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高薪养廉之策

“什么?

一代明君。

和尚,朕知道你的,你说话一向都是比较稳妥的。

哪怕是你当初要送朕白帽子,也是选择对了的人。

证明你是十分有识人的本事的。

但是朕对于自己的儿子还是清楚的。

老大朱高炽是一个比较温和的人,本来以前做一个好太子还是可以的,可是后来就玩物丧志了,那么这就不太可能了。

就算他不玩物丧志,就他的个性,可能就是一个比较仁慈的皇帝吧。

大错误可能不会怎么犯,可要是说他是一代明君,那完全是太夸奖他了。

依朕来看,他如果当了皇帝,短时间内一定可能得到一个好的名声,因为天下的人会拿他和朕进行比较。

这样的比较下,那么他就可以获得一个仁慈的名声。

他再学会休养生息一点,那么他什么都不用做,就可以得到一个仁君的名号。

那还要在他能够早早死亡的情况下,要是他一个劲的活,活得很久,那么他的昏庸无能就会慢慢的凸显出来。

草原的部落因为他的仁慈,可能还会变本加厉的侵扰边境。

到时候朕估计,他还得靠着他的儿子,朕的好孙子朱瞻基才可能保住大明的基业。

这就是朕对于他的预判,他要当皇帝,要想留个好名声,必须是早死。

否则,大好的名声会被他后期给败光。

就这样的人,他怎么可能是一代明君。

和尚,不会是因为朕的儿子提高了官员的俸禄,你就以为他是一代明君了吧?

如此肤浅吗?“

朱棣有些怀疑的看着姚广孝。

姚广孝倒是十分认真的摇了摇头。

“陛下,真不是你所说的那样。

太子殿下有大刀阔斧的决心,而且还十分考虑到百姓。

不过,他还不是以宽柔的手段,他一方面给大家涨了俸禄,另一方面又加大了监察力度。

只要在这个背景下,还有人敢手脚不干净的话,那么就是自己找死了。

他也就不会手软了。

再加上这也是对于很多官员的决心进行一个考验。

以前他们可能会沆瀣一气,那是因为他们的确活不好,而现在他们生活条件提起来了,俸禄也高了,那么就会有一些人不敢再去贪了。

这就从一些官员的党派之中慢慢的瓦解。

到时候,再出来几个典型的事件,这些党派世家等等就会互相猜忌。

这种影响朝廷的大族等等就会瓦解。

到时候太子殿下再通过科举,选取一些新的士子进入官场。

这大明就完全是一幅新的气象了啊。

太子殿下不仅仅是软硬兼施,他还在想别的办法去解决掉影响大家的一些困难。

什么粮食安全,什么医药,什么收入等等,这些都是可以提升百姓的幸福度的。

这样一来,作为官员本身就可以有较高的幸福度,他们还会去贪吗?

大明就会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啊。

而现在来看,这些新的官员,他们不仅仅能够完全胜任职务,还可以给到大家一定的信心。

这实在是难得的。

太子殿下已经解决了粮食危机,接下来还要继续解决经济税收,大明的生产力等等。

这是一个十分有想法和胆识的人,这样的人,不是一代明君又是什么呢?”

听到姚广孝的评价,朱棣也有些意外。

对于他来说,他知道姚广孝是一个比较公正的人,他是一个方外之人,看事情看得比较准确。

如果真如他说的这样,那么大明或许还会在永乐盛世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啊。

只是不知道,这会不会就是昙花一现,能不能坚持下去还是一个未知数。

历朝历代,都有改革的,可是真正改革成功的只有商鞅变法,其余的都是因为威胁到了别人的既得利益,就会引起强烈的反对。

就好比王安石变法一样。

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朱棣担心的就是这个。

朱棣也表示:“如此手段,倒是有些朕当年的雄风了。

当皇帝嘛,没有点手段怎么行?

朕以前还觉得他太过于仁慈了,和朕的大哥朱标一样,在人人眼中都是仁慈厚道的。

当初太祖就不喜欢他这样。

如今朕也是不喜欢太子太柔。

现在来看,他倒是也能够狠得下心来啊。

这一点算是他过关了,没有一点魄力,如何管理这偌大的天下。

当初朕也削藩,还有就是豢养了很多皇亲!没有一点手段,这江山怕是还会出现晋朝的八王之乱。”

朱棣说起年少时候的英明,嘴角不由得上扬。

他是真觉得自己做对了,才有现在的永乐盛世。

姚广孝听到这里,本来不想去泼朱棣冷水的。

在朱棣的得意手笔里面,就是他的削藩,然后把这些藩王的军权给夺了,用钱用优待去腐蚀这些人。

这样的确没有人会造他的反了。

可是一代一代下去,这些藩王的子子孙孙就会越来越多,朝廷的负担也就会越来越大。

把朝廷大多数的钱,用来养一些对大明没有什么作用的人,这算什么得意的手笔。

这分明就是败家的行为啊。

把这些钱给百姓,用来发展大明的各行各业不是更好?

这一点姚广孝以前只是敢在心里想想,并不敢说什么。

现在朱高炽已经对此做了改革了。

他要让这些藩王以及藩王的后代,也加入到大明的建设中来。

多劳多得,不劳不得。

藩王他们虽然是皇家的后人,有着皇家的血统,可是也不能成为朝廷的负担。

他们可以选择一项业务来进行学习和管理。

这已经是朝廷给予他们很大的条件了。

实在不行的,能力有限的,只能由朝廷安排一个闲职位,让他们去做。

然后他们也就只能去领相应的俸禄。

这些后代想要过得好,还是要努力学习,求科举也好,走武功也罢,总之,要是不努力,那么一代一代就会越来越差。

最后可能是一无所有,这种政策,和汉武帝的推恩令有异曲同工之妙,甚至还要更加的好。

朱棣听到这里,他觉得十分的震惊。

‘这些藩王能够同意吗?

他们会不会联合起来闹事?”

姚广孝点了点头。

“是的,太子殿下说的时候,其余的一些官员也表达了此种担忧。

但太子殿下回答的是,他们不同意也得同意,没有商量的余地。

如果敢因此闹事,那么就以造反论处,直接全族杀之。

天子,那不仅仅要有手段,还得有实力。

不是靠官员推荐的,而是靠实力来的。

他们有实力,那就来打,打下来了,江山就给他,打不下来,那么就该被杀。

这就是规矩和道理!”

听到这话,朱棣异常的兴奋起来。

“好样的,不愧是是朕的儿子,有种!”

“要是朝廷下达个什么命令,还需要看他们的脸色,那朕都要御驾亲征铲除奸佞才行。”

“今晚将大家都召集过来议事吧!朕也要做点事情了。”

“是”

姚广孝合掌,庞林等人也各自散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