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大茂此刻也没兴趣再多言,随意招呼一声就摇摇晃晃地走掉了。本文搜:精武小说网 免费阅读
李建国看着许大茂远去的背影,突然想到娄晓娥家里有车,他们必定有渠道获取汽油。
虽然她父亲不太待见许大茂,但对自己的亲生女儿总是偏爱的。
回去后可以问问,若是经由娄晓娥能办成,那就不必跑鸽子市了。
洗完车后,他将铁皮桶和抹布丢进后备箱,然后径直开往厂里的运输科。
既然是自己负责这辆车,那就得好好学习汽车保养和检修知识,总不能出去一趟回不来吧。
这辆车如果不好好维护,怕是真的会在路上抛锚。
到了运输科的大停车场,不得不说这里是全厂路况最好的,全是平坦的水泥地。
不过眼下停车场里空无一车。
现在的运输科任务繁多,司机要么在外跑,要么准备出发。
目前只有库房里还有一辆车在修理,看样子是故障待修。
李建国对修车一窍不通,也就没过去打扰,径自朝司机休息室走去。
刚走到休息室门口,正好碰上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男人走了出来,满身油渍,手中还拿着脏兮兮的手套。
一看就是个资深维修师傅。
这中年人看到李建国,率先问道:
"这位同志,以前好像没见你来过,你来找谁呀?"
李建国忙掏出烟递给对方一根,然后道:
"你好同志,我是采购三科的新成员李建国,过来请教点东西。
"
张鹏飞听到这儿,顿时反应过来:
"哦,你就是李建国啊,听说过你。
不错的小青年,还是个中专毕业生呢。
介绍一下,我是运输科维修班班长张鹏飞。
"
说着伸出沾满油污的手。
李建国没有丝毫嫌弃,和他握了握手,说道:
"张班长你好,您都知道我了,我是不是很有名啊?"
张鹏飞见这个白白净净的年轻干部毫不在意地和自己握手,心中顿生好感,对其印象也更佳,于是笑着回应:
"哪儿的话,今年毕业的中专生还会开车。
如果不是干部身份,我们科长都想把你挖来当司机了。
"
"说实话,我还真想来运输科当司机呢,毕竟收入高啊。
"
张鹏飞听完李建国这话哈哈大笑起来。
笑完对他说:
"李建国同志,你怎么到我们这来了?"
李建国一瞧话题正进入核心,急忙向张鹏飞寻求帮助:“张师傅,因为我会开车,陈科长就把我安排成了科室车辆的负责人。
可问题是,我并不会修理车子,所以这不就来找您这位高人求教了吗?”
张鹏飞听完后,了解了李建国此行的目的,略作思考,随即说道:“其实你们科室那辆威利斯可是我修缮过的。
对于这辆车的情况我一清二楚,它虽然是改装拼凑而成,但性能非常良好,其发动机内部老旧零件全被我替换过了。
这部车相当坚实耐用,并且出自**鬼子之手**,你可以再使用好几年呢,日常多留心照料即可。”
李建国听闻此言,对张鹏飞的能力刮目相看。
之前听陈有福提起,那车送来时仅存一个受损的前脸,本该报废拆除才对,却被张鹏飞修复完好。
“果然老师傅就是有两下子,轧钢厂里也真是人才济济啊。”
“张师傅,您的手艺真是令人钦佩!当时送来的时候我们科长都跟我说过情况,那简直就是一台没法再修好的废车,但到你手里还能让它再度跑上好些年头,真是让人佩服。”
李建国一边称赞一边给张鹏飞竖起大拇指。
一番话恰巧触动了张鹏飞内心所喜,作为技术员,最中意的便是别人夸赞自己的本事。
当下便拉着李建国准备让进屋里详谈。
不过李建国连忙摆摆手拦住,“张师傅,我不进去了。
今天来的目的主要还是想要向您请教一下关于科室这两台车的保养方法。”
见状,张鹏飞也就不再往休息室带他,而是直接叫李建国将车驶至车棚,随后一边检查一边教授如何正确进行保养。
当李建国把车子开了过来,张鹏飞便戴上手套拉开引擎盖先做了个全面检查。
一番探查之下,确认该车状态无异常,遂开始指导如何做好日程保养事务:“建国同志,说穿了,日常保养并不复杂,简而言之包含四个重点内容:清洁、紧固、查看和补充。”
“通俗点讲吧,就是要时不时打开引擎盖瞧瞧,若火花塞积污就要清理一番,松动的地方记得及时拧紧,隔一段时间看看是否存在油液渗漏,跑得里程多了则要留意机油与冷却液等情况是否充足不足的话赶紧补。”
“保养要点大致如此。
要是按标准流程去做,这辆车即使再开
七八载也不会出岔子。
唯独一点要注意,它的后部分为焊接加固,承重力偏弱,一旦装载货物较沉时,可以通过后方拖钩搭配专门焊接的一个四轮货运托架来解决,挂上去就行了。”
李建国拿出随身的笔记本,一字一句地认真记录张鹏飞传授的经验,还不时针对疑惑点深入请教,例如车子无法启动可能原因是什么,漏油状况怎么处置以及如果在外路上发生故障怎样简单应急修复。
张鹏飞见李建国如此认真学习的态度,内心颇为满意,忍不住感言道:“到底是中专学历的人,接受能力就是强很多,远胜那些进厂不久还笨手笨脚的学徒工。
这些人即便重复讲解五六次都不一定能真正搞明白,而对方一听就能领悟还会举一反三呢!”
