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历史的暗线3(求月票)
朱元璋恨铁不成钢的道:
“笨,井田制只是个名称而已,并不是必须按照‘井’字分田。??÷鸿!_特#小?`说{2网?-| {1首>|发?,”
“井田制的核心是将土地分成九块。”
“东一块西一块的分,难道就不是九块了?”
“其中八块分给百姓耕种,另外一块八户百姓一起耕作不行吗?”
朱标恍然大悟,然后羞愧的道:
“是我太死板了,谢谢爹教诲。”
“咳……”马钰干咳一声,然后挺直身板,装作一本正经的样子。
朱标失笑道:“也感谢表弟的教导。”
朱元璋好不容易消下去的火气登时又冒了上来,狠狠的瞪着马钰。
那架势,似乎恨不得揍他一顿。
马钰心下非常得意,得罪我,气不死你。
马皇后摇摇头,说道:“好了好了,继续说井田制是怎么回事儿。”
马钰殷勤的道:“好嘞,这就讲给您听。”
“井田制的本质,就是分散劳动。”
“以前大家集中劳作,一切都是国家的,大家的劳动积极性不高,慢慢的更是生出了惰性。”
“而且集中劳作集中分配,也忽略了个体差异。”
“不论你是否勤奋,也不论你天赋如何,最终的结果大家都是一样的。”
“这也导致,个别有天份的人选择躺平。′w¨o!d^e?b~o-o!k/s_._c_o/m*”
“没有人去研究技术,生产力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当国家发现,占据百姓的全部劳动时间,已经没有什么意义。”
“且会导致管理成本暴涨,最后入不敷出。”
“于是他们就改变了管理方式,不再占有百姓的全部劳动时间,改为占有部分劳动果实。”
“井田制就是因此而产生的。”
“土地分给个人耕种,这块地产多产少那都是自己的。”
“如果种不好,饿肚子也没人给自己兜底了。”
“所以大家的积极性就提高了,不用人监督就会努力干活。”
“国家也不用安排那么多官吏,去监管百姓。”
“只需要派极少的人,时不时的看一下‘公田’的庄稼长势,就可以了。”
“长势不好就将那八户人家喊过来,进行一定程度的惩罚。”
“如此一来,管理成本大大降低。”
“可以说,井田制是个极大的进步,百姓和国家都获得了好处。”
“百姓获得了一定的自由,国家获得了劳动产品。”
马皇后和朱标不禁连连点头,确实如此。
井田制属于大家都获益。
朱元璋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他听过的,对井田制最透彻的解读。
不过他更加关注的是另外一点,占据百姓的劳动时间和占据劳动果实。3狐\?[恋§文}学?? ]?免£÷.费?{阅|读?a<
这不就是徭役和赋税的本质吗。
徭役占用百姓的部分劳动时间,赋税占据百姓的部分劳动果实。
原来这两种制度,是这样产生并演变的。
现在他更加迫切的想要了解,井田制为何崩溃,又为何会出现后面的种种制度。
更想知道,徭役和赋税制度,又为何会演变成今日这般模样。
他觉得,自己听完这节课,就能明白如何设计大明自己的土地人口和税收制度了。
马钰也没有故意吊人胃口,继续说道:
“但有一点要注意,此时人口依然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土地是次要的。”
“朝廷虽然给了百姓一定的自由,但对人身的管控依然非常严格。”
“百姓们必须集中居住,不允许随意流动。”
“不过总的来说,井田制确实让百姓获得了一定的自主性。”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的差异也逐渐体现出来。”“有些人天份高,学习能力强善于琢磨,种出来的庄稼就好,产出来的粮食就多。”
“这些人自然也就乐于去研究技术。”
“而且井田制推行后,劳动工具也从公有变成了私有。”
“就开始有人琢磨着改良农具。”
“有人专门去研究技术,生产力的进步就会变快。”
“直到有一天,有人研究出了铁,彻底改变了时代。”
以前只能使用昂贵的铜制农具,数量少不说,还容易损坏。
铁器的出现,让农具进一步普及,生产效率有了质的提升。
“夏商用了一千多年,才走出集中劳动阶段。”
“而西周只用了四百年,就将生产力提高到了,可以打破井田制的高度。”
“这就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优势。”
朱标再次发出了提问:“生产力提高,可以生产更多粮食,为何会打破井田制呢?”
马钰一副孺子可教也的表情,说道:
“生产力提高,粮食随之增产。”
“粮食多了,就能养活更多的人口。”
“人口多了,就能开垦更多的荒地。”
“地多了就能产出更多的粮食,更多粮食养活更多人口……”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但是,随着人口和土地的增多,朝廷就必须要派遣更多的人去管理。”
“而且井田制还面临着一个问题,公田和私田哪个优先?”
“作为百姓,肯定会优先耕种自家的私田,然后才去管理公田。”
“管理私田会很用心,管理公田就潦潦草草。”
“正常情况下还好说,如果发生灾情,百姓肯定会优先抢救自家的私田,公田就干脆没人管了”
“国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加派更多官吏去管理。”
“官吏会造成贪腐,为了遏制贪腐就必须派人监管官吏……”
“如此一环套一环,管理成本节节升高,最终超过公田的产出。”
“管理成本超过产出,井田制自然也就维系不下去崩溃了。”
“这……”朱标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
集中劳动是因为管理成本过高崩溃的,井田制也是因此而崩溃。
怎么绕来绕去,又绕回原点了。
马钰岂能看不出他的想法,说道:“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我华夏历史源远流长,任何事情都能在历史上找到相似的例子。”
“很多问题表面看是两个问题,但仔细剖析就会发现,本质其实从来都是一样的。”
朱标点点头,说道:“受教了。”
这时,马钰又说道:“当然,井田制崩溃是多方面综合的结果,生产力和管理成本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其实它的崩溃,和二次封建也有着直接关系。”
朱标微微思索道:“二次封建?可是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后,进行的第二次分封诸侯国?”
马钰摇头道:“非也,周公分封诸侯国,我家长辈称之为二次分封。”
“二次封建是发生在诸侯国内部的事情,两者是不一样的。”
朱标眼睛一亮,追问道:“哦?不知何为二次封建?”
朱元璋和马皇后也都竖起了耳朵。
一万一千字,明天白天会再更新一万字。
上架两万+更新,对我来说已经属于是爆肝了。
终于能鼓起勇气,问大家要月票了。
给大家跪下了。
月票啥的使劲儿向我砸来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