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服务员笑着回答:“感谢您的夸奖!我们一直都以诚信为本,希望能给每位顾客带来最好的体验。”

在这场激烈的商业竞争中,王建业凭借着果断的决策、坚定的诚信原则和巧妙的应对策略,不仅成功击退了同行的恶意竞争,还让王氏分店的名声更加响亮。

在一个宁静的夜晚,王建业站在店门口,望着灯火通明的街道和店内热闹的场景,心中感慨万千。

他深知,商业竞争充满了挑战和陷井,但只要坚持诚信经营,以顾客的需求为导向,就一定能在困境中脱颖而出。

“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困难,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坚守初心,就没有什么能打倒我们。”

王建业抬头仰望星空,目光坚定,仿佛看到了王氏分店更加美好的未来。

随着王氏分店的名声越来越大,慕名而来的不仅有本地的食客,还有许多外地人。

店铺的规模逐渐显得有些局促,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客流量。

王建业陷入了沉思,他决定寻找更大的店面,扩大经营规模。

在寻找店面的过程中,王建业遇到了各种问题。

有些地段虽然人流量大,但租金高昂,成本压力巨大;有些店面的格局不太理想,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改造。

“这个店面位置倒是不错,可惜租金太贵了,我们目前的利润恐怕支撑不住。”

王建业的助手小李看着一处店面,皱着眉头说道。

王建业仔细打量着店面,思索片刻后说:“租金确实是个问题,但这个地段潜在的顾客多,如果经营得当,应该能收回成本并盈利。

我们再仔细算一下各项成本,看看有没有优化的空间。”

经过一番核算和评估,王建业最终选定了一处店面。

这是一座位于繁华商业地段的三层小楼,店面宽敞明亮,周边交通便利。

然而,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

新店的装修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

王建业既要保证装修质量,又要控制成本,还要确保不影响老店的正常经营。

装修期间,王建业每天都会到新店查看进度。

他戴着安全帽,在一堆建筑材料和施工人员中穿梭,认真检查每一个装修细节。

“师傅,这个吊顶的造型一定要做好,要体现出我们店的特色风格。

还有这些电线的铺设,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能有任何马虎。”

王建业对施工师傅们叮嘱道。

施工师傅们纷纷点头:“王老板您放心,我们一定按照您的要求做好。”

在装修的同时,王建业还着手准备新店的人员招聘和培训工作。

他希望新员工能尽快熟悉店里的经营理念和服务标准,和老店的员工形成良好的团队。

“这次招聘的新员工,一定要有亲和力,服务意识要强。

我们要给新员工进行系统的培训,让他们明白我们店的诚信经营理念是最重要的。”

王建业在管理层会议上强调道。

随着新店开业的日子越来越近,王建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他不仅要操心装修进度、人员培训,还要考虑开业宣传等诸多事宜。

“王老板,开业宣传方案我们已经做好了,您看看怎么样”策划人员小张拿着一份厚厚的方案递给王建业。

王建业认真翻看了方案,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这个宣传重点不够突出,我们要把食材新鲜和诚信经营这两个特点重点宣传出去。

还有,宣传的渠道可以再拓宽一些,除了传统媒体和网络平台,我们也可以考虑和一些周边商家合作,进行联合推广。”

终于,在经过数月的努力后,新店顺利开业了。

开业当天,店门口张灯结彩,锣鼓喧天。

巨大的拱门、五颜六色的气球和热闹的舞狮表演吸引了众多路人的目光。

店内座无虚席,顾客们对新店的环境赞不绝口。

“哇,这家新店好宽敞、好漂亮啊!而且还是一样的新鲜食材,一样的好味道。”

一位老顾客满意地说道。

“是啊,王老板真是有魄力,把店越开越大了。

我们以后又有新地方吃饭啦!”旁边的一位顾客附和道。

在忙碌的开业现场,王建业看着热闹的场景,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知道,这只是一个新的起点。

在未来的商业道路上,还会有更多的挑战和机遇等着他,但他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继续坚守诚信经营的理念,书写属于王氏分店的辉煌篇章。

随着新店的成功开业,王氏分店的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然而,树大招风,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

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不良商家开始假冒王氏分店的名号,在其他地方开设仿制店面,试图鱼目混珠,欺骗消费者。

这些仿制店面的食材质量参差不齐,服务也毫无标准可言,给王氏分店的声誉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王建业得知这个情况后,十分震怒:“这些人居然敢冒用我们的招牌,损害我们的声誉,必须采取措施制止他们!”他首先联系了工商部门,详细说明了情况,并提供了相关证据。

“工商同志,我们王氏分店一直秉持诚信经营的原则,可现在这些假冒店面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声誉和顾客的信任。

希望你们能帮忙查处这些违法商家。”

王建业焦急地对工商部门的工作人员说道。

工作人员安慰道:“王老板,您放心,我们会立即展开调查,依法处理这些违规行为。”

同时,王建业通过店铺的社交媒体账号、店内海报等渠道发布声明,提醒顾客注意辨别正宗的王氏分店,避免前往假冒店面消费。

“亲爱的顾客朋友们,近期出现了一些假冒王氏分店的店面,请大家认准我们的官方地址和标志,不要被误导。

我们只在连云港新浦街和[新店地址]设有分店,其他均为假冒。”

声明在网上发布后,引起了顾客们的广泛关注。

一位顾客在网上留言道:“王老板,你们一定要严惩这些假冒者,我们信任你们,可不想被那些假冒的店骗了。”

王建业回复道:“感谢您的关心和支持,我们一定会维护好品牌声誉,给大家一个放心的消费环境。”

