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我的要求你还记得吧?

董燕琴一听,马上紧张起来,关切追问:“你们昨夜途中没什么意外吧?这可真让人心惊肉跳。本文搜:看书屋 免费阅读

上次出那么大的乱子了,陈科怎么还敢这么大胆?”

李建国挥挥手示意无妨,随后将单据递给董燕琴:“也没遇到什么麻烦事儿。

明天回来再说吧,我现在实在是支撑不住了,您先把这个录入系统,我想赶紧回家睡一会儿。”

董燕琴看到李建国那疲惫至极的样子,立即将单据接过,示意他先行回家休息。

李建国道过感谢后,走到正在与同事闲聊的张大全身旁拽了拽他:

“全哥,走吗?我已经打算回家睡了。”

张大全闻言连忙应和:

“走啊走啊,我也眼皮打架得很呢。”

他们与同事们随便寒暄了几句,不再等陈有福——离他上班还有至少一个小时。

两个人随即离开了科室,前往自行车棚停放点时,张大全拍了拍李建国,开口道:

“该分赃了。”

李建国满心疑惑:???

“你小子可别装傻,昨个晚上那个信封去哪儿了?剩下的东西,咱俩平分。”

李建国这才想起,昨天信封里还剩好几张单据。

他赶忙掏出信封,对张大全说道:

“这些剩下的票子,咱们分了恐怕不太合适吧?万一明天陈科问起来,该怎么交代呢?”

张大全毫不在意地回答:

“那是咱们俩的加班补贴,科室里的规矩,外出采购剩下的零头都归采购员所有。

这是科长默认的安排,要不然我怎么能向你要?”

李建国点了点头,把信封里的粮票全倒出来数了一遍,发现还剩下十斤全国粮票,和十四尺的布票。

两人在车棚里把票券分清楚后,便各自蹬着自行车回家去了。

院子里此时已显得格外安静,有工作的人都去上班了,学生们也去学校上课了。

李建国走到易中海家时,看到大门紧闭,屋里空无一人。

于是直接回到自己家里,把包往桌上一放,就躺上床睡过去了。

到了中午时分,一位阿姨走进他的房间将他叫醒。

迷迷糊糊间,他认出是她。

“舅妈,您回来啦!”

那位阿姨拍拍李建国说:

“建国啊,不是说今天出差么?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嘿,算不上啥任务,只是去三河那儿买了几头猪而已。

昨晚出去,连夜就回来了。”

“不就是收个猪吗?何必深更半夜的折腾人?又不是偷猪,白天不去也能行吗?”

“您不知道,我现在肚子都饿扁了。

是不是该准备吃饭了?”

“赶紧起来吧,午饭已经做好啦。”

李建国确实感到饿了,他猛地翻身起床,穿好拖鞋跟着阿姨坐到了饭桌旁。

二人吃完午饭,那位大妈提议道:

“建国啊,正好今天你不用上班,下午陪我去把那块手表给买了吧?你戴上表下去乡,也好有个准时间。”

李建国思索了一下,随后答道:

“好吧,正好昨天跑这一趟,科长说过给我一张买手表的指标票。

我现在得去单位拿一下那张票。”

那位大妈好奇地追问:

“你说昨天就下了乡买东西去了,还能得到这等珍贵的手表配额?”

李建国怕她担心,就随便编了个借口搪塞过去。

毕竟大妈是个不工作的家庭妇女,没有太多门道见识,比较容易应付过去。

若是易中海在场,就不容易蒙混过关了。

很快,李建国骑上自行车到达轧钢厂。

正是下班时刻,离家近的工人们都会把饭带回去同家人一起吃。

保卫科查的也不算严格,只要亮下工作证就可以进出无阻。

李建国直奔三科而去。

此刻办公室里只有董燕琴独自一人坐着。

他不必询问也知道,其他同事又被派到乡镇工作了。

董燕琴正伏在桌上小憩,听见动静,抬起头来看看是谁进来,见是李建国回来,惊讶问道:

“建国,你不是休假吗?怎么又回来了?”

李建国略显局促地挠挠头皮,冲董燕琴一笑,

“琴姐,昨天这个活儿接下来以后,咱科长就说如果完成任务就会奖励我一张手表购买票。

今天正好休息,我想来拿张手表票去买块表。”

董燕琴打量了李建国一番,上下看了许久。

“建国,你这小子还真是藏了不少本事啊,上班才几天就想买手表了?”

