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怀疑是最大的杀伤力

秦放没有动手,他在等待着朱棣的指令。

如果朱棣说杀,那么他才能够真的杀,他现在只是非常的气愤,樊忠怎么能够让陛下亲自去冒险呢。

他不了解事情的原委,他只知道,陛下在樊忠这里受了伤,那就是樊忠的问题。

是他照顾不周。

就这一点就可以问他的罪了。

樊忠心里也不是滋味,他又能够有什么办法呢,他想劝也劝不住啊。

现在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他还不是只得自己承担后果。

想到了这里,他也就释怀了,要杀便杀吧。

而就在此时,朱棣却马上就反应了过来。

他看到樊忠这样的情况,并不是就相信他了,而是他想明白了一个事实。

那就是在这个军中还是樊忠说了算的,他是由朝廷正式任命的征南大将军的。

而他和秦放都是外人,要是真的在这里杀了他,那么还就真的说不过去了,可能自己想要离开军营都不可能。

最后还是得暴露自己的身份才有机会脱罪。

现在他最不想的就是暴露身份。

想到这里,朱棣心中为之一动,他还是得利用樊忠才行,现在还不是杀他的时候。

于是,他制止了秦放。

“秦放,把剑放下,这里的事情比较复杂,你不了解情况,樊忠你先出去吧,我和秦放说说这里发生了什么事!”

朱棣直接把樊忠给支开,这种态度让樊忠更加郁闷。

他和秦放都是朱棣的心腹,不是心腹的话,假死这么重大的事情也不可能让他来参与的。

可是现在他要和秦放说私话的时候,居然要把他支开了。

这到底是为什么?

就因为这次失败吗?

不至于吧,陛下是这样小气的人吗?

樊忠怎么都想不通,他也不能不听朱棣的话,也只得退了出去。

樊忠退出去之后,去找到了朱棣带来的四个兄弟,想着能不能从他们那里了解到一点朱棣变化的原因。

然而还是事与愿违,他听完了朱棣在王钊军中的故事,也依然发现不了任何情况。

樊忠只得扫兴无聊而归了。

再说朱棣的帐中。

秦放来到了朱棣身边。

“陛下,您是怎么受伤的?”

朱棣就将事情的发展一五一十的说给了秦放听。

秦放听完大惊。

“这么说一定就是有内鬼了,有这个作案时间的只能是樊忠那个狗贼了,末将这就去砍了他的头!”

“慢着!不要冲动!我想明白了之后也就这样认为的了,可是他现在投敌之心并不明确,否则他就直接上去投降把我交给朱允炆就好了。

他现在只是有这个心,还没有这个胆,也可能是因为这些部将都是我在漠北的老部下,能不能听他的去投降朱允炆,他也拿不住准。

因此,他现在还在观望。

正是这样的情况,我们也不要打草惊蛇,要知道我现在已经把军权交了出去,他是正牌的征南大将军,我们则是无官无职的人。

除非是自爆身份,否则在这个军中,还得受制于他。

我现在不方便暴露身份,因为现在朱允炆现身了,朱高炽的皇位就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如果这个时候天下人再知道我还没有死。

那么他们会认为是朱高炽抢了我的皇位,在这个节骨眼名声太重要了。

我不能让高炽因此受到损害。

所以,我们还是要从长计议才是!”

秦放这人没有那么多的弯弯绕,但是他最值得称赞的一点就是听话,对于朱棣的话他是百分之百的遵守。

这也是他能够得到朱棣重用的原因。

他听了这些话,有些吃不透,他就直接问道:“陛下,你不用给末将解释这么多,你就说末将该怎么做吧。

杀不杀樊忠,明着杀还是暗杀都可以。

这些大将副将都是我们的老部下,你的身份不方便暴露,他们也认识我啊。

我杀了樊忠之后,我可以带兵,打入金陵城去杀了朱允炆这个贼子,还敢和陛下你抢皇位,末将必亲自手刃了他!”

“事情没有那么简单的,你没有朝廷的任命,这就叫做造反了!现在只能是让樊忠给你人马,给你权力然后你再架空他,等朱允炆这个事情结束了之后,再进行算账才行!”

“好的,陛下你怎么说末将就怎么做!”

