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

经过连续半月的走访,王建业和厨师团队收获颇丰。xa°如(a文_网|`* ?无e错?:内?容+

他们发现,南通人不仅早餐喜欢吃面食,而且对于鲜甜口味的偏好贯穿一整天的饮食。

看着手中记录得密密麻麻的本子,王建业心中有了主意:“咱们把徐州辣汤改良一下,改成鲜甜口味,再搭配上现制的蟹黄包,说不定能打开市场。”

厨师长听了,有些犹豫:“王老板,可这辣汤的传统口味改了,还是徐州菜吗?”王建业坚定地说:“要想在这里立足,就得做出改变。

我们要在保留特色的基础上,迎合当地口味,这才是生存之道。”

在店里的厨房里,一场菜品改良的“战斗”打响了。

厨师们围在锅台前,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改良的方案。

“辣汤里咱们把辣椒和大量的盐减少,加入鲜美的虾籽、蟹粉和少量的糖,提提鲜味和甜味。”

王建业一边说着,一边盯着锅里的汤,眼神专注而期待。

厨师们按照方案一次次尝试,不断调整配料的比例。

经过多次试验,一锅全新口味的辣汤终于诞生了。

王建业轻轻舀起一勺,缓缓送入口中,先是一股鲜美的味道在舌尖散开,接着淡淡的甜味萦绕其中,口感丰富而和谐:“就是这个味道,终于成功了!”他兴奋地喊道。

蟹黄包的制作也经过了精心改良。

选用南通当地新鲜的螃蟹,蟹肉蟹黄饱满肥美。

厨师们将蟹黄与新鲜的猪肉馅巧妙融合,加入适量的葱姜汁去腥,还特别调制了一种鲜甜口味的酱汁,在包子蒸熟后刷在表面。

当第一个蟹黄包出锅时,金黄的外皮散发着诱人的光泽,咬一口,汤汁四溢,鲜甜的味道瞬间在口中绽放。

不仅如此,对于徐州特色的把子肉,王建业也下了一番苦功夫。

经过不断的尝试,他们决定改用南通本地的酱油慢炖把子肉。

这种酱油颜色浓郁,味道醇厚,带着一丝天然的甜味。

炖煮过程中,王建业还让厨师加入当地新鲜的笋干,笋干独特的清香和鲜甜完美融入到肉中,中和了原本的厚重咸味。

新菜品推出的那天,王建业早早地站在店门口,心中既紧张又期待。

店里重新布置了一番,干净的餐桌铺上了崭新的桌布,墙上多了一些南通本地的风景装饰画。_3\3*k~s¢w·.\c¢o¨m_

服务员们热情地招呼着每一位进店的顾客:“欢迎光临,今天我们推出了全新口味的菜品哦,快尝尝!”起初,顾客们将信将疑。

一位头发花白的南通老大爷走进店里,看着菜单上的新菜品,皱着眉头问:“你们这改良的徐州菜,味道能行吗?别还是那么咸啊。”

王建业笑着回答:“大爷,您放心!我们专门为南通的朋友们做了调整,保证合您的口味。

您就尝一次,如果不满意,这单我请!”老大爷被王建业的诚意打动了,点了一份改良后的辣汤和一个蟹黄包。

当菜品端上桌时,老大爷先是闻了闻,一股浓郁的鲜美气息扑面而来:“嗯,闻着还挺香的。”

他轻轻咬了一口蟹黄包,汤汁顺着嘴角流出,鲜甜的味道让他眼睛一亮:“哎呦,这包子味道真不错,跟以前吃的还真不一样。”

接着又喝了一口辣汤,忍不住竖起大拇指:“这辣汤也好喝,鲜得很,一点也不咸了。”

随着越来越多顾客的尝试和认可,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开了。

南通本地的食客们纷纷慕名而来,店里渐渐热闹起来。

起初还是三三两两,后来人越来越多,门前开始出现排队的现象。

王建业站在店门口,看着排起的长队,心中感慨万千,眼眶微微湿润:“终于成功了,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

