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接受

此时男知青们已经闹了起来,叫喊声、质问声此起彼伏。

而后厨里的张师傅不得不从后厨钻出来,围裙上沾着斑斑油渍,显得有些狼狈。

“张师傅,你怎么能给我们吃老鼠肉啊!”那名男知青站起身,筷子“啪嗒”掉在地上,质问着张师傅,而其他知青们也在纷纷让张师傅给个说法。

“吵什么吵!”作为大队长的李强,此刻站了出来。

他裹着掉毛的羊皮袄,用旱烟杆敲了敲灶台,发出“咚咚”的响声:“什么老鼠肉,这是田鼠肉,那是吃地里庄稼的田鼠!”他的声音洪亮而坚定,似乎想要平息众人的骚动。

李强猛地推开吱呀作响的木窗,寒风卷着雪沫子灌进来,打在众人脸上,冰冷刺骨。

“雪壳子比你们知青点的房檐还高,别说野物,连树皮都扒不到!”他的话语中带着无奈和愤怒,仿佛在质问这恶劣的环境。

张师傅佝偻着背,从后厨钻出来,声音有些沙哑:“这田鼠肉炖得不比黄羊肉差!”

他试图为自己的厨艺辩护,但在这混乱的局面下,显得有些无力。

有村民说话,声音平和而坚定:“现在咱们还能吃上热乎的,知足吧!”

他们似乎对这一切都已经习以为常,在他们眼中,这不过是生存的无奈之举。

魏曼妮攥着桌布直往后缩,脸色比窗棂上的冰碴子还白:“可、可这是老鼠......”

她的声音颤抖,满是惊恐和厌恶,似乎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李老汉突然拍案而起,旱烟杆在桌上敲出闷响:“啥老鼠?这是地羊!”

他布满老茧的手指向窗外,声音中带着几分傲然:“你们城里娃娃知道个啥?六零年那会儿,连树皮都啃光了,就这田鼠肉还是稀罕物!”

他的声音里带着回忆和沧桑,仿佛回到了那个艰难的岁月。

有村民突然冷笑一声,夹起一块肉塞进嘴里:“矫情!”

他嚼得咯吱作响,“刚才看你们不还吃得挺香?”他的声音里带着讽刺,似乎在指责知青们的虚伪。

“就是!”张师傅掀开锅盖,热气腾起一片白雾,说道:“你们放心吃吧!俺用大料煨了整宿,八角桂皮不要钱似的放。”

他舀起一勺浓汤,汤汁在碗里晃动,散发着诱人的香气:“你们闻闻,比国营饭店的红烧肉还香!”

程雨慢条斯理地挑着碗里的肉丝:“田鼠吃的是新粮,比老母猪还肥。”她的声音平静而冷淡,仿佛在陈述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事实。

见到程雨这名女知青对吃田鼠肉没有抵触,张师傅很是欣慰,至少有人认同他的手艺。

那名发现是田鼠尾巴的女知青突然“哇”地哭出声:“我、我宁愿啃冻土豆...…”她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滚落在碗里,溅起几点水花。

“哭啥子!”李老汉的烟锅子重重磕在灶台上,震落的烟灰飘进翻滚的肉汤,“去年冬天队里的牛冻死了,你们知青点的火炕还是用牛骨头支起来的!这会儿嫌肉脏?”

他的声音里带着愤怒和不满,仿佛在质问知青们的无知和娇气。

他颤巍巍地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展开是半块发黑的窝窝头,那窝窝头上还沾着几点油渍:“看看,这是俺给孙子留的,掺了三成锯末子!”他的声音有些哽咽,似乎在诉说着生活的艰辛。

冯玉攥着碗沿的手发白,声音里带着颤抖:“可这田鼠......总在泥里钻......”

“钻泥里咋了?”张师傅抄起漏勺搅了搅汤锅,声音里带着几分不屑:“咱们种的麦子还不是吃着粪肥长大的?”

“你们城里人吃的米,还不是从泥里刨出来的!”

他舀起半碗肉汤递到冯玉面前,“嫌脏?这汤里煮了三把干豆角,金贵得很!”

他的声音里带着几分傲然,似乎在强调这碗汤的价值。

其实他们只是一开始接受不了,但说开了,再加上饿了这么多天,好不容易吃上点有油水的东西,这是什么动物的肉就不是很重要了。

大部分人也只是一开始的时候接受不了而已。

李老汉放下烟锅,叹了口气道:“娃娃们,你们城里人讲究,可咱庄稼人看的是实在。这田鼠啊,专吃地里新粮,比家养的猪还干净哩!”

张师傅舀起一勺肉汤,在碗里晃了晃:“你们闻闻,这汤里俺放了八角、桂皮,跟国营饭店炖羊肉一个方子。要不是这光景,平常还舍不得这么金贵的调料呢。”

李强夹起一块肉,大口的吃了起来,在知青们惊恐的目光中细细咀嚼:“你们就当这是……山里的野味。野鸡野兔的肉一样,或者干脆不想它是什么肉,反正吃起来都一样。”

“再说,你们刚开始不知道这是地羊肉是田鼠的时候,吃的不也是挺开心的嘛!”

张凯作为知青代表,此时以身作则夹起一块,放进嘴里:“这也不是不能吃,肉挺嫩的,挺好吃的!”

有第一个就会有第二个,更何况前段时间真的是每天吃的都少,而干的活却一点都不少,清理房顶积雪,清扫道路积雪……吃的少,干的多,可以说都在饿肚子当中。

一个扎麻花辫的女知青突然抹了把脸,端起碗:“就当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体验吧。”她闭着眼吞下一块肉,喉头滚动了几下,终究没吐出来。

吃的时候没有去想它到底是什么肉。

“这汤还挺香的,其实味道还不错。”那名刚才带头找说法的男知青夹起一块肉,嚼了几口,像是在给自己鼓劲,又像是在安慰其他人,“要是不刻意想这是田鼠,这肉真的挺有嚼劲。”

“嗯,我也觉得。”另一个男知青跟着点了点头,“一开始确实觉得心里过不去,可尝尝吧,确实比我想的要好吃。”

“那谁,你还哭呢?”张凯指着那个还在抽噎的女知青,语气带着几分调侃,“大家都是知青,都得一起扛过去,别闹小情绪啦!”

那女知青擦了擦眼泪,勉强笑了笑:“好吧,我就当这是在体验生活了。”她端起碗,学着别人的样子,夹了一小块放进嘴里。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终都笑了,食堂里又热闹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