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样稀松 作品

第884章 向前,永不停歇(除夕快乐)

新书《万历:朕成了暴君》已上传签约,恳请老朋友多多支持。

………………………………………………………………………

春风吹拂,带来了泥土的潮味,以及花草的芬芳。

长长的车队行驶在宽阔平整的水泥路上,不时有骑兵奔驰而过,保障着皇帝的安全。

黄立没有坐马车,而是骑在马上,与随护的公侯勋将谈笑闲聊。

已经是神武二十年,按朱三太子的身份,他已经五十多岁。

实际年龄呢,他才四十多。

所以,虽然已是中年,却显得年轻。

身体也保养得不错,只是略有些发福。

“越来越懒了,朕这肚子都显出来了。”黄立笑着拍着肚子,一点也不羞愧。

李来亨和刘体纯都随护在旁,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家,白发白须,但精神还矍铄。

刘体纯哈哈笑着,捋着白胡须,说道:“万岁这么说,那微臣岂不惭愧?”

“万岁龙体康健,尚能骑马驰奔,微臣等却是老了。”李来亨不胜感慨,看向拉着缰绳的手,已经皱纹密布。

黄立摆手道:“只要心还年轻,就永不言老。”

扬鞭一指,黄立笑道:“前面便是辽河大桥,朕早想看看,大明第一座跨度超五百米的大桥。”