于是,朱棣和秦放就在一起商量着如何进行军营中夺权。

由于秦放的名字在朱高炽那里是出现过的,朱高炽知道秦放和樊忠都是朱棣身边的大将。

上一次上交兵权的时候,虽然是樊忠一个人去的,可是也提到了秦放的名字。

只是那个时候秦放有事情在身,他要去给朱棣铺路,让朱棣能够安安稳稳的混入王钊的军中。

因此,朱棣的意思是先让樊忠交出大部分的人马,让秦放以带兵巡逻围城打围的方式将人马带走。

然后再让手下的将军们知道秦放来了的事实,接着让樊忠自写一封罪书让朱高炽把征南大将军的帅印给到秦放的手上。

这样就可以完全的将权力夺过来了。

秦放都是一样的点头。

他本来就是进攻性的人才,也和朱棣差不多,是一个闲不住的人,有仗打他就最喜欢了。

朱棣和秦放密谋好了之后,就让秦放去叫樊忠进来。

樊忠还挺高兴,朱棣居然主动召见他了。

他还是不失礼节的进来就跪在地上。

“陛下,有何吩咐?”

朱棣也不着急,他慢慢地说道:“朕想听听你的打算呢,现在朱允炆又得胜了一筹,士气一定是更加的高昂,说不定江南士族就此会加入他的阵营,那么这对于我们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情,你下一步打算怎么办?”

樊忠没有什么心眼,他还是实实在在地说道:“陛下,现如今朱允炆死守城门不出,我们又没有攻城器械,实在不好攻城,既然太子殿下已经将攻城器械送来前线的路上了,我们就在这里多等待等待就好了。

想必也不会出现什么差错,到时候有了攻城器械再进攻也不迟啊!”

秦放在一旁,哼了一声。

“樊忠你觉得就这样等着是什么办法?

你是不是觉得只要等待就可以了?

我们现在在这里等,就是给朱允炆时间准备,给他招兵买马的时机,我们知道朱允炆的人马有多少吗?

知道里面的百姓有多少吗?

这些百姓也可以变成新的人马,他们就这样一直固守城池,到时候哪怕是攻城云梯来了,也不好使。

还有就是弓箭石块等等,我们越耽误时间,他们就越准备得多,到时候这些东西可就是来杀伤我们的了。

你这个办法能行吗你觉得?”

樊忠没有理会秦放的话语,他只是看了一眼朱棣,见朱棣没有反对,想来已经是默认了秦放说的话。

他是和秦放是同僚能不知道秦放这个人的性格吗?

看来他们刚才已经商量好了应对的办法了吧,那行吧,还问我干什么呢?

你们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想到这里,樊忠也就不再有什么反对的意见了,他知道现在他的意见已经不重要了,已经不会有人会去听他的了。

他点点头很诚恳的说道:“秦放你说的也有道理,那么你觉得应该怎么办呢?”

这个话要是秦放回答,那么就变成了一种祈使,因为他们两个以前在朱棣面前的时候是平级的,可是现在人家樊忠可是征南大将军,秦放还没有什么指定的职位,最多就还是先帝的副将,现在已经是新朝了,他们都要重新领了新职才算可以。

秦放哪里来得及呢。

当然他的性格是考虑不到这一点的,一听说樊忠问话,他马上就要脱口而出,让他给自己带兵等等。“那当然......”

但朱棣知道这里面的微妙,所以他直接打断了秦放的话。

“樊忠,朕也这么觉得,秦放是这方面的将才,你就让他去扰一扰金陵城的四门吧。

让朱允炆随时都保持紧张的状态,这样他也就无暇去考虑什么打持久战的事情了。

甚至说不定还有意想不到的结果,有人出城投降打开城门等都不一定呢,我们就在这里坐以待毙的干等着也不是办法。

万一等来了云梯,对方却又准备充足了,你应当怎么应对呢!

你就给他兵,让他去吧!”

樊忠听到朱棣的话,他表面上语气很平和,其实这里面就是无可置疑不容拒绝的。

他也老实听话,道:“好吧,那秦大将军打算要多少人马?”

“你有多少人马?”

“陛下拨给我二十万人马,几次战斗损失下来,现在还有十九万吧!”

“这样吧,你给我十三万人马,我去给他来一个四城门齐攻,剩下六万人马,就护住你的中军,以及陛下的安全吧!”

