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本来冬天只能忍饥挨饿、无所事事的劳动人民,闻风而动加入了流民队伍。
反正是计件算工钱,老人小孩都一起齐上阵,总比坐着不动好吧?
因为这空前高涨的工作热情,黑水山都没了一个山头。
秦王府,元香雪翻着账本。
这账本就记了收入和支出,直到现在,黑水山蜂窝煤生意还没有开始盈利。
但福余却满脸笑意:“姑娘,按您的意思,现在黑水山脚下已经盖了两排屋子,预计半个月,这十万流民都能住上屋。”
看着账本上的一条记录,元香雪问:“烧砖头的作坊怎么回事?怎么还趁机涨价啊?找商会反映了吗?实在不行就让流民自己烧砖。”
福余解释道:“之前的砖头是以前的存货,现在是新砖,冬天需要耗费更多煤块,人手价格也涨了,所以作坊那边才调了价格。”
元香雪神情平淡:“理由倒是站得住,不过也难保是经手的人吃回扣,你注意盯着点,别到时候查出来是王府的人监守自盗。”
福余闻言边认真点头,并决定下次亲自去走一趟,毕竟太监出身,就爱钱财,他也怕是谁捞过了界。
合上账本,元香雪恢复端庄微笑的脸,让福余去忙,她没事了。
福余便告退出了门。
明明是冬天,他却觉得额头出了汗。
他一边快步走出潇湘院,一边想:这时候,京城里的主子应该收到信了,也不知是否认可他们的做法。
京城。
梁毓景确实收到了信,看完——
幸好元香雪站出来了,不然这天赐良机可就错过了!
同时,他在心里还感激了一下自家三哥益王,没有三哥作怪,这十万流民也不会入他瓮中啊。
要知道,前几天的时候,益州出了府兵哗变、民乱的消息已经传入京中,益王被当众斥责,并罚闭门思过。
然后朝廷就开始吵怎么办?
主要是派谁去平乱。
在这些衮衮诸公看来,这是白捡的功劳,自然都抢着去,结果就是吵成一锅粥。
而明睿帝隐晦表示,他想让懿贤妃的哥哥——如今已官至户部左侍郎的颜玉懋去捡这个功劳。
但朝堂上谁会同意?
最后吵来吵去,只能下旨让汉嘉郡自行平乱。
第41章 京中多事
梁毓景认认真真写了两封信,让福全拿下去寄回天水郡。
一封信自然是好好夸赞了一番福余、谷嬷嬷,并让他们继续多听元香雪的意见。
另一封信自然是专门写给元香雪的了。
写完信,梁毓景本打算去找舅舅说说这事儿,却见林嬷嬷过来,说是王妃有请。
梁毓景很不耐烦,王妃三天两头有事情,但其实啥事都没有,就是用这种方法叫他过去。
“不去,本王要出门。”
梁毓景在外面一待就是一下午,回府的时候天都黑了,直接歇在了前院。
于是后院里,底下人就暗自嘀咕:今天又是王妃没赢,卢侍妾也没输的一天呢。
隔天是腊八,梁毓景带着王妃进宫请安。
依旧是一个去乾清宫,一个去翊坤宫。
梁毓景能感觉到,明睿帝对他的态度其实没怎么变,只是有了对比,难免明显了些。
甚至,梁毓景觉得那些好哥哥们都在用同情的目光看他。
这倒是一件好事了。
梁毓景心情愉悦地饮着酒。
而王妃在翊坤宫,就很难受了。
因为虞贵妃开头第一句话就是:“本宫为景儿挑了两个好生养的,你见见,一会儿出宫就带回去吧。”
一旁的嬷嬷招招手,两个貌美如花、身姿窈窕的宫女便上前行礼:“奴婢见过王妃。”
王妃的脸,顿时就维持不住礼节性的微笑了。
虞贵妃还在说:“元氏诞下了龙凤胎,还有两个侍妾也怀着孕。看来你去了秦州,倒是贤惠多了,以后保持住。这两个都是宜子相,本宫希望明年能听到更多的好消息。”
她朝一旁的嬷嬷使眼色,那嬷嬷便一回身,不一会儿捧来一个托盘。
“做得好,便有赏。”
虞贵妃当然知道怎么回事,这武氏一到秦州,就被送去道观里了,不然自家儿子府里怎么可能那么平静?
但她就是要装不知道,还要赏武氏,过年的几次大宴,她还要狠狠地夸武氏!
王妃低着头,脸已经彻底拉了下来,她勉力维持住规矩,行礼谢恩。
出宫时,王妃身后就多了两个侍妾。
梁毓景见了,便问了一句:“这两位是?”
王妃故作温柔,实则整张脸都在扭曲:“母妃赏赐的,说都是宜子相。”
梁毓景懒得看她,反倒是打量了两眼这两位即将入府的侍妾,嗯,长得都不错,就是不知道背后有没有主子了。
王妃见他打量,心情更是郁郁。
等回到王府,梁毓景就让福全去查这个侍妾的身份。
虽然虞贵妃能把人赏赐下来,肯定就已经查过一遍了,但多查几次,指不定有惊喜呢?
三天后,福全来回禀,两人都没问题。
梁毓景其实还有点小失望呢。
这都回京快半个月了,竟然除了益王其他人都没出事?或者没出手?
然后……事情果然经不住念叨。
宫中传来消息,懿贤妃中毒了。
梁毓景听了,第一时间觉得是哪个好哥哥动手了,或者好哥哥的母妃动手了。
但转念一想,这懿贤妃可是与明睿帝同吃同住,谁能给她下毒?别不是自导自演吧?
这个想法一出,梁毓景就提起了心,毕竟他也可能是下毒的那个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