应着。
随后刘干事也不多话,继续带着他朝四合院行去。
沿途,李建国一直在祈祷着这只是个巧合罢了。
等真正到了四合院门前,推开门的一刹那,他的内心已然凉了一片——果然是三大妈坐在门口。
三大妈一见到刘干事带着一个陌生人走进来,马上起了好奇心,迎上前问道,“哎呀,刘干事,您今天咋上这儿来了?”
“三大妈,您瞧见没,咱们中院还有空房呢,刚被街道批给了这位李建国同志,所以我领他来办理入住交接呢。”
刘干事乐呵呵地答道。
“哦,原来如此,快请进。”
三大妈似乎想起了什么事情,glance了一眼李建国,随后便热情地邀请刘干事进门。
“好了,三大妈,我得带着李同志去看看分给他的房子,就不再和您闲聊了。”
刘干事话音刚落,就带着李建国走进院子。
三大妈看着两人朝中院走去,低声嘀咕了一句:“那间房子可是贾家早就盯上的。”
到了中院后,刘干事领着李建国走到偏房前,随即掏出钥匙打开门。
屋内一阵灰尘弥漫开来,显而易见这房间至少有半年没住人了。
这个房间大约三十多平方米,简单隔断之后能分成一室一厅,对于一个人居住还算可以,不过要是成家生子的话就显得有些狭窄了。
屋里空荡荡的,甚至连张床都没有。
“李同志,这就是你的房子了,今天下午你去信托商店买张床将就睡一晚,再一点点添置家具就行了。
我的任务完成啦,我还赶时间呢,这就先走了。”
话毕,刘干事匆忙离开,恐怕是害怕李建国还会要求换房。
望着刘干事远去背影,李建国哭笑不得。
心中暗想,既然来了就安心在此吧。
接下来还是要提防一些院子中的邻居,尽量少接触,避免被算计到才好。
李建国正在门前**思索如何收拾新居的时候,隔壁房间突然开了门。
一位中年妇女从家里出来,看见李建国顿时呆住了,还几次揉了揉眼睛,用试探的语调问道:
“你是建国?”
李建国也愣在当场,记忆瞬间浮现脑海。
眼前的正是他四年未见面的舅妈,自从母亲去世以后,仅于当年春节匆匆见过一面,之后念中专这四年从未谋面。
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学业繁忙没有多余时间;另一方面是当时道路不便,从自己家到这里足足百里路,那时出行百公里往往需要花费一天的时间。
“舅妈?”
李建国带着疑问开口道。
“天啊,真的是大外甥呀!怎么没事先跟你舅打个招呼就过来了?”
妇女激动地走上前握住李建国的手兴奋说道。
李建国望着面前的人,脑海中浮现
出一张熟悉的面孔。
顿时意识到一个关键人物:一大爷易中海竟是他的亲舅舅!
一边回忆刚才的事情一边笑着回应舅妈的热情握手:“舅妈,我这不是刚刚从中专毕业吗?单位正好把我分配到红星轧钢厂,刚才街道办把房子也分下来了。”
听闻此言,舅妈这才注意到隔壁房屋已然开启,不由惊喜交加地说:“你就分到这个房子啦?太棒啦,往后我们就是邻居喽。”
“嗯,舅妈,我也真没想到,房子会正好被安排在您的隔壁。”
“好好好,这样的安排真是绝妙,往后舅妈照顾你也更方便啦。”
“嗨,舅妈,您别这么说啦,我都这么大人了还能要您来照应吗?我自己完全应付得来的。”
“看你这个孩子,我和你舅舅就咱两口子在家,又没工作,顺便帮你做顿饭、洗个衣服都是顺手搭帮的事情嘛。”
李建国听了那位大妈的话后,不知该如何回应,只得有些腼腆地笑了笑。
这时,那大妈仿佛突然想起了什么,问道:“你分到咱厂里这事,你舅舅知道不?”
“还不知道呢,我还没来得及说,在厂里也没碰到舅舅。”
“你怎么能这样!这么大件事也不告诉你舅舅和舅妈。
你是打算不把他们当自己亲人了?等下,我去找个熟人,通知你舅舅从厂里回来。”
说着,她拉起李建国就往外面走。
李建国赶忙拦住大妈:“现在舅舅正在厂里上班呢,我们等他下班回来就行,不必这样忙着去找他。”
“不行,这是你的事啊!亲外甥来了,他这个当舅舅的无论在哪儿都得赶紧回来!”
大妈毫不停歇,拉着李建国继续往院前走去。
李建国无可奈何,只能随之前行。
两人来到前院,大妈朝那边的三大妈问道:“三婶子,您家解成在吗?”
“在呢,一大妈,怎么啦?”
“情况是这样的,这位是我的大外甥,刚分到了咱们这片儿。
我想请您让解成到厂里跑趟腿,请我大哥回来一趟。”
“哦,原来是您的外甥呀!”
