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阿山小树 作品

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明使团:糖衣还是刀锋?生死抉择!

“哈哈,看来大汗先前遣使前往大明朝觐其皇帝,果真是高瞻远瞩之举!”

大殿下方,一名身着锦袍的大臣率先开口,谄媚奉承。`j^i`n*j′i*a¢n-g/w?x-c¨.,c`o~m\

“大明军队虽横扫草原,威震天下,却未曾向我别失八里挥戈,反而送来如此丰厚的礼品。”

“大汗之前的朝贡之举,简直是大赚特赚!”

“正是如此!”另一位大臣连忙附和,捋了捋颌下的长须:“大明自诩礼仪之邦,惯以天朝上国自居。”

“对于外邦的朝觐,他们历来慷慨回赠,称之天朝上国给外来蛮夷的‘恩赐’。”

“哼,名头再响又如何?只要我别失八里得了实惠,充盈国库,管他什么虚名!”

“翱翔天际的雄鹰,只需锁定猎物,撕裂猎物,何须在意谁的啼鸣更嘹亮?”一位大臣朗声笑道,声音中透着草原男儿的豪迈:“我别失八里的男儿,从不在乎那些浮华的称颂,只求金银满仓,实力壮大!”

“听闻大明使团此番带来的珍宝价值连城,其中不乏我别失八里从未见过的奇珍异物。”一位年迈大臣眼中放光,语气难掩兴奋,朝高坐主位上的黑的儿火者拱手:“大汗,臣斗胆先向您讨个恩赏。”

“待使团献上的礼品入库后,恳请大汗赐臣一二珍宝,以慰微臣仰慕之心!”

大殿内顿时爆发出哄堂大笑,笑声中满是戏谑与轻松。

黑的儿火者端坐于高台之上,魁梧的身躯如山岳般沉稳,金刀大马的姿态尽显王者威仪,闻言也不由爽朗一笑,声音洪亮如钟:“本汗素来慷慨,天下谁人不知?”

“岂会吝惜将珍宝赏赐给你们这些忠心耿耿的股肱之臣?”

“放心,待大明使团的礼品呈上,今日在场的诸位,皆有厚赏!”

殿内众人闻言,纷纷露出喜色,笑声愈发热烈。

有人高声称颂大汗仁德,有人躬身致谢,气氛欢腾,仿佛连殿外的寒风都被这股暖意驱散,空气中充满了快活的气氛。

然而,就在这片欢声笑语中,一道略显突兀的声音骤然响起:“大汗,臣有一言,冒昧进谏。”

“大明使团规模浩大,人数众多,若其中混杂了大明精锐士卒,伪装成使团成员,借献礼之名大摇大摆的进入别失八里,伺机发动突袭,我别失八里又当如何应对?”

“臣以为,此事不可不防!”

殿内霎时陷入一片死寂,欢腾的气氛如被寒风骤然扑灭。

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转向那位出言打破和谐的老者。

他的身影略显佝偻,布满皱纹的面容却透着一股不屈的坚韧。/6/1-墈′书/旺~ *哽+欣?蕞+哙·

然而,不少人眼中已然流露出显而易见的不悦。

“休要妖言惑众!”一位身披兽皮战甲的将领率先打破沉默。

“大明使团纵然规模不小,也不过数百而已。”

“我别失八里坐拥数万骁勇善战的控弦之士,区区千人的部落,派出一支铁骑便可将其碾为齑粉!”

“难不成,大明的使团的人,个个都是铜皮铁骨,刀枪不入吗?”另一位大臣冷笑不已,眼中尽是倨傲:“就凭这点人马,也妄想撼动我别失八里?简直是痴人说梦!”

“我看你是年老昏聩,胡言乱语了吧!”又有人高声附和,语气中满是毫不留情的讥讽,引得殿内响起一阵低低的哄笑。

老者被人怼了一回,脸色陡然一沉,眼中闪过一抹怒意。

他用苍老洪亮反驳:“诸位别忘了,当年大明远征元廷时,那朱能,张辅所率领,亦皆不过数千精兵,却将元廷数万雄师杀得溃不成军,血洗草原!”

“大明一句话: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我等若不引以为戒,恐将重蹈元廷覆辙!”