李建国在那儿停留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把自己心中所疑的问题全部提了出来,尽管这些车子机械构造不算太过精密复杂的,但要想快速掌握全部技能还需不断摸索。
至于将来遇到更多问题则随时再来请益就是了。
告辞之后,李建国从仓库取出一包大前门香烟递给张鹏飞,张鹏飞也就不推让了。
当李建国将车停到办公楼后的停车场时,下班铃刚好响起。
停好车后他上楼取自己的饭盒,自打入职到现在他还未曾在这厂里吃过一顿饭呢。
进了科室,发现董燕琴提着七八个饭盒正打算去食堂盛饭。
李建国见她拿这么多饭盒,心里颇感疑惑,便开口询问:
“琴姐,你怎带这么多个饭盒?”
董燕琴看到李建国也很高兴,热情地对他说:
“你的饭盒在我这儿呢。
你要不来,我还打算给你把饭带着呢。
昨天你不上班,没听到厂里的广播,之前你跟科长弄回来的那块肉今天被做了。
今天食堂有肉菜。”
“琴姐,就因为有肉菜你就拿这么多?”
“你可别瞎想,每人只能带一份,凭餐券领饭呢。
这些饭盒都是咱们科室下乡的同事的。”
“原来这样啊,那你给我分一半吧,咱俩各打一半。”
两人均分完科室所有同事的饭盒后,一同去了第三食堂。
轧钢厂规模庞大,足有上万人,全厂共有四个食堂,而傻柱所在的正是第三食堂。
由于第三食堂离办公楼较近,办公人员通常都选择这里吃饭。
傻柱的小灶手艺较好,所以领导们都爱找他来做小灶菜。
至于大锅菜的话,各个食堂大师傅的厨艺其实差不多,哪里近就去哪里吃。
到了第三食堂,二人为了能帮同事带回饭菜,各自选了不同的打饭窗口。
此时,打菜窗口前已经排起长龙。
不过两人因需要替同事带饭,就没凑到同一个窗口去。
李建国刚开始排队不久,背后忽然传来了一个女子的声音:
“同志,你这是在干什么?怎么帮别人插队呢?”
李建国闻声转身一看,瞬间就认出了说话的人——厂花于海棠。
说实话,于海棠长得确实很普通,肤色偏黑,既没有丰满的身材也没有翘臀,之所以被称为厂花,不过是因为轧钢厂里男多女少罢了。
若放在纺织厂那种女性居多的地方,别说厂花了,连班级的花瓶位置恐怕都没她的份。
更何况,她远没有姐姐于丽漂亮。
想到于丽,李建国不禁疑惑:不知于丽和阎解成是否已完成相亲?如果完成了,这俩月内就该结婚了;要是还没开始,则这两日估计也就开始了。
这个时代和后世截然不同,那时婚姻讲究速决,一般情况下,这个月相看了对象,下个月就能谈婚论嫁、领取证了。
通常不会超过三个月,超过即被认为是不认真对待。
当然也有特殊例子,就像何雨水那样。
李建国望着于海棠,微微点了点头,然后说道:
“同志,不好意思。
我是采购三科的,我们科室同事都在乡下了工作,这些都是帮他们代带的饭盒。”
原先队伍中的一些人对于这种代劳行为还颇有微词,一听李建国隶属于采购三科,全都摆手示意不用解释。
大家心里清楚得很,要不是三科积极跑腿为大家争取回猪肉等物资,可能大家整整一个月都无法吃到猪肉之类的荤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