李建国略作思索后,觉得应该说出易中海给他五百块钱作为结婚资助的事情。

这件事传开之后,也不会引起什么非议。

甥舅之间的经济支持再正常不过,哪怕是放在将来,这也属于常见的人情往来

,对自己的名声不会有丝毫负面影响。

而且,万一以后自己的开销超出收入,同事们也不会对此产生怀疑。

“琴姐,我哪里买得起手表啊。

只是过两天我要去相亲了,我舅舅就给了我五百块钱,说是用来办婚事的。”

董燕琴一听易中海居然给了李建国五百块,立刻震惊得张大了嘴。

这个年代,五百块钱足够让很多人感到难以置信——要知道那时候的婚礼花销非常少,有些家庭甚至只要二十块钱就能把姑娘娶进门。

即便到了如今稍显时尚一点的家庭,可能也就是置办一套家具、几件洗漱用品再加三十六条“腿”

就够了,根本没有所谓的“三转一响”

这种奢侈的要求。

要到七十年代,“三转一响”

才成为相亲市场上流行的说法。

所以当她听到李建国的五百块时,内心的惊讶程度可想而知。

缓过神来后,董燕琴更多的是羡慕。

之前她还以为李建国只是从农村出来的一个普通小伙子,家里经济条件不好,还得靠自己攒钱娶媳妇呢。

结果现在发现人家有一个出手阔绰、无儿无女、每月工资近百块的八级钳工舅舅,还答应将存款和房产都留给他。

加上本身的身份背景:下个月就可以转正拿37.5块月薪的干部,这样的条件已经属于当时社会中的顶级资源了。

想到这儿,董燕琴立马想起之前李建国请她帮忙介绍相亲对象的事儿。

这一次,她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对待此事,迅速盘算起周围有没有合适未嫁的女孩子。

见董燕琴半天没说话,李建国忍不住又追问了一句:

“琴姐,不是说好要给我找对象吗?怎么没消息了?”

董燕琴回过神来,忙说道:

“哎呀,建国,你琴姐一直在帮你留意呢!有合适的马上告诉你。”

李建国微微皱眉:“琴姐,我的要求你还记得吧?”

董燕琴装模作样地点头:“那你再具体说说你的条件呗,我尽量按你说的标准来找,争取一次到位。”

实际上李建国知道前几天送的礼物显然没有打动对方,董燕琴完全没把这事放心上。

但他也不点破,继续装作信任的样子补充道:

“琴姐,我说得很简单——女方最好没什么特别限制。

可以不工作,户口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没关系,但至少需要读过书,初中毕业是最低标准,如果是高中或中专就更好了。

身高要是能在165厘米以上那就完美了,皮肤得白皙,长相漂亮,性格温柔当然更理想。

目前来说就这么些需求了,麻烦您多帮我关注一下。”

说完他又笑了笑补充一句:

“当然啦,如果长得特别好看的话,其他条件都可以不要求!”

听了这一番话后,董燕琴这才总算彻底明白李建国的心意:归根结底就是想找一个漂亮的人,如果有文化则更加分,至于户口和职业倒不重要。

以李建国现在的条件而言,这个要求确实不算高。

这个时代好看的姑娘不少,但要是少了城市户口和正式工作,那确实很难找到优秀的配偶。

最后,董燕琴拍着胸脯打包票道:

“行啦行啦,听懂了!你琴姐就给你找个漂亮的就行呗,放心交给我好了!”

李建国微微一笑,与董燕琴寒暄了几句。

他知道董燕琴不太靠谱,打算先等等她再做什么介绍。

说完这些,他便告别而去,直奔科长办公室。

走到陈有福的办公室门口,轻轻敲了敲门。

里面传来一声“请进”

,李建国才推门走了进去。

还没等李建国开口,陈有福就抢先说道:“我有个战友,现在在粮食局当科长。

他家女儿挺不错的,很适合你。

你是不是有兴趣见一面?”

李建国听了这话一怔,心想自己刚和董燕琴说的话,难道陈有福都听见了?不过他又想,即使是粮食局科长的女儿,长得再好也不敢娶,毕竟政治风波随时可能出现,还不如找个普通工人家庭的稳妥。

于是他连忙回道:“科长,您说笑了,我自己几斤几两很清楚。

领导家的千金,我是真不敢高攀。

我还是想找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的。”

陈有福听后瞪了李建国一眼,严肃地说:“你的思想有问题。

领导的女儿怎么就不能娶了?只要是彼此情投意合,就能结婚。

婚姻自由,谁也不能干涉。

别说只是一个科长,哪怕是部长的女儿,只要两个人互相喜欢,也是可以成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