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君臣交心

赵桓伸手摸了摸太子的头,笑问道:“监国的这段时间,听话没?”

太子昂着头,很认真的道:“父皇,儿臣跟着李师傅、杨师傅学习,认真读书,也认真翻阅政务,还照顾了母后和妹妹,很听话的。”

“好孩子!”

赵桓夸奖了一句。

太子听到夸奖,心中也是无比的开心。实际上对小孩子来说,一句夸奖的话,他能开心许久。

大多数孩子,都需要夸奖表扬,你捧着他一点,他什么事情都愿意做。越是狠狠的收拾和打压,什么都约束着,管控着,他反而处处和你对着干。

这一点上,李纲和杨时的教导很出色,没有随意弹劾太子,没有经常在赵桓的面前告状。

赵桓目光一转,落在李纲、宗泽、徐处仁和吴敏的身上,笑道:“朕御驾亲征期间,辛苦诸公了。”

“臣不辛苦!”

李纲等人齐齐回答。

赵桓看着精神矍铄的种师道,说道:“种公的身体可还好?”

种师道连忙道:“劳烦陛下关切,臣一切都好。老臣现在,等着陛下北伐夺回燕云十六州,等着陛下重现华夏辉煌。”

说话的声音,中气十足。

有了盼头,加上主持枢密院,种师道的精神很好。

赵桓勉励一番,又和其他的官员简单说了一番话,说了对翁彦国、杨通等谋逆臣子的处置,大规模清洗南方各路。

杀戮多,变动大,却没有人敢置喙,因为翁彦国等人是谋逆。

谋逆,该死!

一切安排完,赵桓才带着文武百官回朝,所有官员回去各司其职。

赵桓在垂拱殿接见太子,以及李纲、宗泽、徐处仁、吴敏和种师道,还有身为副相的何栗。

赵桓坐在龙椅上,沉声道:“此次南下平乱,解决了太上皇的麻烦,也肃清了造反的官员。”

“南方各路的官员被肃清,空缺很大,需要大批的官员任职。”

“事情很紧迫,必须尽快安排。”

赵桓环顾几人,问道:“你们对此,有什么看法?”

李纲率先道:“陛下,关于南方各路官员的填补,臣和诸位相公做了考虑,建议以太子少傅杨时为宣抚使,京畿路转运副使赵鼎为两浙路安抚使。一应官员的调整记录在册,请陛下阅览。”

说着话,李纲递上奏折,是对南方各路的调整。

赵桓接过来浏览,看完所有的名单,眼中流露出赞许神色。

杨时和赵鼎,都是能力卓越的人。

尤其赵鼎是宰相之才。

赵鼎今年四十出头,他二十一岁中进士,从地方县尉开始,担任过州户曹、县丞和县令,一步步的往上走,履历非常扎实。

赵鼎既了解民生疾苦,也能治国,更有战略眼光。

历史上,赵鼎两度入相,全力抗金,以及恢复民生,稳固朝廷,史誉“南宋贤相,首称赵鼎”。

这样的宰相,却因为秦桧的针对被罢相,最后绝食而亡。

这是有大才华的人。

如今,正好借机让他在南方磨砺。

赵桓没有多说什么,吩咐道:“政事堂的安排没问题,安排下去就是。”

“陛下圣明!”

李纲点头应下,没有再多说什么,筹措粮草备战的事情也没有提及,毕竟皇帝刚回东京,暂时不会和金国开战。

事情处理完,众人退下,唯独李纲留下了。

赵桓问道:“李相公还有什么事吗?”

李纲上前一步,撩起衣袍跪在地上,从衣袖中取出折子,郑重道:“臣对家人管教不严,请陛下降罪。”

赵桓问道:“怎么了?”

李纲解释道:“臣三弟李维的妻子翁氏,是翁彦国的女儿。翁彦国谋逆,三弟涉及谋逆案件。”

“三弟上书请求辞官,避免朝臣借此非议陛下。”

“臣也自请贬官,不再担任政事堂宰相。”

李纲郑重道:“请陛下准许。”

赵桓看着李纲郑重的姿态,却是笑了笑,一个有着政治敏感性的宰相,才能走得稳走得更远。

李纲的反应很不错。

赵桓没什么动怒的,笑着道:“翁氏嫁入李家后,可有参与翁彦国的谋逆?可有书信来往?”

李纲摇头道:“绝对没有!”

赵桓点了点头,摆手道:“起来吧,这事儿和你无关,和李家无关。只要没有参与谋逆,就不必担心。就算有人要弹劾,你也经得起考验。”

李纲起身弓着背,开口道:“臣担心陛下难办。”

赵桓心思转动,说道:“没什么难办的,涉及你和翁家的事,反而是一个契机,可以进一步清理朝堂。”

“有人非议,你不要管,任由事情发酵。”

“如果在朝堂上有人要弹劾,朕正好看看是哪些人?”

“借助这一次的机会,把朝廷中拖后腿的投降派处理,才能北伐夺回燕云十六州。”

耿南仲和李邦彦等投降派死了,实际上,还有相当多的投降派。

六部尚书,也有这样的人。

只是赵桓没有一次性清理,因为全部处置的影响太大,要钝刀子割肉才是最稳妥的。一步步的清理,反对的力量不会太大。

李纲神情更是惭愧,郑重道:“臣惭愧,愧对陛下信任。”

赵桓笑道:“抓紧处理南方各路的事情,等江南的局势稳定,南方的物资能顺利运输到东京,后勤稳定,才能出兵夺回燕云十六州。”

李纲点了点头,也顺势说了筹措粮草,为后续战事做准备的事情。

赵桓颇为惊喜。

朝中的宰相对大宋有了期望,也就不再安于现状,有了更多的主动性。

这是最好的结果。

赵桓和李纲一番交谈,李纲才躬身退下。

一切忙完,赵桓摆驾仁明殿,往皇后的寝宫去。他一路来到后宫,朱琏亲自出来迎接,粉面含春,柔声道:“妾身,拜见陛下。”

朱琏穿着浅蓝色长裙,一颦一笑都有无尽的风情,更有成熟风韵。

赵桓眼中闪烁着异样光芒,牵着朱琏的手笑道:“不必多礼。”

夫妻回到殿内,二人独处。

赵桓揽着朱琏的腰吻了下去,最后交了三五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