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毓景让福全时刻盯着宫里的动静,自己则跑去找舅舅商量对策。
但他人还没到呢,宫里消息就出来了——
懿贤妃中毒,谁下的?是皇后。
此时宫里,明睿帝要废后!
不仅要废后,还要立懿贤妃为后。
嗯,没错,就是这么无缝衔接。
这下,谁还不能确定,这是一场自导自演的戏呢?
百官的奏折如雪花般飞入宫里,但全都被压下不议了。
但废后是需要经过中书的,明睿帝不可能一直压着,于是百官们一封一封地写,反正不能让妖妃得逞。
僵持了五六天后,明睿帝表示皇后下毒残害宫妃,无德,不贤,心狠手辣,当废。
没再提册立懿贤妃为后的事。
但朝臣们都知道,要是同意了废后,妖妃得逞是迟早的事,自然一点口子都没松。
梁毓景看得明白,朝臣们其实不在意谁当皇后,但阻拦懿贤妃为后,似乎能够青史留名,所以他们一步不让。
再加上,皇后出身顾氏,乃是大族,姻亲故旧一大堆,朝堂上的某些官员,自然想要保住她。
然后,事态的发展就朝着死谏去了。
第一个撞柱的官员,磕晕了,没生命危险。
明睿帝直接罢免了他的官职,让他回家种地。
第二个想要撞柱的官员,被特意安排的太监拉住了,没撞成,也被罢免了官职,回家种地。
这下,其他想要死谏搏名声的官员就打起了退堂鼓。
主要是,这官服啊,一穿上就爱惜得紧,不想脱下来啊!
陛下不过要做休妻再娶的家事,何必赔上自己的官服呢?
朝堂上一些利益不相关的官员闭嘴了,但利益相关的——比如已经封王的八个皇子,可不得拼命阻拦啊!
这其实也有一个选择在的,如果废掉皇后,能让自家母妃上位,那当然举双手双脚赞成。
但既然不行,当然就要把无子的皇后留下了。
而宫里,皇后被一系列的证据指明了是下毒之人之后,就被扭送到了冷宫。
而她住了三十六年的坤宁宫,已经开始修缮。
就很离谱,她还没被废,宫殿倒是开始修缮了。
皇后在宫里经营这么多年,手底下也是有点人的,至少能把消息传出去,让那些御史能写更多的奏折。
然后,宫里的各种消息渠道就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抓到一个打死一个。
直到再也没人敢往外传消息。
事情沸沸扬扬一直闹到除夕。
除夕晚上,宫里有家宴。
皇后自然是没出席的。
席间,梁毓景发现,母妃神情忧虑,还有几分焦急。
再偷偷看看其他人,也都是差不多的神色。
梁毓景心里猜测着宫里又发生了什么事,不动声色朝福全使了个眼色。
宫里消息出不来,他们也可以直接进宫来打听,只是宫禁严格,不好进来。
今天这机会正好。
福全悄咪咪退下,期间还遇上了几个同僚——其他皇子的贴身太监,都是退下来打听的。
一场无甚趣味的宫宴吃完,众皇子陆陆续续出了宫。
福全脸上是除夕之夜的喜气洋洋,眼底却透出了忧心忡忡。
回了府,梁毓景进了书房,才问他出了什么事。
福全躬身:“皇后娘娘病重,陛下不允医治,如今在冷宫里熬着。贵妃娘娘、容妃娘娘都派人去看望,但冷宫门口有人守着,进不去。”
“竟然……”
梁毓景深吸一口气,都不用去想皇后怎么就突然病重了,他只担心,一旦皇后病逝,懿贤妃上位,就无力阻拦了。
或者说,他其实一开始就做好了阻拦不住的准备,但没想到会是以皇后的病逝为前提。
而且看样子,皇后要死在正月里。
那样的话,治丧二十七日,他就需要在京里多待半个月。
虽然现在想这个对皇后很不敬,但梁毓景不得不想。
他还打算开春了就回去修路啊……这一耽搁,回去怕不是都要快三月了?!
想起天水郡,梁毓景的脸上就稍缓了下来,一堆破事里,总算还有值得高兴的事。
正月初九,皇后崩逝。
朝野上下,开始治丧。
梁毓景领着王妃,每天天不亮就进宫,进去就跪。
据说,这是懿贤妃提议的,让他们这些皇子都来灵堂前尽一尽孝心……
这谁受得住啊?可人家也说了是尽孝心,你不跪就是不孝。
想要那个位置,不孝怎么行?
梁毓景一度想装病,然后他还没行动呢,腿脚本就有疾的大皇子先倒下了。
明睿帝亲自派了太医去诊脉,是真病。
这事儿吧,虽然有关心儿子的理由,可怎么瞧,都是在怀疑大皇子装病,所以不相信别的太医,得自己亲自派的太医……
梁毓景这下就不好装病了,老老实实跪了七天。
剩下二十天虽然可以不跪,但你要是有孝心……好吧,梁毓景承认他孝心不太够。
一直挨到三月七日,皇后的灵柩进了皇陵,这才开始收拾行李,准备走人。
但明睿帝特意说了,众皇子先不必前往封地。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炸了,啥意思?不走是还有什么事吗?
能有什么事需要皇子们在场?
可皇后新丧,起码也要等三年,再提册立新后的事情吧?!
明睿帝用行动告诉众人:不用。
三月九日,大早朝上,明睿帝直接提出,要册立懿贤妃为皇后。
众朝臣都用皇后新丧、三年不举宴乐的规矩来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