随着生意越来越红火,王建业没有满足于现状。

他深知要在南通长期立足,不仅仅是菜品改良就足够了,还需要深入了解南通的文化,将徐州和南通的文化更好地融合在餐馆经营中。

王建业开始积极参加南通当地的文化活动,去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民俗和传统艺术。

在一次南通地区的民俗展览会上,他看到了精美的蓝印花布,那些质朴而富有韵味的图案深深吸引了他:“如果把蓝印花布的元素运用到餐馆装修中,一定能让顾客更有亲切感。”

回到店里,王建业与设计师沟通,将店内的部份装饰换成了蓝印花布做的窗帘和桌布。

墙壁上还挂了几幅展现南通水乡风光的油画,与徐州的风景画相得益彰。

这样一来,店内既保留了徐州的豪爽质朴,又充满了南通的温婉秀丽。

在服务方面,王建业也要求服务员们了解南通的方言和习俗。

他专门请来了当地的语言老师,教服务员们一些常用的南通方言。~看!书~屋/ _免+费/阅¨读′

“您好,欢迎光临,今朝想切嗲(今天想吃点什么)?”服务员用不太熟练但充满热情的南通话招呼着顾客。

随着文化融合的深入,顾客们对餐馆的认同感越来越高。

有一次,一位南通本地的作家来到店里用餐。

用餐结束后,他感慨地对王建业说:“王老板,我以前对徐州菜不太感兴趣,但你们不仅把菜品改良得符合我们南通人的口味,还在店里融入了这么多南通的文化元素,这真的很难得。

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家餐馆,更是徐州和南通文化交流的一个窗口。”

听到这样的评价,王建业心里暖暖的:“感谢您的肯定,我希望通过这家店,让南通的朋友们了解徐州,也让徐州的文化和南通的文化在这里相互交融。”

然而,生意火爆的同时,也引来了一些同行的嫉妒。

周围有些餐馆为了竞争,暗中使用一些不正当手段。

比如有的餐馆恶意降低价格,试图抢夺客源;还有的在网上发布一些不实的言论,抹黑王建业的餐馆。

王建业面对这些挑战,并没有慌乱。

他坚信只要坚持品质和文化特色,就一定能战胜困难。

“我们不能被这些负面的东西影响,只要我们的菜品始终保持高质量,文化融合做到位,顾客最终还是会选择我们的。”

王建业在员工大会上坚定地说。

为了应对价格竞争,王建业与供应商协商,在确保食材品质的前提下,降低采购成本。

同时,他推出了一些优惠套餐,吸引更多顾客。“我们要让顾客觉得,在我们这里既能品尝到美味的融合菜品,又能享受到实惠的价格。”

对于网上的不实言论,王建业让员工及时收集证据,并通过法律途径维护餐馆的权益。

“我们不能姑息这些恶意抹黑的行为,一定要让事实说话。”

在这场竞争中,王建业的餐馆凭借着优质的菜品、独特的文化氛围和诚信的经营,不仅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吸引了更多的顾客。

许多外地人来到南通,也会专门慕名来品尝这家融合了徐州与南通风味的餐馆。

一位从上海来的游客在品尝完菜品后,兴奋地对王建业说:“我一直听说南通有很多特色美食,没想到在这里还能品尝到这么独特的融合菜。

这种把徐州和南通风味结合得恰到好处的菜品,真的太棒了!”王建业笑着回答:“感谢您的喜欢,我们希望每一位来到这里的顾客都能体验到不一样的美食文化之旅。”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建业的南通分店逐渐成为南通南大街的一张名片。

每天店里门庭若市,充满了欢声笑语。

餐桌上,人们品尝着美食,交流着对不同文化的感受和理解。

王建业站在店里,看着这热闹的场景,心中满是欣慰:“当初的艰难没有白费,现在我做到了让徐州和南通的文化在这个小小的餐馆里和谐共融,未来我还要把这种融合做得更好。”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店里相对清闲,王建业坐在角落里,回忆着这一路走来的艰辛与汗水。

