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惊讶的发现这款龙猫乐miniev将极简风应用到了极致,甚至他一时间竟然找不到车门。
翻看了一会使用说明书才发现,车门是利用空间折叠技术隐藏起来的,找到对应的区域,拿出磁感应特制的钥匙,如同刷门禁卡一般,轻触了一下后。
隐藏的车门把手才从隐藏的空间内弹了出来。
此时,可以选择传统的插钥匙拧动开车门。
也可以选择用手机扫码、刷脸认证解锁车门。
还可以选择指纹解锁车门。
马克感叹了下,这些细节之前在发布会里可没有详细的解说。
马克好奇的选择刷脸认证解锁。
掏出手机,用威信扫描后进入威信小程序,跳转到注册认证界面...
一番操作下来,2分钟后搞定。
“咔嗒!”
一声脆响,马克就知道车门已经解锁了。
打开车门后,马克就看到了一张温馨提示卡。
提示卡显示,除了可以用磁感应特制的钥匙刷出隐藏的车把手外,还支持九宫格画线认证,不过需要事先的录入。
同样的启动汽车的方式也有3种,钥匙制动、按钮制动、ai助手小龙语音制动。
抱着好奇的心,马克选择了语音制动。
“小龙、小龙!”
“我在。”
“帮我启动车辆!”
“由于你是第一次驾驶车辆,并没有收录你的语音库,也没有认证。请先认证。”
...
1分钟后,刷脸认证成功。
“请录入你需要的指令。”
“小龙,小龙,启动车辆。”
“好的!正在进行初始化,过程需要3秒的时间...”
马克注意到,车前窗的位置上蹦出一个憨态可掬的、3d卡通形象的龙猫。
马克尝试用手去挑逗,却摸了个寂寞。
“请问马克先生,是要启动互动模式吗?”
马克来了兴趣道:“启动!”
于是,3d卡通形象的龙猫身上多了一圈光环,光环里有了一些互动的图标可以如同触摸屏一般进行操作。
排行第一的就是车辆自检。
随后依次是灯光、电量监测...宠物模式。
3秒的时间转眼即过。
一股萌哒哒的电子合成声音说道:“车辆已经完全启动,各项功能检测无异常。”
ai智能一直是熊猫科技最擅长的,移植到到车载的平台内依旧能够完美的适应。
龙猫工业生产的龙猫乐miniev也算是有不错的人工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想要进一步的提升互动,需要进行升级ai智能包、硬件芯片也要升级。
俱乐部的龙猫乐miniev车型是标准通用款的ai随车智能。
让马克有些惊艳的是,他能手动操作的各个按钮几乎都可以通过跟ai智能小龙语音交互来完成。
诸如:开启左转向灯、打开车窗、关闭车窗、打开雨刷器、开启暖气、开启冷气...
语音操作看似很科幻,其实也就那么回事,多加载一个语音控制模块的事情。
其实车载的龙猫小龙,跟熊猫科技旗下智能手机用到的智能ai是一个核心,不同的是皮肤不太一样,应用场景略微有些差异而已。
龙猫智能管家小龙还继承了一个优点,那就是一旦打开车门就默认激活待机状态,别看车子表面并未完全启动,实际基础的语音控制系统都已经处于打开模式。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能够极大的增强用户的语音互动操作体验,缺点也就那就是待机状态也是需要消耗一定的电量的。
但,汽车的电池包的电容量很大,因此智能管家ai系统的待机消耗的那点电量可以忽略不计算。
其实电车本质上通了电就能直接开着跑。
但,为了让用户保持、延续驾驶车辆的安全。
通常还是要进行必要的仪式,就如同上班需要有打卡的动作一般。
启动,车辆也需要进行一定的操作仪式。
可以是扭动钥匙、可以是按下一键启动按钮、可以是语音互动操作,总之得经过一个“二次确认”的安全流程。
这个细节看似无用,实则可以防止用户因各种粗心大意,导致意外的交通事故。
甚至,龙猫乐miniev还贴心的准备了家长控制模式。
也就是ai助手一旦监测到儿童、未成年在驾驶室的位置,车辆是锁定状态,孩童触碰任何的按钮都是无效的。
至于语音互动操作,出发点是为了满足一些用户的特殊场景应用需要。
例如:需要专心开车时,接打电话、发送短信。
紧急情况下,可以通过语音操作来执行可以一些特殊的指令。例如,新手司机一紧张错把油门当刹车,就可以通
过语音指令强制刹车。
当然,还有其他的用途,例如满足年轻潮男、潮女的个性化需求,利用语音互动装13,也是语音互动存在的一部分意义。
在科幻片中,经常能看到、听到牛x的科幻车辆或者飞行器都具备所谓的系统自检语音播报功能。
好像很奢华、牛x、科幻...
实际上,通过仪表显示盘一眼也能看出个大概。
本质上是为了突出影视剧中的科幻色彩杜撰出的新词汇,为的就是满足某些人的恶趣味。
当然,也不可否认,在某些特殊的场景的确通过语音播放会更便捷一些。
传感器的普适性越来越强,品类也诸多,这样也为车辆安全系统自检提供更多的便利。
车胎的胎压异常、电机异常、电池包异常、线控系统异常....各种异常都可以通过车辆的全面安全自检来完成。
语音播报提醒可能针对性更强一些,毕竟并不是所有驾驶员开车都带脑子,上车第一件事就是检查各个仪表、车况是否正常的。
有些新手司机主打的就是一个字莽。
脑子是好东西,但有些人就是不带,怎么办?
因此电子合成的语音播报就有了用武之地,闲来无事就给车辆做一次全身的自检。
仪表盘上显示各色的故障灯,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没有语音播报来的那么直白。
驾驶员的肉眼自检升级为ai智能车辆安全系统自检,只是应用了一些传感器+芯片,就让科幻感直接提拉到max。
至少,目前的燃油车、还有特斯拉都没有能集成这个自检功能。
马克还是比较欣赏这个小小的改动的,他敏锐的察觉到这也是商业竞争的一部分,打算回头就给自己家的奔驰车给加载上车辆安全系统自检。
传感器跟智能芯片才值几个钱,但多了这项功能后,车辆的安全系数就是上一个台阶。
毕竟,日常的琐事足以将一个人忙到头昏,绝大部分人是很少会主动去检查各个仪器仪表的状态,哪怕这个动作其实耽搁不了太久的时间,但人性就是如此,往往会下意识的忽略重要的事情,尤其是车辆安全方面。
通常是车辆只要开的动,没有明显的异响,就不会去主动做车检的动作。
都市里快节奏的生活让人忙碌的停不下来。
县城、乡下的节奏慢,但人依旧会为生存奔波忙碌,也是片刻也停不下来。
人终究不是机器,只要吃饱了,就能安心睁眼工作、闭眼休息,还是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自我满足精神需求。
片刻的闲暇,人们会立马投入到自娱自乐的休闲时间,有钱的玩高级的休闲活动,没钱的看看影视剧刷刷短视频也算是休息。
马克还探索了一些稀奇古怪的小功能,尽管说用途不大,但算是为驾驶增添了一份乐趣,本质就是一份缓解驾驶疲劳的调剂。
马克最终还是上手开了1个小时,静音模式、引擎声浪模式都测试了一遍。
最终,马克还是觉得引擎声浪模式一定会受到大众的追捧。
开个车一点声都没有,感觉简直就是拿自己的命开玩笑。
也不清楚那些开特斯拉的人群怎么个心态,但他个人清楚引擎声浪模式一出,必然会是新能源电动汽车必备。
一句话,没有引擎声浪模式的电车,只配叫电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