钢筋水泥的建筑技术不断提高,钢架梁的造桥技术也开始应用于实际。

这些还不算什么,沿途看到的民居,也多是砖瓦水泥结构,窗户都镶的玻璃。

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才是黄立最感欣慰的成就。

不说家家有马,牛驴骡的普及率也达到了七八成。

这距离黄立所定的小康标准,已经极为接近。甚至于,局部地区已经超过。

都得益于大明国力的增强,军队实力的强悍。

海外占领地的收益稳步提升,海贸蓬勃发展,为大明注入了充裕的钱粮。

于是,土地赋税就不断下降,惠及无数的耕种百姓。

现在,加上归化同化的异族,大明人口已经突破两亿四千万,离三亿顶多也就十来年的时间。

人口的大幅增长,使得海外占领地愈发稳固。

澳洲人口突破百万,北美的占领地,名为东贡府,人口也达到了四十万。

东贡府的军队现有五万,以东贡市(温哥华)为基地,正在不断向东向南拓展,面积已有数十万平方公里。

向南已经拓展到了后世的洛杉矶,现在则只是建起了小镇,人口有数万。

而十年中,本州岛的倭人归化同化的速度很快,已经具备了大量移民的条件。

消灭了历史、文字和语言的倭人,作为独立的民族,再有一两代人的时间,就会消逝于历史的长河。

至于另一个大敌——沙俄,已经丢失了西伯利亚的全部土地,退回到乌拉尔山以西。

即便如此,大明依然虎视眈眈,不时纠集起臣服的中亚小国,对沙俄进行蚕食打击。

三年前,也就是神武十七年(1682年),十岁的彼得成为新沙皇。

但彼得的异母姐姐索菲娅不甘心皇位旁落,鼓动沙皇御林军的射击军围攻了克里姆林宫。

在一些贵族的支持下,索菲娅又把天生迟钝的伊凡拥立为第一沙皇,由自己摄政。

彼得虽保留了第二沙皇的称号,但却被逐出莫斯科,迁往郊外的普列奥布拉伦斯基村居住。

在大明不断的压迫和打击下,沙俄被牵绊住了手脚,再不能像历史上那样扩张吞并。

而周边的敌对势力依然存在,沙俄想要强大崛起,困难重重。

在欧洲,法国因在遗产战争与法荷战争获胜而使其进入更大的军事扩张轨道。

其陆军实力欧洲第一,海军实力超过了英国和荷兰两国的总和。

因此,路易十四雄心勃勃,决定继续对外进行征服,以完成其称霸欧洲的梦想。

历史上持续九年的大同盟战争,已经露出了端倪,行将爆发。

这对大明,无疑又是一次机遇。

鉴于在法荷战争中,大明对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进攻,有助于法国。

也见识到了大明军力的强悍,路易十四派来秘使,希望缔结更加紧密的军事同盟。

黄立对此持审慎的态度,实在是对欧洲战事不感兴趣,巴不得打得两败俱伤,人脑子打出狗脑子。

他看中的是荷兰、英国的海外殖民地,特别是新大陆,是大肆扩张的良机。

所以,即便缔约,明军主要也是在美洲与英国佬和荷兰人开战。

荷兰肯定是法国的死敌,英国这个搅屎棍,也见不得法国称霸欧洲。

所以,黄立已经命令总参谋制定计划,要在美洲协助法军,并夺取英国佬的殖民地。

当时,法国的殖民地主要在罗亚尔港,以及魁北克地区。

而英国佬的殖民地则在纽约州、新英格兰,波士顿则是英国在北美的海军基地。

另一个战场是在印度,印度洋舰队的扩充,孟加拉明军的强大,已经足以趁机向英国东印度公司发起进攻。

与荷兰东印度公司一样,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实力还不算强大。

在得不到本土的支持时,明国海陆军可以轻易地击败对手,完成对印度的独家垄断。

欧洲开战,黄立还要观望下形势,再作决定。

但对于周边最后一个国家的征服,却将于明年开始。

安南的郑阮对峙还在持续,虽然停止了战争,但封建王朝的腐败却不可避免地愈演愈烈。

百姓民不聊生,纷纷逃往云南和湄公省。

黄立认为时机已到,不必再等什么西山三兄弟的揭竿而起。

云南、广西和湄公省三路出兵,再加上海军助战,一举可灭南阮北郑。

已经有大批越人归化同化,将成为最好的统治阶层。

他们引领着生活困苦的越人,效忠大明,也享受大明所带来的美好生活。

黄立勒住战马,望着前方的滔滔河水,以及横跨河面的大桥。

心中升起豪情,黄立扬鞭指点着,“有了辽河大桥,以后还会有长江、黄河大桥,天堑变通途,我大明将再迎腾飞之机。”

李来亨和刘体纯也是第一次看见这大桥,都是震惊又赞叹。

二十年的时间,蒸汽机终于进入到了实用阶段。

纺织厂、炼钢厂、矿山等等,正在逐渐更换动力源,节省了大量的人力。

火车也出现了,虽然还比较小,比后世游乐场的小火车大不了多少,也就能载个几十人观光游览。

但黄立有充分的自信,再过十年二十年,在他的有生之年,火车将成为主要的运输交通工具。

到时候大修铁路,有如动脉,将大明各地连结得更加紧密。

尤其是西伯利亚、南疆,有了铁路,便能经济腾飞,更能快速运兵,统治更加稳固。

大明率先进入蒸汽时代,将把西夷列强甩在身后,并引领时代潮头,成为世界学习昂仰的大国强国。

车辆停下,李云容、应盈等跟随东巡的妃嫔,在宫人的扶持下,走出了马车。

已经是中年妇女,却愈发显得雍容华贵。

看着面前的滔滔河水,以及横跨河面如长龙的大桥,纷纷发出惊叹之声。

东巡之后,还有西巡。

黄立要看看东北,要看看南疆,要看看新大明的壮丽河山,要看看大明子民的生活现状。

大皇子在欧洲留学,明年就能归国;

二皇子刚出发,到大明的海外占领地游历,不知几年方回;

老三则走陆路,先是本土,再从西南入缅甸,到孟加拉转一圈。

老四老五年纪稍小,再过三五年,也要被派出去游历,增长见识。

至于自己的继承人,黄立还没有最后确定。

但为了安抚臣民,他还是宣布已立储,圣旨就在乾清宫的匾额之后。

明朝乾清宫的匾额上是“敬天法祖”四个字,清朝顺治给改成了“正大光明”。

黄立则重立匾额,八个字“开拓进取,以民为本”。

“再活五百年肯定是不可能,但朕少说还能再活个二三十年。”

“有这二三十年的时间,大明不成为世界最强,白瞎了朕这穿越的头脑。”

黄立对于身后事并不太担心,他的开拓进取、奋进不息,就是给儿孙打下的牢固基础。

澳洲两三个,美洲两三个,纵是没能继承皇位,黄立也给儿子们安排好了。

当然,这也是有条件的,不能是无能之辈。

如果不堪用,就留在本土终老吧!

黄立走到自己的女人跟前,笑着说道:“走吧,陪朕过河。”

说着,一手揽起一个,又回头招呼随行众将,“走,随朕过河。”

众将纷纷应承着,跟在皇帝身后,看着那高大的身影左右又有红绿相衬,一步步地走上了大桥。

“这桥挺长啊!”李云容挽着皇帝,惊叹道:“大明最长的桥吧?”

“以后还会有更长的,更高大的。一层走火车,一层走车辆行人。”黄立哈哈笑着,“再宽的江河,也能变成通途。”

应盈笑道:“臣妾跟着万岁走,再长的桥也有尽头,再宽的河也挡不住前进的脚步。”

“不仅你们要跟着朕走。”黄立回头看了一眼,自信又骄傲地挺着胸膛,“这些官将,还有大明的子民,都要跟着朕,永远向前,绝不停歇。”

桥已到尽头,眼前又是一片宽阔。

远处有山林,近处有跪拜山呼的行人百姓。

“万岁,万岁,万万岁!”

听着这山呼之声,黄立抬起了手,向着他的子民轻轻挥动。

一身明黄,如同一面飘扬的旗帜,映现在众人面前,让他们心旌激荡,不得自已。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