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榜样的力量

“你有如此的能力,如何不早点显现出来,好让青雀那个笨蛋早日死心?”

“还是说,青雀不死,你心里不安稳?”

李二想的更远了:“你能放过李治,甚至能够放过其他的兄弟,却偏偏等着李泰自寻死路。”

“是...是因为恨我吗?”

恨他给李泰的宠爱冠盖诸王,节制二十三州军事的势力以及雍州牧、左武候大将军的职位。

“终究是我的错啊。”

“是我的自大害的兄弟失和,血溅禁中。”

“是我的固执让观音婢临终前还挂念着高明。”

李二缓缓闭上眼睛,一股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悔意浓浓的笼罩在他的心头。

明明他就是经历过兄弟相争才登上的皇位,明明那种感觉他都经历过,偏偏还是一意孤行。

他是战场中所向披靡的武将,是太极宫中,执掌天下的皇帝,也是...昏庸无能的父亲。

“如果能够重来一次就好了。”

可惜这个世界上,哪里有贩卖后悔药的地方呢?

而且让他后悔不已的道路,说不定也是其他时空的他,可望而不可得的完美结局呢?

李泰除外。

因为这是李泰最不愿意看到的结局。

就在李二缅怀过去的时候,在门口警戒的侍卫走了进来通报道。

“将军,姜行本求见。”

“姜行本?让他进来。”

李二遣散巴赫曼后,便静静等待着姜行本的到来。

自从他领兵驻扎高昌城以后,他就刻意的选择避免在私底下见到姜行本。

无他,实在是一看到姜行本,李二内心那种无法描述的愤怒就要涌上心头了,偏偏姜行本所做之事确实是大功一件,这让李二想要借机发飙都做不到。

“臣,姜行本,拜见天策上将。”

姜行本很懂行的称呼李二为天策上将而非是太上皇,因为他也知道这件事属于李二的逆鳞,触之即怒。

“你这次做的不错,说吧,想要什么赏赐。”

李二看着以前颇为喜欢的姜行本,如今看来是如此的面目可憎。

“臣奉大唐皇帝令,为高昌国不臣之事出事,如今履平不臣之事,只是尽忠职守罢了,又怎么敢奢求赏赐呢?”姜行本恭敬的说道:“只是因为臣的使节团里面实在缺乏人手,所以不得不允诺了一些东西出去。”

“所以臣此次前来,是来请罪的。”

“请罪?你何罪之有?”李二脸上支起勉强的微笑:“我只计你的功,不会计你的过。”

“你出使的时候,代表的是大唐,你所许下的诺言,只要不是被强迫的,自然是代表大唐允下的,大唐允下的东西,又怎么会反悔呢?”

“臣代他,拜谢将军。”看着自已所求之事得到允许的姜行本继续说道:“不知朝廷....要用何等方式对待高昌国的百姓?”

“臣读遍史书,又在高昌城待了有些日子,知道这些人祖上全都是汉人,而且通习汉话,如果能够释放他们的罪责,让他们成为大唐的编户齐民,将是一大助力。”

高昌国虽小,但也有着数十座城池和四万的居民,再加上那些高昌贵族藏起来的人口,大约有七万上下。

若是将其当作奴隶卖出,可以获得一笔巨额的财富。

往常征兆府兵出战的时候,这些都属于要分润给府兵的战利品之一,若是不想分,那就要在其他地方弥补。

不过...姜行本在这次,倒是没有见到要贩卖高昌国百姓的消息。

这似乎是静塞军和大唐以前军队的区别之一吗?

“这个就要等到张浚来到以后处置了,不过也不是所有的高昌国人都要等着他来,其中的王族、贵族都可以提前抄家发卖掉。”李二笑笑:“反正发卖这些王公贵族,高昌国的百姓不仅不会反抗,还会拍手叫好。”

李二也在李承乾所做的事情上了解到了一些李承乾的为政思路。

那就是将王公贵族和底层百姓割裂开对待,像世家之乱这种看似气势磅礴的造反行动,实际上只是外壮内空的样子货罢了,只要摁住其中的源头,然后将利益分润下去,自可平安无事。

如今的高昌国也是如此,在唐军的逐步接管后,虽然看起来都很慌乱,但只要反复宣传,只诛首恶,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心自然会定下来。

“剩下的高昌国百姓,都是上好的劳动力,且和中原文化同源,直接发卖了做奴隶...太过可惜,但具体怎么做,还要看张浚如何做了。”

“而静塞军每月的俸禄和相应的待遇就已经够了,也不需要分润战利品给他们。”

“臣明白。”

张浚作为当今圣人的左右手,姜行本自然听过他的名头,既然他要来此坐镇,那也不会有什么问题产生了。

“不过赏赐要早,恩威要重。”李二说道:“你从这些日抄没的世家财物以及田产铺子中挑选出来一些,找个好日子赏赐下去。”

“务必要让所有人都知道,我大唐,是有功必赏的。”

“诺。”

姜行本领命。

....................

翌日的高昌城,原本因为唐军驻扎而有些慌乱的人心突然被一种别样的情绪所占据了。

百姓们挤在街巷两侧,门窗半掩,一双双眼睛从门缝后、屋檐下悄悄探出。

在男女老少的围观中,数十辆朱轮华盖的马车粼粼驶过,锦缎车帷在风中轻晃,金铃脆响混着马蹄踏在石板上清脆的嘚嘚声。

而这支车队的领头人穿着,却完全匹配不上这支车队,他衣着上打满了补丁,那张因为风沙烈日变得沟壑纵横的脸上出现的情绪,是失神。

在主人翁失神的时候,一道道议论声从人群中传出来。

“这不是看管城门的老五吗?我记得他家以前是在驼队里面做工的,今日为何有这等的富贵?”

“乖乖,我分明看到那个箱子里面装满了铜钱,他莫不是发达了?”

随着人群越聚越多,车队两侧的骑士齐齐高声朗道。

“高昌人士张俊臣——”为首的骑士声如洪钟,惊飞了街坊的议论声,“于国有功!奉大唐皇帝令,特赐良田千亩,钱帛万贯——”

老五,不张俊臣,这个协助巴赫曼寻找到神皇使者的幸运儿得到了自已命定的财富,他那双布满老茧的手死死的抓住马匹的缰绳,生怕从马匹上掉下来,摔碎了自已的梦。

“我...我居然也有今天吗?”

张俊臣想到了自已那个在驼队中做工,却在一次驼队远行以后再也没回来的父亲,以及望着西面的方向,直到看瞎了眼睛,也没有等到郎君归来的母亲。

更想到了明明有一个很好的名字、一个寄托了父母期望的名字,却只能用一个烂名在城门口消磨自已的岁月。

“神皇万岁!”

那是何等火热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