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贰郎 作品

第100章 风口来了,无脑跟进(3)

龙猫工业是在官网上开通了预购通道。

得益于前期的工作做的好,几个重要的一线城市,还有重点推广的三四、五六线城市都找到了合作的代理商。

不少北方的城市、县级市,龙猫工业还拆借了部分资金搞了一些直营店。

车友、网友等想要在官网上支付定金,提前预购也是遵循就近原则。

智能系统会根据车友、网友的求购需求,推荐距离最近的三家门店,或是代理商或者是直营店。

通常来说汽车这种家用大件,支付定金的预购订单是不能随意退订的。而且定金是车款的30%,也就是最少也需要2万元。

市场的反馈不错。

截至3月26日15:00,高强就收到ai管家傻妞统计的数据,5个小时的预购订单多达5000辆,而且呈现递增的趋势。

龙猫乐miniev没有跟银行合作开通分期付款的业务,高强觉得大多数的分期付款会让消费者承担更高的代价,还是一口价销售比较合理。

裸车的价格上不存在让利的空间,但附加内饰、功能等可以酌情配合营销做促销。

一般来说,产量、产能扩张就会平摊、拉薄生产的成本。

根据ai管家傻妞的计算,若是月产量在1万辆以上,那么整辆车的硬件成本能降低15%左右。

月产量在5万辆以上,那么整辆车的硬件成本能降低35%左右。

要是月产量破10万辆,年产就会轻松破百万辆,届时整辆车的硬件成本能降低50%左右。

换句话说,对于制造业来说,尤其是汽车制造,卖的越多,产量越高,赚的自然是盆满钵满。

减配版的龙猫乐miniev裸车的下生产线的成本价是3万,加上杂七杂八的专利税、设备折旧费、人工费、厂房租赁、营销推广等等费用总体成本在4万左右。

减配版的龙猫乐miniev的毛利润约有39%,这就是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利润优势。

换成燃油汽车,光是燃油发动机的各项专利,都需要再次划扣掉19-25%。

一般来说,合资燃油车企卖一台燃油车的利润也就在15%-20%之间。

这也是炎国国内的车企为何眼见龙猫工业异军突起,却并不当作真正竞争对手的原因。

最大的原因就是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利润优势很大,几乎是燃油车的利润的2倍。

个别车企甚至有信心做到3倍以上的利润。

因为汽车是由200多个大的组件拼凑而成,可以动手脚的地方很多。

只要不直接影响整体的安全性能、稳健性,这些个别车企都敢去偷工减料。

每一家车企都是奔着年销量百万台去做的。

车企是有一定的投资门槛的,没有百十亿的资金盘根本玩不转。

因此,汽车的利润在整个制造业也是偏高的。

手机制造业的利润经过多年市场的充分竞争,除了高端机,像中端手机的利润也就是几百块,低端手机的利润也就是百元。

唯有汽车的净利润一直保持在15%-20%。

现在龙猫工业横空出世,携带着重磅的车型龙猫乐miniev全球宣发上市。

未来带给加入这个新能源电动汽车赛道的小伙伴们,利润能达到39%以上,这是非常了不得。

汽车市场的容量是有限,但新能源电动汽车具有一些燃油车不可比拟的非对称优势。

例如:价格优势。

没错,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硬件成本可以比燃油车节省大约1/3,这就让新能源电动汽车在价格比较上占据很大的优势。

只要强强联合,让新能源电动汽车在炎国国内形成好口碑,那么新能源电动汽车必然大卖。

大卖必然会产生挤兑,首当其冲的就是那些杂牌的电车,还有以节能、环保、省油著称的小东洋省油系列汽车。

燃油车跟电动汽车谈环保?呵呵!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央媒没有直接点名龙猫乐miniev,但也从侧面夸赞了新能源电动汽车的一些优点、好处。

预购订单多达5000辆,已经充分的说明,龙猫工业的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

毕竟,大多数的预购用户只是看了部分发布会、媒体宣传的一些防撞独特性、短视频平台的一些测评博主、车友的一些评价。

当然,也不排除有那么不少的一部分都是国内的车企让员工匿名购买的。

目的嘛,简单就是想参考、参考,模仿一二,抄作业毕竟才是肉眼可见的、提升效率最高的手段。

毕竟龙猫乐miniev已经通过发布会成名,想来里面蕴涵可圈、可点的技术不要太多。

哪怕有些技术不能直接用,但可以寻找平替的技术,实在找不到那就请求技术授权呗。

...

...

抄作业丢人吗?

抄袭海外那是真抄袭不动,因为各种专利套娃等着你。

但,抄写龙猫工业的作品,问题不是很大。

山寨文化盛行的时候,早就养了一批专门打官司的律师,原则上就是该抄抄,后面等有了法院追诉结果也就是是一两年之后的。

主要还是,山寨很多时候具备很强的隐蔽性,非专业人士都很难看出来。

其实不单单是在汽车圈子里,大家互相的抄袭。

就是在手机圈,相互抄袭,模仿一些金点子也是常有的事情。

国内市场主打的就是一个先发优势。

至于后面被抄袭,也就是象征性的抗议两句。

最后的结果,必然是法律是公正且正义的。

该交罚金的交罚金,该支付专利费的支付,但企业确实已经实打实吃上了技术红利的蛋糕,这就行了。

只要收益大于付出,山寨为何不搞?

...

手机浓缩的诸多的黑科技咱们的确搞不太明白。

但,汽车不同啊。

电动汽车更是放大后的电动玩具。

简单来说就是电机+一组电池包,其他的汽车配件生产线都是现成的。

对于国内传统车企来说,生产燃油车都不费劲,搞更简单的新能源电动汽车也是轻松写意。

甚至,国内不少的农机厂、三蹦子机械厂都有些心动。

轿车的车型这些农机厂、三蹦子机械厂没有资格生产,但魔改成电动的,难度真的很低、很低。

例如:超级简配版的电动三轮车、电动微耕机、电动...

反正只要轮子不搞四个,就行。

还是在经营许可的范围。

锂电池咱农机厂、三蹦子机械厂确实搞不明白,但铅酸电池、铁镍电池...还是能平替的。

续航差就差,咱主打的就是乡下市场,随处都可以扯线充电,便宜就是硬道理。

龙猫工业的新旗舰车型发布会结束后,国内诸多的燃油车企也迅速的成立了专项攻坚小组,力求用最快的速度搞出似模像样的电动汽车。

那些搞手机的厂商都可以半路插足,搞起新能源电动汽车。

他们这些传统的车企搞不定新能源电动汽车的话,指不定要被消费者给嘲笑。

那些搞手机的厂商小咪科技、石锤科技...等,都不是善茬。

既然,他们战略布局新能源电动汽车,那就说明新能源电动汽车一定具备良好的销售前景。

最主要的就是熊猫科技作为龙猫工业的技术后盾,那就是说,风口来了!

无脑跟进就行。

有现成的技术储备,抄袭不了,就花钱买授权呗,多大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