樊忠还是看了看朱棣的表情,见他依然是面不改色,想来这也是他的意思,他们之前密谋的事情吧。

樊忠心想:“好吧,既然你们都这样商量好了,我也不知道你们的作战计划是什么,樊忠就是这样吧,你们怎么说我就这么做就行了。”

樊忠也很爽快的点了点头。

“那好吧,你随我去领调兵符吧,这些部将你都熟悉,点将你就随便点吧!”

“好的!”

樊忠和秦放也就一起告退了。

朱棣这才算是放了点心,他刚才还就怕樊忠会突然跳反,毕竟现在他可是可以任意选择是投降和忠诚的。

现在秦放要走了十三万人马,那么就比他樊忠剩下的人马还要多了。

到时候就算是樊忠有什么二心,也掀不起什么浪来了。

朱棣就在这里养伤了。

他想快点养好,朱允炆的头颅还等他去亲自砍呢。

.....

樊忠和秦放出了大帐。

离开了朱棣的视线。

樊忠这才有些好奇地问道:“好兄弟,你给我说说,你和陛下刚才都说了些什么?”

樊忠和秦放做兄弟也几十年了,关系一直都很不错的。

可是现在秦放对于他本来就有了芥蒂,觉得此人就是一个表里不一的小人。

秦放这种性格的人,喜怒都摆放在脸上。

他能有什么好脸色,他知道怼道:“陛下支开你,就是不想让你知道,怎么我偷偷告诉你,我成什么人了?

我可不是表里不一的小人!”

樊忠一听这话心中为之一惊,这话很是直白,就是暗有所指了。

什么意思,这么说我就是表里不一的小人了?

我什么时候表里不一了?

这话他当然不能直接去问秦放,秦放也不会告诉他。

秦放虽然是直爽的性格,但是他并不是傻子。

朱棣不让他说的事情,他自然也不会去说。

话不投机半句多,樊忠见秦放对自己有了误会,也知道这是朱棣说给他听的。

他只能回去自己反省了,看看从朱棣来到军营中这段时间,自己是不是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好,或者是那句话说得不对,让陛下产生反感了。

眼下,他还是去到了中军大帐,给秦放拨了十三万人马,将一应的调拨符,任命文书等都准备好了。

然后他就召集了手下的将军们,由秦放进行点将。

众人一见秦放来了。

大家都十分的熟悉。

也知道他是一个非常好的将军,性格直爽,对手下也是很要好的,最重要的是他打仗胆子很大,最不怕事了。

哪里回像樊忠这样,二十万人马在金陵城下,畏畏缩缩的一直不前。

很多人看到秦放的那一刻,就猜到了接下来会进行猛攻了。

果然,樊忠将任命书念了一遍,又将调拨符交给了秦放。

然后让给秦放自己点将。

秦放看着这些老兄弟,也是十分的亲切,他声音有些粗犷,说道:“众位老兄弟,我秦放回来了。

这一次我要自邻十三万人马,对金陵城四处城门来一个昼夜猛攻,你们都是我的好兄弟,都了解我。

现在愿意给我走的,站出来!”

他的话的确是很有感染力的,很多人在这个过程中也被他感染,加上这些将军有一些也想打硬仗,而不是在这里干等着。

很快,就有十几万将军站了出来。

还有一些将军他们胆量稍微要小一点,觉得攻城没有器械这也攻不上啊,虽然是有心,但是这也很无力的。

所以他们没有站出来,并不是他们不忠心大明。

至于那些站出来的,他们很多人都是很秦放一样的性格,考虑事情也没有考虑那么多,很多就是被秦放的个人魅力所吸引!

其实这就是人以群分了。

秦放就带着这十几位将军,去调集了十三万人马。

并且还带走了十三万人马所需的粮草。

这还让樊忠有些迟疑,他觉得就在四个城门攻城,又没有走远,随时都可以回来吃饭和喂马的,何必要增加运输粮草的成本呢。

可是秦放却说,这不方便。

樊忠也就没有和他争辩什么了。

他还是一一照办了。

并且还多给了他们一些粮草和专门挑好的粮草给他们,自己留下一些差的,免得到时候又说自己照顾不周了。

樊忠亲自送走了秦放他们,总算是放心了。

他现在就领着六万人守着中军,等着朱高炽的攻城器械到来吧。

然而他还是把事情想简单了,就在两天过后,他的军中居然发生了兵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