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仙娥说完。
陆多喜脸上的汗流的更多了。
千万不能让姑姑看出来她在紧张。
陆多喜调整呼吸,努力让自己的呼吸平稳下来,瞧着像睡梦魇了。
陆仙娥没做多想,转身去忙别的。
经过田小菊和陆仙娥的劝说,陆政然和杨苏苏都从那场矛盾中走出来,晚上吃饭的时候,杨苏苏主动给陆政然夹了口咸菜:“政然哥哥你多吃点。”
陆政然温柔的回以一笑。
晚上西屋里响苞米麦秆哗啦啦的声音。
有些人家会用晒干的苞米杆子做凉席,陆家原本是没有的,杨苏苏前几天被陆多喜一把火烧上火,人差点都蒸发了,炕热的没法睡人,陆政然从仓子里翻出旧的苞米杆子席子铺到炕上。
睡着没那么舒服,但很凉爽,炕的温度凉下来,席子也没撤。
西屋的苞米杆子一阵一阵的响,特别有节奏。
陆家老大陆多米还没睡,趴在被窝里,露出个小脑袋,耳朵听着西屋的动静,好奇的问田小菊:“奶奶,爹爹和苏苏阿姨这么晚了还不睡觉,还在干活吗?”
现在的人都腼腆。
尤其是小孩子问这种问题。
田小菊支吾了一下,笑着认下:“嗯呐,还干活呢,快睡吧。”
陆多米下午睡多了,不想睡觉。
他是陆家的小霸王,一直备受宠爱,以前睡觉的时候总能打过弟弟妹妹,让姜晚晴哄着睡。
一开始苏苏阿姨嫁进来,陆多米觉得挺好的。
可苏苏阿姨嫁过来没给他买好吃的,也没给他买玩具手枪,苏苏阿姨也没有娘那么温柔,没有姜晚晴会做好吃的。
陆多米不想承认。
他想姜晚晴了。
小恶霸睁着葡萄大的眼睛,迟迟睡不着。
他忽然想起去年,栓子说的话。
他说娘只有一个。
只有一个……
隔壁西屋。
陆政然搂着杨苏苏翻来覆去烙了几回饼,觉得酣畅淋漓,他搂着杨苏苏亲了一口:“傻丫头,我最喜欢你了,你不气我,我怎么可能替姜晚晴说话,我早就说过,姜晚晴连你一个手指头都比不过。”
杨苏苏眼睛下面都是红的,身心都很满足:“嗯,我以后再也不惹你生气了。”
“我们好好努力,一起考上好大学。”
姜晚晴再努力,也考不上大学。
她比姜晚晴强一百倍。
时间转眼到了五月初。
室外温度直线上升到49摄氏度,马上突破五十摄氏度。
冯建设还想再把种子种下去,就这个温度,人出去都要被晒掉一层皮,更别说种东西了。
可不种地。
吃啥?
喝啥?
一时间大家都犯愁起来。
向阳生产队只有少量几户当初听了姜晚晴的话,提前囤了些粮食,都是粗粮食,辣嗓子,不好咽下去,对于没吃的队员来说,这些都是救命的粮食。
当初虎子娘觉得姜晚晴可怜,看在姜晚晴老实可怜的份上,想着买点粮食支持一下姜晚晴,让姜晚晴觉得自己信她。
没想到,就买几袋子,一下子就成救命粮了。
虎子娘本身生了虎子,在婆家脚跟就很稳,明智的囤了粮,婆家恨不得把虎子娘供起来。
虎子娘逢人就说姜晚晴的好,变着法夸姜晚晴,偶尔挖到野菜,上山找到野果子,也给姜晚晴送过来。
那老姜太太没在姜晚晴这里讨到好,去街上骂,没等骂到老姜家门口,就被虎子娘半路给截住了,虎子娘一挑好几个,把老姜家人堵回去。
姜老太直接气病了。
她躺在炕上,翻来覆去睡不好,吃也吃不好。
就在她难受的时候,觉得自己可能半条腿踩到棺材里的时候,田小菊带了一个鸡蛋上门来看她。
“亲家奶奶,听说你病了,我来瞧瞧你。”田小菊眼神中带着关心,不知道的还以为面前的是她亲娘。
姜老太知道田小菊无事不登三宝殿,她咳了咳,往地上吐了口痰:“你来干啥的?”
“借粮的?那可没有,姜晚晴不认你们,更不认我们老姜家人,人家都不许我进门,把我们赶出来了。”
田小菊听后笑了:“老太太你看你,我也没说我是来借钱的,我啊,是来和你说说晚晴的事儿。”
姜老太一看田小菊就没憋好屁。
“姜晚晴怎么样都是我孙女……”
田小菊:“是啊,可是我身为前婆婆,关心她,你说她离婚后自己一个人过也不容易,你们也没说替她再张罗一家,以晚晴的长相,勤快,还有手巧的劲,随便找个男人,都能换一二百彩礼,眼下形式这么严重,你说说,晚晴要是能给你们赚一二百,是不是也挺好的?”
哼。
姜晚晴不嫁人,总要影响政然和杨苏苏的感情。
天天吵什么时候是个头,田小菊昨晚上和陆仙娥商量了一把,决定把姜晚晴嫁出去。
她没有资格,姜老太有啊。
姜老太倒是没想到这茬,毕竟阴损的招式不是谁随随便便都敢想的。
这办法是个好办法。
姜晚晴是她孙女,自然要听她安排,死妮子打她不要紧,可她竟然敢打元宝,这点让姜老太很生气。
那可是她宝贝金贵的命根子,姜晚晴今天敢打元宝,明天就敢把元宝卖了。
姜老太不允许这样的危险存在。
她揉了揉太阳穴:“这事儿再说吧,人家也不给我们机会。”
有些话,她不会和田小菊交底。
田小菊看她眼睛闪烁,还泛着狠意,就知道这事儿成了:“行,我家里还有活呢,我先回去了。”
田小菊刚走,老姜家二婶子林飞燕进来。
姜老太一共生了两个儿子,老大姜钦山,老二姜钦河,林飞燕是姜钦河婆娘。
姜钦河结婚早,和林飞燕生了俩闺女,一个儿子,三个孩子都比姜晚晴大。
大闺女叫姜雪红。
二闺女叫姜雨真。
三儿子叫姜继民,姜元宝就是姜继民的孩子。
林飞燕穿着红色裤子,黄色上衣,脸有些长,吊梢眼,瞧着就不好相处,她做到炕边:“娘,我瞧着田小菊说的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