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心中有莫大的委屈,也有莫大的侥幸。
他摸着这个质地精美的龙椅,看着这里面的一切。
这里是那么的熟悉,又是那么的陌生。
脑子里不断地回想着曾经他在这里是九五之尊,是整个大明的皇帝。
后来又是如何落魄的,满朝文武竟无一人能够拦住燕逆。
还有那个陪着自己的老师,一直教授他什么是圣贤之学,明君之治的黄子澄。
他在最紧要的关头,欺骗朕说他要去搬援兵,结果就是一去而不复还,他是逃了,还是真的没有搬来援兵,谁也不知道。
不过,后来,他倒是听说,黄子澄被朱棣给找到了还杀了。
他当时并不是在找什么援兵,而是在青楼喝花酒而已。
天下人还有谁能够信?
朱允炆现在已经不会把希望放在任何人身上了,唯有自己强大,才是不败的。
他看着这
都是那么的恭敬。
可是真正抛开心来看,他们为的不过也是自己的前途而已。
朱允炆现在看这些看的如明镜一般。
正因为,他看的如此清楚,他有如此深刻的理解,他反而更加知道,该如何去使用和利用这些人。
他要像一个真正的猎手一样,把这些人的心,都给全部猎下来。
他要像朱元璋一样,做一个让人畏惧和恭敬的人。
而不是像他父亲朱标那样,只能在小家成为人们尊敬的对象,放在天下,则不够有威严。
朱允炆想着这些,他的眼神也变得越来越凌厉,这是以前那个柔柔弱弱的朱允炆从来没有的。
就连一直跟在他身边的本善和尚,看着朱允炆这样。
也已经恍然大悟。
他已经不是那个仓促间吓破胆逃到他寺院躲藏的朱允炆了。
从这一刻起,他已经就是一个人君了,一个帝王了。
就连他这个曾经的师父,也要恭恭敬敬的称呼一声陛下。
否则,他的屠刀,也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敢于忤逆他的人。
本善和尚想到这里,他也不知道自己是该进还是该退,常言道,伴君如伴虎,他为了能够执掌天下寺院,成为真正的佛门大德,这一念的贪心,成就了现在的朱允炆。
他不知道是不是做错了。
他只得自己好好去想清楚这个问题了。
朱允炆刚才已经宣布了他上任的时候的政策了,唯独没有宣布他佛门教主的身份。
这一点本善和尚有些担心,有些忧虑。
他现在也不敢有任何的疑问。
就凭现在的朱允炆,他一定能够干得出来狡兔死走,狗烹的事情。
他自己要是敢去问,那就是自讨没趣了。
本善和尚打算等朱允炆今天的仪式完美的结束之后,再去和他说,和他讨要,要是他不同意,自己也就告老回到自己的寺院也可以。
他做不了姚广孝,朱允炆也不是朱棣。
这一点,本善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他看人还是很准的。
朱棣虽然是造反的人,可他的确是有大气象大气魄的,他之所以会造反是因为朱允炆德不配位,压不住他。
而朱允炆在太子东宫的时候,就受到朱雄英的气势压迫,加上后来吕氏对于朱允炆的一系列教法,让他形成了小家子气,只顾着自己的前途着想,没有办法体贴天下人的心酸的事情一样。
这样的事情,在朱允炆失败之后,他就算是有了改善,还是没有完全改观。
从他用快乐丹控制人的时候开始,本善就已经看出来了,只不过,那个时候,他自己也被贪心迷惑了心智,居然是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默许了。
本善知道,此刻在龙椅之上得意洋洋的朱允炆,他压抑在心中的怨气,终将变成屠刀。
这屠刀可能是战场上对敌的勇猛,也可能是朝堂上对自己的人凶残。
总之都不可能是什么好事情。
本善跪在地上,心里想着这些事情。
他甚至有一种预感,遇到的朱允炆此刻就在看着他。
实际上,朱允炆现在就是在看着他的。
看着这个救命恩人。
看着这个让自己有机会再一次登上宝座之人。
他想要感谢这个人。
想要答应他给他高,官厚禄,给他想要的一切。
可是,他现在发现不能。
不仅不能,还得杀了他。
以前他是假皇帝的时候,他是教主的时候,他可以用教法来教子民,用快乐丹来控制子民。
可是现在,他已经是皇帝了。
他是一个真正的皇帝了。
一个会在历史上面留下名字的皇帝了。
试问天底下,哪一个皇帝是会用毒物来控制子民的,哪个皇帝是会用一些宗-教教义来控制子民的?
皇家的人可以信宗-教,这一点在历朝历代之中都有这样的例子。
可是没有哪一个朝代把宗-教当成主流,让民众成为信徒的。
就算是梁武帝,也没有这样的强制要求。
而现在,朱允炆就需要改变。
改变什么。
改变这些被他快乐丹控制的人的想法,改变这些跟随着他起势的人的心里想法。
他们不是跟着一个教主造反来的。
他们是大明的功臣,是帮助大明的建文皇帝复位的功臣。
哪怕是没有这些东西,他们也会这样做的。
这样一来,朱允炆才能够真正的和之前在暗室里面使用快乐丹驾驭人的他进行一个区分。
也才能够让金陵城附近的江南士族,都来投靠。
否则,他们又怎么会来投靠一个神神叨叨的人呢。
为了大局。
为了转变世人的看法。
为了让手下这些人看清楚他们在干什么,让他们知道自己是正义的。
他必须要和过去一刀两断,从他登上皇位的这一刻开始,一切都要和过去划分清楚了。
所以,本善和尚必须死。
他就是自己和过去划分清楚的关键人物。
没有他,朱允炆死在了荒郊野外,没有他,朱允炆不可能起势,没有他朱允炆不可能走到今天。
然而,也正是因为有他,他知道的太多了,他掌握的东西太多了。
朕不得不杀了他。
只有杀了他,才能和朕的过去划分清楚!
于是,朱允炆说道。
“众卿平身,朕此次登基,当论-功行赏,凡是诸位参与了复国大计的,朕都心里有数,均有赏赐。”
说到这里,大殿之中的人一个个都面露喜色,交头接耳。
“在你们这些人当中,朕最当感谢的是本善老师父,没有他救朕,朕早就死于荒野之中了,也就不会有今日的重回金陵城,坐上这属于朕的宝座!”
本善没有抬头,反而是心中惶恐不安,他觉得这话有些刺耳,让他和这个徒弟有些生分。
其余的人也齐齐看向了他,把他和姚广孝作为对比了。
姚广孝是黑衣宰相,本善希望穿白色袈裟,难道他就是未来的白衣宰相?
大家都在对投去他表示着祝贺的眼神。
忽然,朱允炆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冰冷。
“可是他本善知道了朕的身份之后,居然挟持朕,让朕做他弟子,承诺帮朕复国,并让朕答应事成之后让他做天下佛王,试问大家,和尚就不属于大明的子民了吗?
帮朕复国不是应该做的事情吗?
不仅如此,他还要朕用教法迷惑子民,用快乐丹麻痹子民,如此种种,罄竹难书,朕今日重归大宝,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杀了这个和尚。
来人啊,将本善和尚拖出去斩首示众!
杀了本善之后,诸位再进行论-功行赏!”
朱允炆一声令下,不容置疑,马上就有刀斧手上前来押着本善。
本善也不抵抗,也不多说什么,只是双手合掌,口中念叨:“阿弥陀佛,佛祖弟子一念贪心,酿成大祸,是弟子罪有应得,请佛祖宽恕他吧!”
说完,慈悲的看着朱允炆,直到被刀斧手彻底拉出了殿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