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长陵。
位于京城郊区。
朱棣的棺椁一路上就从京城出发,前往生前就已经修建好的陵墓。
这在古代是非常常见的事情。
很多皇帝在当个皇帝的那一刻,就要开始修建自己的陵墓了。
一般在皇帝登基之后,就会有大臣上奏折要为帝王选择好的风水宝地,好保证长治久安,帝位永固。
其实也是因为那个时候的生产力不行,做一个事情要很久,尤其是像皇帝的陵寝这样的大工程,那都是以年为单位来修的。
而且,古人很在乎葬礼仪式,在乎葬的规模,皇帝的陵墓要求就更高了。
所以,他们只能是早早的就开始修。
不然,等哪一天皇帝驾崩了再修,那可就来不及了,古时候又没有冰箱,尸体放个几天就发臭腐烂了。
这怎么能行呢。
因此,朱棣对于这条路还是熟悉的。
他亲自来看过自己的陵墓,也在地图上听姚广孝讲过这一带的风水等等。
此刻,他们一行人就站在高高的上山,看着这
这种感觉很是有些奇妙,这就好像后世有些老人,还没有死呢,就给自己办葬礼,就是想看看自己的葬礼是什么样的。
现在朱棣自己活生生的站在山上,而山下送葬的人,则是在给他送葬!
送葬的队伍浩浩荡荡,从上而下看去,宛如一条白色的巨龙一般蜿蜒盘旋,慢慢地移动着。
这就是帝王的排场啊。
在队伍里面,朱高炽也穿着一袭孝服,贴了假胡子,伪装了一番,混在队伍里面,一起浩浩荡荡地朝着陵墓方向走去。
其实,按照大明当时的礼制,朱高炽是不能这样进入送葬的队伍的。
他现在虽然还没有灵前登基,可是太子就是储君,又是长子,他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主持先帝的整个丧葬仪式,包括率领群臣进行祭拜,护送灵柩,接待各种人等。
他应该是要坐镇中行大帐,以确保葬礼仪式成功进行。
在这个期间就是要他暂时代行皇帝的职责。
而在灵柩到达陵墓的时候,还会受到大臣的第一次劝进。
让他登基皇帝位。
可是按照礼制,他会以悲痛为理由,拒绝登基,这样就完成了第一次劝进。
后面还有第二次,第三次,这样才算是把流程走完,他才能够正式成为皇帝。
而他长子的身份,还有一个角色就是孝子,在古代的封建王朝,都是非常尊崇孝道的。
他就应该在队伍之中,以孝子的形象,表现给世人看。
这才是他应该做的。
而不是偷偷的潜入送葬的队伍之中,跟着队伍一起走。
但朱高炽对于这些礼法有些反感,在他脑子里,古代有些东西的确不错,但有些东西也是太落后了。
在天底下都是儿子给老子送葬,到了他这个位置,就只能是在中军大帐,远远的跟在队伍后面?
这种感觉让他十分的不爽,他是来送葬的,不是来做事的。
他现在就想的是,他不是一个皇帝,而是一个儿子,作为儿子来送一送自己的亲爹。
这又有何不可呢?
好在,经过一番清洗之后,朱高炽身边都是他自己的人了,他要做点什么事情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还要看谁谁的脸色。
他忍辱负重这么多年,终于是等到了今天,为所欲为一下怎么了?
休想拿那些过时的礼法,来要求一个来自于后世几百年的灵魂。
他就这样混入了大队伍之中,中行大帐那边就让朱瞻基先应付着。
知之者,莫若父啊。
朱棣他们站得高,看得远,在人群中就看到了一个胖大的身影,在慢慢地行进着。
步伐与旁人不一样,举手投足间展现出非凡的气质。
眉宇间是一股人上人的傲气,和周围的那些送葬的普通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人和人就是不能对比。
朱高炽本来是经过了一些乔装的,要是他就一个人出现,朱棣他们可能还认不出来,
可是他和周边的人一比较,立马就出现了差别。
朱棣一看就觉得此人不同寻常,就更加注意地去看。
发现他的身材和朱高炽几乎一模一样,于是就更加的关注。
加上朱棣他们这些武将的视力很好,这一特别关注,纵使是乔装打扮了的朱高炽,眼神总是骗不到人的。
朱棣还是认出了他来。
他伸出手指向了朱高炽。
“你们看,那个人是不是高炽?”
顺着朱棣手指的方向,樊忠,秦放他们也看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人。
这一仔细瞧,他们也点了点头。
“像,真像!”
本来朱棣就有80%的怀疑了,加上旁边的人也认为像,朱棣就十分明确了,此人就是朱高炽。
他会来给自己送葬,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只是,他怎么会在送葬的队伍里面?
他是太子,又是长子,按照礼法,他不是应该在中行大帐主持一应事务吗?
看着朱高炽的身影,朱棣也是有些微微皱眉。
他不知道朱高炽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情呢。
不好好做他该做的事情。
现在,朱棣对于朱高炽的态度已经改观了,已经不再是先前那样的偏见了。
他觉得朱高炽很英明,能够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前面的一些事情也看得出来。
可是现在他的行为,却让人不甚理解。
看他的样子,好像也没有在做什么有用的事情。
难道真的就是对于他这个父亲的情感?
为了这个情感去做违背礼法的行为吗?
朱棣虽然是武将出身,可是也知道,礼法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打天下和坐天下那是两回事。
朱高炽现在有他打下的江山,他可以直接继承,加以整顿,按照礼法的要求,去实行他想要实行的仁政。
都是有这个条件的。
可是他必须要做到以身作则才行。
否则,又怎么打造最硬气的钢铁大明王朝呢!
朱高炽能说出这句话,朱棣是很看好他的,自然对他的要求也就高了。
不过,当朱棣真正看着朱高炽,慢慢在人群中走着,面上露出的哀痛之情时。
朱棣的内心再也升不起半点责备。
他有内疚,这么多年最对不起的就是太子朱高炽,一直以来都针对他,对他有偏见,打压他,而如今却是只有他来为他送别。
他很欣慰,有个敢作敢为还孝顺的好儿子。
他还有佩服,他着朱高炽如此,朱棣不知不觉想起了当年朱元璋驾崩的时候,他带着儿子们想要回金陵奔丧,送老朱最后一程。
却被朱允炆以太祖遗诏藩王不许进京吊唁为由,将他拒之。
他也因此,没有机会见朱元璋的最后一面。
现在,他却看到自己的儿子,宁愿有违礼法,也要亲自扶棺送葬,这一点就比他强。
他做到了他老子当年想做都没有做到的事情!
如此多的情绪下,朱棣的眼角,居然有些湿润,不经意间,从眼角滑落下来一滴眼泪。
一滴多种情绪交织的眼泪。
千古一帝,永乐大帝的眼泪。
伤感了一阵,朱棣深吸一口气,坚定道:“诸位也乔装一下,随朕一起去看看,朕的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