老者的话音刚落,一位身材魁梧的武将猛地拍案而起,声如雷霆:“雄鹰岂会与燕雀同巢?猛虎又怎会与豺犬共行?”

“我别失八里的勇士,个个是天山脚下的雄鹰,大漠中的虎豹,又岂能与元廷那些无能的猪狗之辈相提并论?”

有文臣接口道

:“元廷与大明积怨已久,世仇难解,故而刀兵相向。”

“可我别失八里早已与大明修好,互通使节,互赠珍宝。”

“大明既慷慨遣使献礼,又何来兴兵作乱之理?”

“你这番话,危言耸听,分明是别有用心!”一位官员伸手指向老者,眼中燃起怒火,声色俱厉:“我看你是故意污蔑大明使团,意欲挑拨我别失八里与大明的邦交,欲引两国交战,祸乱大漠?”

“你这心肠,比绿洲深处的毒蝎还要阴险,就该拖出去,碎尸万段,再拿出去喂狼!”

又一名部落首领昂首站起,朗声道:“据传大明之所以能横扫元廷数万雄师,依仗的是震天撼地的神威巨炮。”

“然而,那些巨炮笨重如山,需骏马拖曳庞大的马车拉行,行军时遮掩不得。”

“可此次大明使团虽携无数珍宝,驼马成群,却未见一尊巨炮的踪影。”

“他们两手空空而来,凭什么与我别失八里铁骑争锋?”

老者面对众人接连不断的驳斥,仍不愿退位:“诸位可知,大明已命归顺他们的草原部族集结兵马,在我边境之地耀武扬威,旌旗蔽日,喊杀声震天。,零,点\看\书? ?埂·辛?罪~全^”

“更有大明精锐部队,深入大漠腹地,进行战事演练,炮声隆隆,直达九天,昼夜不息,闻者无不胆寒!”

“此等举动,分明是欲对我别失八里进行威慑!”

“大明如此行事,我们又岂能天真地以为,大明使团远道而来,仅仅是怀着善意献礼?”

这一回,不待其他大臣与部落首领出言反驳,高台之上,端坐如山岳的黑的儿火者抬起了手,一开口便予以承认。

“今日召集诸位,正是商议此事。”

“大明一边在边境陈兵,战鼓震天。”

“一边遣使团携重礼而来,他们葫芦里卖的,究竟是什么药呢?”

殿内霎时寂静无声,方才的喧嚣争论如被无形之力压下。

众人不由得暗自心惊。

黑的儿火者先前刻意不提大明边境的军事动作,显然是在试探殿下诸臣的忠诚与敏锐。

这位外表豪迈粗犷的大汗,内心却远不似表面上那般简单,极富心机。

自别失八里立国以来,每一代汗位之争皆残酷异常。

他能在群雄逐鹿中脱颖而出,登上王位,并将已陷入四分五裂的王国重归一统,自是绝非泛泛之辈。

沉默中,一道低沉而威严的声音打破了寂静。

忽歹达,那位曾鼎力辅佐黑的儿火者登上王位的重臣,缓缓起身:“大明此举,乃恩威并济之策。”

“一手抛出诱人的珍宝,似胡萝卜般引人垂涎;一手高举雷霆战锤,逼我别失八里屈膝臣服!”

忽歹达在别失八里朝堂上地位尊崇,位列群臣之首,仅屈于大汗黑的儿火者之下。

他的话,无人敢于轻易质疑。

一位大臣不解道:“数年前,大汗已遣使远赴大明,明确表达了我别失八里尊奉大明之意。”

“大明朝廷当时亦欣然应允。”

“如今他们为何还要摆出如此咄咄逼人的姿态?”

另一位大臣道:“据传,大明眼下正忙于西南平叛。”

“朵甘与乌斯藏的土司公然挑战大明威严,大明要将他们全数削去。”

“我别失八里的南边,便紧挨着朵甘和乌斯藏。”

“莫非大明疑心我别失八里会与这些叛贼暗中勾连,故而遣使团前来试探虚实?”

殿内响起一片低语,几位部落首领与朝臣纷纷点头,眼中闪过恍然之色,似觉此说颇有道理。

“极有可能!”一名大臣出言道:“不过,大明国势如日中天,朵甘与乌斯藏的土司,不过是跳梁小丑,焉能撼动大明分毫?”

“我别失八里断不可与这些乌合之众同流合污!”

