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水的石头 作品

第6章 金兰谱里藏玄机——江湖义气的价码

贾家楼内誓同舟,歃血为盟意气投。

岂料金兰成幻影,洛阳城外各封侯。

一、血酒焚香:贾家楼上的生死契

贾家楼中,四十六碗血酒映着烛光,程咬金的板斧劈开黄纸,墨字未干的《金兰谱》在众人手中传递。单雄信高举酒碗:"今日结义,生死同命!"秦琼的熟铜锏却无意碰响罗成的银枪——那枪尖上沾着昨日剿匪时,窦建德部将的血。

角落里,徐世积蘸酒在案几上画着山川地势,王伯当的羽箭悄然挑起《金兰谱》一角,瞥见"首座李密"四字时,箭翎微微发颤。

这场声势浩大的结义,实为各路军阀的权宜之计。瓦岗群雄以"反隋"大旗聚首,实则各怀割据之心。所谓生死同命的誓言,恰似《金兰谱》上未干的墨迹——看似浓重,一触即散。《淮南子》有言:"同欲者相憎,同忧者相亲",众人虽共忧隋暴,却因各自私欲埋下裂隙。

二、洛口分粮:秤杆挑破兄弟情

洛口仓开闸那日,程咬金扛着麻袋大笑:"够吃三辈子!"李密却命人将粮仓分为九等,翟让旧部只分得陈年粟米。房彦藻的算盘珠子噼啪作响:"斩敌首级者加三成,无寸功者减半。"

深夜,王儒信潜入粮帐,见麻袋内层竟缝着东都官印。单雄信提刀追来,刀光划过粮堆,露出底层发霉的稻谷——原是李密将好粮尽数运往黎阳仓充作军资。

分粮不均彻底暴露临时联盟的脆弱性。李密用粮草操纵人心,恰如《管子》"轻重之术",却忘了"财聚则民散"的古训。翟让旧部的怨气,正是《战国策》所言"市怨而买祸"的写照——用利益维系的同盟,终将被更大的利益撕裂。

三、夜袭火并:烛影斧声惊义盟

重阳夜宴,李密举杯祝酒时,蔡建德的刀锋已抵住翟让后心。烛台倾倒的刹那,徐世积被乱刀砍中大腿,程咬金的板斧劈碎屏风,露出后面埋伏的弓弩手。

单雄信跪地求饶的哀鸣中,房彦藻翻开染血的《金兰谱》,将翟让的名字用朱砂划去。秦琼的铜锏横在殿门前,却见罗成的银枪正对着自己咽喉——枪缨上系着宇文化及送来的金铃。

这场兄弟相残的惨剧,印证了《韩非子》"利异则相争"的洞见。当共同的敌人隋朝名存实亡,昔日的歃血之盟便成催命符。李密的屠刀与罗成的反目,恰似《鬼谷子》所言"世无常贵,事无常师",在利益漩涡中,没有永恒的盟友。

四、偃师溃散:黄沙埋了金兰谱

王世充大军压境时,瓦岗寨的烽火台竟无人点燃。程咬金扯下半幅《金兰谱》裹伤,秦琼的铜锏早已典当换马。单雄信闭门不出,院内堆满王世充送来的洛阳锦缎。

邙山脚下,李密望着四散的残部,突然大笑撕碎谱册。纸屑纷飞中,徐世积拾起半片残页,见当年自己画的山川图旁,添了李密朱批:"此子可用不可信。"

瓦岗寨的溃散,揭示了临时联盟的终极宿命。当核心人物失去掌控力,依附者便如《史记》所载"树倒猢狲散"。徐世积保留的残页,恰似《道德经》"大道废,有仁义"的讽刺——仁义的外衣破碎后,唯剩赤裸裸的利害算计。

五、凌烟阁外:故人陌路各封侯

长安城细雨绵绵,程咬金拍着尉迟恭的肩膀大笑:"当年在瓦岗..."话音未落,秦琼的马车已疾驰而过,溅起的水花打湿程咬金的锦袍。凌烟阁内,李世民指尖拂过"瓦岗旧将"名录,对长孙无忌叹道:"这等人物,用时要防,防时要留三分。"

夜半,徐世积独坐庭中,将半片《金兰谱》投入火盆。火舌吞没"同生共死"四字时,朱雀大街传来更鼓声,恰似当年贾家楼结义时的擂鼓节奏。

凌烟阁的功名榜,成为瓦岗旧将的最终归宿。昔日兄弟在朝堂上的陌路,印证了《荀子》"居楚而楚,居越而越"的境遇法则。李世民"用防相济"的御下术,恰是看透了临时联盟的本质——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说苑》云:"以财交者,财尽而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

《吕氏春秋》谓:"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

《盐铁论》载:"林中多疾风,富贵多谀言"

宋人修洛阳城时,掘出半截残碑。碑文模糊难辨,唯"金兰"二字清晰如新。老石匠凿下这两个字卖给古董商,余下碎石被填入城墙。某日雷雨,城墙坍塌处露出碎石上的"贾家楼"刻痕,几个孩童捡去在洛水打水漂,石片掠过处,涟漪荡碎了水中残阳,恰似当年血酒在碗中映出的四十六张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