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哪一个陛下呢?

朱高炽没有说不要,也没有明确表示要。

但这种级别的美女,其余的人就不要想了。

她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用来赏赐给有功之臣的。

这一切都在于朱高炽的一念之间。

眼下,王钊和张虎都各自有事要出发了。

他也要继续忙碌起来,准备登基和下葬这两件重大的事情了。

......

京城。

光孝寺。

这里是一处幽静的处所,在京城附近,也没有受到世俗的影响。

然而这里最近却是因为朱棣的到来,变得热闹起来。

在京城之中,朱棣是越来越待不下去了。

他虽然是一国之君,拥有绝对的权力。

可是现在在京城,各种人员复杂,锦衣卫遍布,他这个皇帝想要不被人发现实在是太难了。

哪怕他藏在庞林、樊忠等人的府邸,也时常会被侵扰。

他可不想自己这个皇帝,过得像做贼一样。

因此,他就让姚广孝选了这个地方。

这里地处京城地界,平时少有人来。

加上朱棣自己有人马,可以将四处戒严,其余的山民休想靠近。

朱棣总算是自在许多,唯一的缺点就是这里的吃穿不行。

实在比不上在京城之中有好酒好肉的招待。

好在,朱棣是一个比较粗犷的帝王,没有对此斤斤计较。

不过,有姚广孝等人陪着,他也就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就和之前在姚广孝的寺院是一样的。

以前朱棣也经常会去寺院和姚广孝谈天说地。

现在也只是换了一个寺院而已。

他们在这差不多的环境,触景生情,想起了许多以前的趣事来。

想起了战场上面的厮杀来。

想起了靖难之役来。

大家都畅所欲言,在这里,没有那么严格的君臣之分。

彼此都十分融洽。

就在大家聊得十分开心的时候。

忽然,外面传来一阵马蹄声。

马儿能够跑到近前,那就是自己这边的人,是来传信的。

听着这杂乱无章,急急忙忙的脚步声,就能感觉出来,传信之人的慌张。

这一点,朱棣和身边的武将都是有这种本领的。

这是战场上面的经验,也是曾经徐达教给他的经验。

可以通过耳朵贴在地上听敌方远处的声音,就能预料到他们的军队实力。

“来人如此慌张,是京城又发生什么事情了吗?

难道出乱子了?”

朱棣收起了刚才的快意,眉头跟着皱起来。

“樊忠,你去看看是什么情况?”

樊忠领命前去。

不一会儿,他就问完话回来了。

“陛下,不是什么大事,山脚下的百姓一个个都自发的在路边跪着,嘴里喊着陛下万岁呢!

那个传信的人怕陛下的行踪被人知道,这才慌慌张张的前来汇报!”

朱棣听樊忠这么一说。

脑子里面微微一思索。

当下也就放松了下来,也不再紧张了。

他笑呵呵地拍了拍身边的姚广孝,脸上露出骄傲的神色。

“光孝寺的路,正好是在前往朕的陵墓的道路一侧啊。

这些百姓一定是得到了消息,这才来跪地磕头悼念!”

朱棣满眼欣喜,眼中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朕就知道,大明的百姓都会谢谢朕的,朕这一生对得起大家,朕这一生功绩显著,朕已经超越爹了,是千古一帝,缔造了永乐盛世,出现了万国来朝,留下了永乐大典。

就算是打仗,都是亲自御驾亲征,百姓能不喜欢这样的皇帝吗?

哈哈哈哈,拿酒来!”

朱棣笑得非常的开心。

姚广孝是和尚,本身是要戒酒的,寺院里面也没有酒。

可是他看到朱棣现在这么高兴,也是示意秦放去军中搬酒来。

他姚广孝就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和尚,因此也不一定要守住那些清规戒律了。

很快,秦放就拿来了酒。

朱棣还沉浸在他的喜悦之中,他举起酒坛子。

仰头就是咕咚咕咚的畅饮了起来。

酒水通过脖子流下,打湿了衣服他也完全没有在意。

“痛快!

来来来,大家与朕共饮!”

又是一番痛饮之后。

朱棣脸色有些微红,他手直接搭在姚广孝的肩膀上面。

“和尚,你说说,朕做得如何?

你说说,朕的那个胖儿子高炽,能做得比朕更好吗?

能延续大明的盛世繁荣吗?”

“嗝!”

朱棣打了一个大大的酒嗝,朝着姚广孝吐了一口酒气。

姚广孝没有参与饮酒,他十分的清醒,不过对于朱棣的一生,他的确可以十分公正的评价。

他也参与了朱棣这些辉煌。

“陛下,纵观历史也没有几人能够做到你这样的了,五次御驾亲征,六下西洋彰显大明雄风。

万国来朝,永乐盛世,永乐大典,其余的皇帝,有一项就了不起了,你却有这么多项。

太子爷估计也是沾陛下你的光了,只要他不乱来,相信大明可保百年盛世啊。

你看看外面这些百姓不都是在缅怀陛下你吗?

这些百姓多么感恩戴德,一定也会拥护太子的。”

朱棣听到姚广孝的话,十分的满意。

他知道这个和尚,一向是说真话的。

酒不醉人,人自醉。

听到了姚广孝的评价,他倒是有些上头了,也不知道是酒的原因还是什么。

他摇摇晃晃,迷迷糊糊道:“对咯,儿子怎么能够比得过老子呢?

这外面就是朕的民心所向啊。”

就这样互相吹捧了一阵。

庞林倒是有些反应过来了。

他问道:“樊忠将军,外面的这些百姓,喊的陛下是哪一个陛下?”

樊忠对于这个话,有些莫名其妙,当下直接答道:“当然是当今陛下啊!”

“啊?”

“当今陛下是太子殿下,还是?”

“这不太清楚呢!”

“他们是在哭灵柩还是什么啊?”

这样问得樊忠就答不上来了。

他也不知道这有什么区别呢。

庞林看出了他的不解,就提醒道:“如果是拜灵柩,那么一定是有些表示的,要么披麻戴孝,要么烧香点烟等,总是有相应的仪式。

如果是拜谢活着的陛下,那就不需要准备什么,只是朝着京城的方向叩拜就行!”

“这.....我也不太清楚!”

朱棣和姚广孝也在听他们的对话。

一时间也被他们的话,搞得有些迷惑了。

“对啊,百姓口中的陛下,是哪一个陛下呢?”姚广孝疑问。

“当然是朕了,朕的太子还没有登基呢!”朱棣有些不悦地答道。

就在此时,之前前来传信的人,又带来了一则消息,这一次马蹄声更加乱了。

朱棣心中有气,怒道:“让这个没有分寸的小子进来,朕倒要看看他怎么老是慌慌张张!”

这次,樊忠出去,带进来一个二十多岁的少年小兵,此时满头大汗,看着这一屋子的人,跪在地上不知所措。

朱棣看着他,哼了一声。

“没有出息的东西,说,发生了什么事,刚才也是你传信的吧,说一说百姓是怎么拜的!”

小士兵没有多少机会见到皇帝,此刻被威严震慑着,说话都不利索。

“回禀~~陛~~下,百姓朝着京城的方向跪拜,山呼陛下万岁!

还有,朝~朝~中~出大事了!”

一听这话,朱棣震惊了,及其现场所有人都停下手中的动作,惊讶地看着他,生怕错过每一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