从最初照搬徐州特色菜的无人问津,到历经挫折后的不断改良,再到如今的成功与受欢迎,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

“餐饮之路虽然困难重重,但只要怀揣着决心和信念,敢于创新和改变,就能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王建业自言自语道。

此时,一位年轻的服务员走过来,手里拿着一本顾客留言簿,兴奋地说:“王老板,您看看这本留言簿,好多顾客都写了对我们餐馆的夸赞,还有人建议我们可以再增加一些南通特色的甜品呢。”

王建业接过留言簿,仔细翻阅着。

每一页都写满了顾客真挚的话语和宝贵的建议:“这家店改变了我对徐州菜的看法,没想到可以和南通的口味融合得这么好。”

“希望能一直保持这样的品质,以后还会常来。”

看到这些留言,王建业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同时也意识到责任重大:“顾客对我们的期望很高啊,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要继续努力,做出更多符合大家口味的菜品。”

于是,王建业又开始思考如何开发更多南通特色的甜品来丰富菜单。

他四处拜访南通当地知名的甜品师傅,虚心请教,努力学习各类甜品的制作工艺。

“师傅,听说您做的薄荷糕在南通可是一绝,能不能教教我怎么做啊?”王建业诚恳地向一位老甜品师傅询问。

老甜品师傅看王建业态度谦逊,便热情地回应:“小伙子,这薄荷糕啊,重点就在选料和蒸制的火候上。

薄荷要选新鲜的,糯米粉和粳米粉的比例也有讲究……”老甜品师傅详细地讲述着制作步骤,王建业认真地记录下来,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经过多次试验和调整,薄荷糕、缸爿等南通特色甜品被端上了餐馆的餐桌。

这些新菜品一推出,立刻受到了顾客们的喜爱,为餐馆增添了新的亮点。

随着南通分店的生意越来越稳定,王建业又开始有了新的想法。

他想把这种文化融合的成功模式推广到其他城市,让更多地方的人们品尝到徐州和当地特色融合的美食。

“我相信,这种美食文化融合的方式一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我要带着它走向更多的地方。”

王建业信心满满地说。

在准备拓展业务的过程中,王建业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

寻找合适的店面、招聘和培训新员工、了解不同地方的市场和口味……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挑战,但他并没有退缩。

“这是一个新的征程,虽然困难重重,但我有信心克服。

就像当初在南通开店一样,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成功的。”

王建业常常这样鼓励自己和团队的成员们。

在与团队成员们讨论拓展计划时,大家各抒己见,气氛热烈。

“王老板,我们去新地方开店的话,一定要提前做好市场调研,充分了解当地的口味和消费习惯。”

一位经验丰富的经理说道。

王建业点头表示同意:“没错,这是关键。

我们可不能再犯刚在南通开店时的错误,要提前准备好应对策略。”

随着筹备工作的推进,王建业经常奔波于各个城市之间,考察店铺位置、洽谈合作事宜。

每到一个地方,他都深入街头巷尾,了解当地的饮食文化。

终于,经过一番努力,王建业在周边的一座城市开了第二家文化融合的餐馆。

开业那天,和在南通一样,热闹非凡。

新店不仅继承了南通分店的特色,还融入了当地的文化元素,推出了一系列符合当地口味的融合菜品。

新店里,顾客们对这些独特的菜品赞不绝口:“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吃到这么独特的美食,这种融合的创意真的太棒了!”

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王建业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

他始终坚持用高品质的食材,保证每一道菜品的质量。

他频繁地与供应商沟通,严格把控食材的采购环节。

“张老板,这批食材的质量可得保证啊,这关系到我们餐馆的声誉。”

王建业严肃地对供应商说道。

供应商赶忙回应:“王老板,您放心。

我们一直都很重视质量,绝对不会给您出问题的。”(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