经过工商部门的深入调查和严厉打击,许多假冒店面被依法取缔,王氏分店的声誉逐渐恢复。

在这个过程中,王建业也意识到品牌保护的重要性。

他开始着手申请商标注册,为王氏分店建立起更完善的法律保护屏障。

“商标注册后,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品牌,防止别人冒用。

这是我们长远发展的必要措施。”

王建业对团队成员说道。

在努力解决外部问题的同时,王建业并没有忽视店内的管理和品质提升。

他持续加强对食材供应链的把控,亲自与更多优质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无论新店老店,都能使用到最新鲜、最优质的食材。

“供应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我们菜的品质,我们要严格筛选,不能有丝毫马虎。”

王建业在采购部门会议上强调道。

在服务方面,他定期组织员工培训,邀请专业讲师传授最新的服务技巧和理念,力求为顾客提供更加贴心、周到的服务。

“顾客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要让每一位顾客都感受到家的温暖。

大家在服务过程中,要注重细节,用心去关心顾客的需求。”

王建业在员工培训大会上说道。

随着一系列措施的实施,王氏分店重新赢得了顾客的信任和喜爱。

不仅本地的回头客越来越多,外地游客也纷纷慕名而来,店门口常常排起长龙。

在一个繁忙的周末,一位来自bj的游客走进店里,兴奋地说:“我在网上做了好久攻略,都说你们家是连云港必吃的餐馆。

今天终于来尝尝啦!”服务员热情地招呼道:“欢迎您远道而来!我们店保证让您吃得满意。”

这位游客品尝完菜品后,赞不绝口:“真的太好吃了!食材新鲜,味道正宗,服务也超棒。

回去我一定要推荐给身边的朋友们。”

王建业在旁边听到游客的称赞,心中满是喜悦:“这就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只要我们一直坚持做好品质和服务,就能赢得顾客的认可。”

……

九十年代中期,南通南大街依旧散发着古朴与繁华交织的独特韵味。

街边的店铺鳞次栉比,木制门窗透着岁月的斑驳,招牌在微风中微微晃动,发出清脆的声响。

街头巷尾弥漫着各种各样的香气,有糕团店的甜蜜芬芳,也有小吃摊的诱人烟火味。

就在这条热闹的街道上,王建业怀揣着满腔的热情与期待,开设了一家充满徐州特色风味的分店。

开张那天,阳光慷慨地洒在店门口,崭新的招牌熠熠生辉,鞭炮声噼里啪啦地响着,碎纸屑像红绸一样散落在地上。

王建业站在店门口,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他身着整洁的中山装,不停地向过往行人招手,邀请他们进店品尝来自徐州的美味。

店内装修简单却不失特色,墙壁上挂着几幅徐州的风景画,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服务员们精神饱满,随时准备迎接顾客。

然而,现实却如同一盆冷水,无情地浇灭了王建业的热情。

照搬的徐州特色菜在这里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冷遇。

南通人饮食口味偏甜鲜,喜欢食材本身的清淡与鲜美,对于徐州菜那种浓重的盐酱风味,实在是难以接受。

开业后的首日,店里冷冷清清,服务员们站在空荡荡的店里,眼神中满是失落与迷茫,偶尔有几个人进店,看了看菜单,皱皱眉头就转身离开了。

开业首周,情况并没有好转,日均客流量不足 20人。

店里显得格外冷清,桌椅空置,灯光都显得有些寂寥。

王建业心急如焚,他在店里来回踱步,眉头紧锁,内心充满了焦虑与困惑:“为什么同样受欢迎的徐州菜,到了南通就无人问津了呢”隔壁老字号“四宜糕团店”门前却是另一番景象。

这家店传承多年,口碑极佳,门前总是排着长队。

店里飘出的甜香和人们的欢声笑语,与王建业冷冷清清的餐馆形成鲜明对比。

“四宜糕团店”的伙计们偶尔会望向王建业的徐州菜馆,忍不住露出一丝轻蔑的笑容。

其中一个瘦高个伙计,穿着干净利落的围裙,倚在门口,对着身边的同事扬了扬下巴,大声说道:“北边来的那店,天天都没什么人,还卖那些重盐重酱的玩意儿,哪比得上我们的文蛤饼啊!”旁边的同事听了,忍不住笑了起来:“就是,咱南通人就喜欢这鲜甜的口味,那些咸得发苦的菜,谁会爱吃呀!”这话正好被路过的王建业听到,他的脸瞬间涨得通红,心中既愤怒又不甘:“难道我的徐州菜在这里就真的没有出路了吗”为了找到问题的根源,王建业决定带着厨师团队深入南通的大街小巷,了解当地的饮食风俗。

南通的清晨,阳光柔和而温暖,洒在青石板路上,泛出淡淡的光泽。

王建业和厨师们走在街头,看着一个个早点摊前排满了人,人们手中拿着热气腾腾的面食,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看,南通人早餐这么喜欢吃面食,我们是不是可以从这方面入手”王建业指着那些热闹的早点摊,兴奋地对厨师们说。

厨师们纷纷点头,眼中闪烁着希望。

他们走进一家又一家早餐店,点上当地特色的面食,细细品尝,还不时与老板攀谈。

“老板,你们这面味道真不错,能跟我们说说制作的窍门吗”王建业微笑着询问一位早餐店老板。

老板热情地回答:“我们这面啊,讲究一个鲜字,汤要用骨头和鲜鱼一起熬,再配上点虾籽,味道那叫一个鲜美。

面条也要选好,煮出来才劲道。

你们是外地人吧怎么对这感兴趣”王建业赶忙解释:“我们在这开餐馆,想了解了解当地的口味,融入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