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大局

其实,对于三杨来说,他们现在对于朱高炽也完全是一种迷之信任。

他们只是站在他们的角度去劝谏。

要完成他做为臣子的使命。

至于,去质问朱高炽,甚至去给他做决定,或者在某个事情上面争得面红耳赤的情况,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

朱高炽也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他是知道的,后世的文官就是这样子的,拿着一个什么圣人之言,礼仪规范说事。

然后背地里这些人则干的都是违反这些的规定的事情。

简直就是实打实的阳奉阴违。

了解历史的朱高炽对这些人恨之入骨,所以他在选择人员的时候,就已经规避了这些事情,那些不听话的人,他是不用的。

那些十分刚直但是忠心耿耿的人,他也会用,不过不会用在朝堂上,这些人让他们去做事情。

比如胡广这样的人,就去做实事比他在朝堂上骂天骂地更好。

三杨这么多年来跟在朱高炽的身边早就了解了他的性格,知道朱高炽最不喜欢的就是他们拿古时候的道理来说事。

朱高炽觉得古人的道理有用的则用,没有用的那么就可以摒弃了。

现在又说到了这个事情上面了。

他们即便是觉得这样做实在是不很合理,可是他知道,朱高炽要是真的决定了,那么他们也不敢再多说什么,

他们哪里还有什么胆量去问什么理由呢。

朱高炽是要这样的臣子的。

可是他也要于谦这样的人。

以免自己在一些看不清楚的时候,有他可以给指点一点路。

所以,朱高炽想要解释的主要人物还是于谦。

方如晦这种人他完全不会有什么质疑。

但于谦需要明白,这背后的逻辑。

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他踏踏实实的做事,当然也不能完全忽略三杨他们的心里想法。

否则,他们不敢问,自己下去之后,其余的官员问起来,他们也无从回答。

这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危害。

所以,朱高炽决定将事情告诉他们。

不过在说话之前,还是要做一些提醒。

“诸位,那么接下来朕说的事情就关怀很大了,你们听到了这些消息,就不能随便说出去了,至少在朕完成登基之前不能走漏风声。

朕之所以要说,只是为了让你们有一个踏实的心理而已。

你们都已经是朕的近侍之臣了,朕相信你们。

你们要是有疏漏,那么朕也会严惩不贷的!”

朱高炽说话向来就是说到做到,道理先说到前面,如果说了之后,还要去做,那么惩罚的时候,他也绝对不会手软的。

这一点,在场的人都已经是非常清楚了。

这个胖子狠起来那是杀人不眨眼的。

三杨等人知道这个时候无声胜有声,他们没有直接回答。

而是点了点头,恭恭敬敬的行礼。

朱高炽这才说道。

“朕之所以要这么着急登基,就是怕迟则生变,只要朕登基了,那么其余的人再登基,那就是造反了。

朕登基了,那么朕的话就是圣旨,就是绝对的可以信任的。

这一点十分的重要。

至于原因,你们要不了多久就会知道。

现在,你们只需要放下手上的其余事情,加快步伐完成朕的登基典礼就行了。

之所以让方如晦来,一来是让你们大家见一见面。

现在也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了,等朕登基之后,京畿地区也就可以开放了。

到时候京城的人可以去玩,这一点由方如晦去组织安排。

还有就是你们在筹备的过程中,如果有什么需要,可以立一个清单出来,交给他。

他会去给你们准备,京城准备不够的,他可以回到京畿地区去筹备。

你们也可以增加彼此之间的认识。

三杨就全权负责京城里面的登基大典,至于你们什么礼部之类的沟通,你们去谈,还有于尚书这边,虽然刚刚是打了一场仗,可是现在还不是休息的时候。

还需要把登基完成了之后,才能够歇一口气。

你还要在这段时间里面好好管理京城的治安等,这件事情交给你来办朕才放心。

朕就怕有人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什么不轨的事情。”

朱高炽之所以要这么安排,因为他现在一直都在明处了。

以前他一直在暗处的时候,那可是绝对的游刃有余的,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还有太子的身份打掩护,他才能够发展出自己的实力。

而现在,他已经打了明牌了,他前面也没有人可以给他挡住了。

他只能靠自己了。

那么现在朱允炆就是在暗处的,他虽然现在要宣布复国,可是他以前可是一直都在筹备期间啊。

那么在筹备期间,他就可能暗中埋伏好棋子,来针对朱高炽。

朱高炽还没有完完全全迷之自信到,被人杀不死的地步。

他还是血肉之躯,他还是普普通通的人。

即便是他有锦衣卫,事前也没有发现朱允炆这边的踪迹。

这一点也是很合理的,就好像他之前他的情报机构,就没有被朱高燧的人发现一样。

一个人要是想要专门防着一个人,那么不被发现简直太正常了。

现在,朱高炽就怕自己的登基大典出点什么安全问题。

那么他这边出了安全问题,而朱允炆那边则又宣布了登基。

那这个事情可就有些麻烦了。

其实,朱高炽知道,现在朱允炆那边是已经扯旗造反了。

只不过,在古时候消息的传播速度并没有那么快。

不像现在,手机看新闻,一秒一刷新。

古时候这些消息传得要慢很多,朱高炽这边拥有专门的信息传递渠道,锦衣卫可以无限制的送达信息。

因此,他算是第一时间就能掌握到金陵的情况。

所以,他不能再登了,必须在明日登基,然后将朱允炆定义为假的,是反贼,,这样樊忠到达的时候,他就是朝廷的正义之军。

樊忠现在的确是出发了,可是从京城到达金陵也不是一天两天的路程。

朱高炽就是要利用这个信息差,来快速的解决这个问题。

不然,让天下人都知道朱允炆回来了,还说不定会闹出什么样的乱子呢。

现在,朱允炆的影响不过就是在金陵那一片而已。

只要他明日登基,订立国号,大赦天下,到时候,朱允炆的消息再传出去的时候,他已经被定义为了假扮的,是反贼的,那么天下人也就不会再靠着一个反贼过活了。

也就不会考虑去投靠他了。

这就是信息差,这就是先机。

这就是来自于后世的绝对清醒。

也是合理的利用名正言顺的事情。

朱高炽说得十分果决,他们也不好多言,只得退下办事去了。

事实上,这件事朱高炽做得的确非常正确高明,因为,金陵那边的确出现了一些不一样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