三大妈连忙应道,“好的,我这就让他上轧钢厂去叫人去。”
“那就麻烦您啦,三嫂子。
这孩子刚到还饿着肚子呢,我带他先回屋了。”
一大妈说着便拉着李建国高兴地走了回去。
看到这一幕,三大妈随后也起身去叫自己的二儿子,安排他去厂里帮忙知会一声。
回到家中,一大妈将屋子简单介绍了一番。
这屋子陈设相当朴素,基本是典型四合院人家常用的物件。
唯一称得上值钱的就是一台收音机了。
面积倒比李建国家的房屋大一些,大概有四五十平方米的样子,并没有隔成两个房间,按现在的叫法就是一个标准的大单间。
进屋后,一大妈热情地拉着李建国坐下,说道:“这都快到吃饭时间了,家里暂时没买肉。
等你舅舅回来后,我们再让你舅舅领我们出去吃个馆子好了。”
李建国停下环顾四周的目光,看着大妈说道:“不用那么麻烦,舅妈,吃什么家里现有的东西就好,我在院子里生活还要很久,无需如此客气。”
大妈满脸慈爱地看着他说:“这哪行?你第一次到舅妈这儿,总该好好吃一顿饭。”
自从进了门,她的手就没松开过李建国,就像生怕这个外甥跑了似的。
李建国见大妈这般执着,也就没有再说什么。
其实他的身体已经因为馋而流露出了渴望的信号。
毕竟在这个年代,肉可不是常人能随意享用的东西。
**的餐桌上都不敢说是日日都有肉食,普通人一个月就只有2两肉票的份额,正常的家庭大约一个月才吃一次肉;而那些条件较差的家庭甚至整月都无法尝到肉味。
因此只要提到肉,人们眼睛便会发亮站不稳脚跟。
此时的李建国已无暇多虑,只想先陪着一大妈聊天,静待大大爷回家。
李建国将自己的现状大致向一大妈述说了一下,听到这些,大妈感触颇深。
她只感叹地说着,李建国爷爷真是命苦,马上就能享福了,却遗憾离去……
接下来,李建国询问了李建国的工作安排情况,得知自己被分到了轧钢厂的哪个部门。
李建国诚实地把自己的分配状况讲述了一遍:他进了采购科,职位定为8级办事员,行政级别26级,实习期工资每月33元。
听到这些,大妈频频点头,显得十分满意。
和大妈聊了差不多一个小时后,李建国瞥了一眼客厅条案上的座钟,此时已经到了十二点四十。
他估摸着大爷应该快回来了。
这个四合院离轧钢厂大约四公里的距离,按照平常速度,走个来回也就需要一小时左右。
正如所料,没过多久,一个中年男人便汗淋淋地走了进来。
他身材魁梧,四方
脸上蓄着络腮胡。
看见舅舅回来,李建国连忙站起身招呼道:“舅舅,您回来了!”
易中海脸上洋溢着喜悦,走到李建国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好啊好啊,长大了,又高了不少,真是成大小伙子了。”
李建国笑了笑回应道:“舅舅几年不见,您还是这么有精神呢。”
说完两人相视一笑。
这时大妈起身走向易中海,接过他手中的饭盒,并叮嘱道:“先去洗洗脸吧,你看你头上全是汗。”
这时候李建国才发现,易中海手里提着两个饭盒,应该是中午阎解成派人叫他回的时候正好食堂刚开饭,连饭都顾不上吃就匆匆赶回来了。
易中海立即走到脸盆前用毛巾擦了一把脸。
而趁着这个当儿,李建国也瞅见了镜子里自己清秀的脸庞——眉浓眼大,堪称七十年代的标准帅哥。
不过,毕竟是刚毕业不久,还带着些许书生气。
尽管如此,李建国对自己的外貌颇为满意,要是满分十分的话,至少能给到九分。
当然,这自然不能和各位读者老爷们相比。
易中海洗完脸后就想拉着李建国坐下详谈。
但是大妈打断了易中海的兴致,对他说:“我和建国还都没吃饭,就等着你回来呢,咱们一起出去下馆子吧!”
“对,对对对,带上粮票肉票,出门吃馆子!路上边走边聊。”
易中海听了大妈的话马上拉着李建国准备出门。
起身后可能想起了什么,又拿起桌上的一份饭盒说:“把我上午在厂里打的这份午饭拿给阎家送去。
今天解成来叫我可不能白让人跑一趟腿。”
“说起吃肉,我早就馋得流口水了,都快一个月没尝过肉味儿了。”
其实李建国早已饥肠辘辘,毕竟现在这副身体才十九岁,正是能吃的年纪。
再加之今天早上运动量不小,那点早上的食物早已被消耗殆尽。
大妈此时也从柜子里拿出钱票,在听到李建国这话时忍不住笑着说:“行,今天咱们就去馆子里痛痛快快吃顿肉。”
三人说着都笑了起来。
三人来到前院阎富贵家门前,正值夏日炎炎,他家的大门敞开着。
屋内,阎解成正吃着午饭。
一大爷见状便对他说:“解成啊,麻烦你中午跑了一趟,这盒饭是我刚从工厂食堂打来的,还没动过呢,就送给你吧。”
阎解成听罢立刻放下碗筷,跑到桌子边,连忙接过一大爷手中的饭盒,“一大爷,太感谢您了。”
这毕竟是厂里食堂的饭菜,想必比自家做得更加丰盛,阎解成一脸欢喜地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