“正是如此!”又有一位部落首领说话:“大明的力量,何止胜过朵甘与乌斯藏十倍?”

“我沙漠里的好汉,就应该与雄鹰和虎豹做朋友,而不是与兔子交好。”

“若大明使团果真为此

而来,我等只需坦诚表明心迹,澄清误会即可。”另一位部落首领抚掌。

语气中多了几分轻松,似已卸下心头重担。

近年来,大明平定北元,降服女真三部,威名如雷霆般响彻草原与大漠。

殿内的朝臣与首领,亦耳闻过大明军队的赫赫战绩,更知晓那位被草原牧民奉若神祇的大明皇帝的传奇事迹。

他们虽以自身血脉与勇武为傲,却绝不愿与如此强盛的帝国为敌。

这种敬畏,很大程度上,亦是大明文化无声渗透的结果。

《大明日报》的宣传功不可没。

虽远隔万里,这份承载大明国威的邸报,仍辗转流传至别失八里朝堂。

王公贵族们或多或少翻阅过一些《大明日报》。

即便未能日日研读,其字里行间所描绘的大明盛世图景以及大明军队的天威,已悄然在他们心中种下敬服的种子。

渐渐地,他们开始认同大明国力无匹,绝非可与之抗衡的对象。

若是数年前,情形还截然不同。

那时的别失八里朝臣,虽也承认大明的强盛,却自信其鞭长莫及,难以挥师远征。

如今,这种傲慢已被大明的赫赫声威碾碎,化作对强者的深深忌惮。

须知,如今的别失八里,市井间已然流通起大明宝钞。

朝堂上的王公贵族们,更是将持有大明宝钞视为身份的象征,谈及自己持有大量大明宝钞时,无不眉飞色舞。

在此以前,西域流通的货币五花八门。

部落之间、商旅之间对各类钱币的认可度参差不齐,交易混乱。

有些商贾甚至只肯以物易物,拒收任何货币。

然而,近一两年来,大明宝钞以其无可撼动的信誉,迅速席卷西域,成为诸多城邦与集市的硬通货。

“此事未必如此简单!”那位先前屡次与众人针锋相对的老者再度开口:“大明在新皇帝的励精图治下,国势如旭日东升,军威震慑四方。”

“连广袤无垠的草原,亦被他们铁蹄踏平。”

“那遥远而桀骜的女真三部,亦向大明俯首称臣!”

老者缓缓环视殿内众人,语气愈发沉重:“那位新皇雄心勃勃,曾亲下诏书,宣称大明肩负统御万邦、引领天下的天命,要让日月光辉所及,江河奔流之处,皆归大明所领!”

“此前,乌斯藏与朵甘已向大明称臣,纳贡朝拜。”

“然大明仍不餍足,执意派遣官员直接统辖,不再容许土司自行治理。”

“正因如此,乌斯藏与朵甘的土司才忍无可忍,揭竿而起,反抗大明!”

“如今,大明对草原各部亦步步紧逼,派驻官员与部落首领共同掌管事务。”

“那些曾经叱咤草原的部落首领,如今已丧失了对自己部族的绝对掌控!”

“臣恐此次大明一手以重兵压境,一手遣使团携重礼而来,真正的图谋,是要将我别失八里如草原部落般纳入其疆域,彻底听命于大明朝廷!”

老者猛地提高了声调,用激愤语气道:“甚至,他们可能心怀更深的野心,那便是废黜大汗的至尊汗位,将我别失八里置为大明的一个行省,从此抹去我族的荣耀!”

一席话又一次让殿内安静了下来。

众人默默望向老者,神色各异。

若是换一个国家,必定会有拍案而起,表明绝不屈服之意,不惜与之誓死一战。

但面对大明,殿内众臣竟出奇的无一人急着表态。

反而一个个都陷入深思。

若果真如此,那他们这些又皆如何自处?

向大明臣服,还是拼死抵抗呢?

众人心思飞转,不停有人以目光交流,却始终没人说话。

黑的儿火者始终静静观察着大臣及一些重要部落首领的脸色,将他们的神情变化尽收眼底,笑道:“大明使团此来究竟为何,还是要等他们来了才知道。”

“沙米查干!”他吩咐坐在下方的儿子:“你带一队人马,前去迎接大明使团,设法将他们的来意探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