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桓看着站出来的莫俦,眉头微皱。
满朝官员没提太上皇和赵构谋反的事儿,有默契的息事宁人,没把事情闹大,毕竟皇室内乱,有损皇帝和皇室的颜面。
莫俦却揭开了。
赵桓身体微微前倾,直接道:“康王参与谋逆,是太上皇强行安排。他虽然曾误入迷途,却也早早悬崖勒马,戴罪立功。如今,朕勒令他闭门思过,以示惩戒。”
莫俦不满意。
不处置赵构,怎么为皇帝分忧呢?不为皇帝分忧,他怎么进步呢?
莫俦高声道:“陛下,就算太上皇强行吩咐康王,也是康王有不轨之心。这事情不处置,就无法彻底杜绝。臣建议重罚康王,树立为典型。”
吴开也忍不住站了出来。
弹劾康王有好处,莫俦是第一个弹劾的,得了首功。
他分一杯羹没问题吧?
吴开高声道:“陛下,康王谋逆,不能不处置。念及康王是陛下的弟弟,贬为庶人再圈禁宗人府,是最合适的安排。”
莫俦再次道:“陛下,不处置康王,难以令天下信服。请陛下圈禁康王,以儆效尤。”
赵桓的脸色阴沉下来。
两人还在纠缠,摆明了是逼迫赵桓处置赵构。
可是,赵构是赵桓的脏手套,现在就过河拆桥,以后谁还替他卖命?
现阶段,赵构要保下来。
在赵桓思考的时候,秦桧站出来道:“陛下,臣有本奏!”
秦桧没有在太学任职,被提拔到御史台,担任七品的殿中侍御史,官职不高,却已经能弹劾官员。
朝廷不是非黑即白的极端情况,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伟光正,那样的情况只在童话故事中出现。
皇帝需要有专门的肉喇叭,为皇帝喊话宣传,为皇帝冲锋陷阵。
这是秦桧的价值。
不管什么派系,不管朝臣怎么忠心,也需要有制衡的能力和手段。
赵桓笑问道:“秦卿有什么要上奏的?”
秦桧见到皇帝的态度,知道自已赌对了,高声道:“陛下,莫尚书和吴翰林的弹劾,臣认为是无稽之谈。”
“臣的理由,有三。”
“第一,陛下是康王的兄长,处置康王,那是手足相残,会落下刻薄寡恩的名声。”
“第二,康王一时受到蛊惑,却能迷途知返,理应给他改过自新的机会,才能彰显陛下广阔的胸襟。”
“第三,陛下一贯孝顺太上皇,一旦处置康王,太上皇难受,到时候太上皇折腾,更不利于陛下施政。”
秦桧掷地有声道:“莫尚书和吴翰林的话,看似有理,实则让陛下陷入困难,让朝堂动荡,这是极度不可取的,臣坚决反对。”
赵桓听得想笑。
这事儿真不好开脱,难为秦桧找出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他看向莫俦和吴开,沉声道:“秦桧的分析,朕认为很有道理,你们怎么看?”
莫俦心中更是疑惑。
皇帝为什么不处置康王呢?难道他们是好兄弟,可是这样的兄弟感情,不像皇帝动辄杀人的风格。
难道皇帝从良了?
亦或者皇帝和太上皇有什么约定,诸多的疑惑在莫俦脑中盘旋。
莫俦想不明白,看到皇帝坚决的态度,无奈道:“秦桧说得对,臣没有异议。”
吴开说道:“臣也没异议。”
赵桓见两人退缩,也就压下了怒火,淡淡道:“康王的事情,就此定论,朕不希望再有人用谋逆的事情攻讦康王。”
一众官员,齐齐应下。
吴开却不甘心,继续道:“陛下,臣还有本奏。”
赵桓问道:“有什么事?”
吴开高声道:“臣弹劾李纲,对家属失管失教。尤其是李纲的三弟李维,其妻翁氏是翁彦国的女儿,明知翁彦国造反,却不禀报。翁家谋逆的事情,李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请陛下明察。”
赵桓眼中一抹怒火,顿时升腾起来。
又来了!
之前,翁彦国要牵扯李纲,现在吴开又要攀咬李纲。
赵桓还没表态,莫俦已经站出来,高声道:“陛下,李相公是忠臣,这是毋庸置疑的。可是,李相公对家人疏于管教,必须处置,才能令天下百官信服。”
赵桓的心中,杀意开始升腾,
弹劾赵构就罢了。
毕竟,赵构以皇室宗亲的身份参与谋逆,莫俦和吴开不知道的情况下,弹劾很正常,所以赵桓动怒也没有处置。
如今,要借着翁彦国的事情扳倒李纲,已经犯了赵桓的忌讳。
李纲一腔赤诚,赵桓很欣慰,也愿意保护李纲的一片忠心,不希望随便有人用子虚乌有的事情弹劾。
你拿出事实和证据,证明李纲违法乱纪,收受贿赂,买官卖官等,赵桓绝不会姑息。可是用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弹劾,就绝对不行。
今天放任弹劾,明天就会有更多子虚乌有的弹劾,进一步扰乱朝堂的治理。
在大宋即将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前提下,朝堂不能乱,宰相要有足够的话语权,否则无法调度后方。
所以,要维护宰相的权威。
赵桓目光一扫,见秦桧又要站出来反驳,却直接伸手制止,强硬道:“李纲的事,朕有四点要说一说。”
“第一,李纲昨天入宫,就禀报了翁氏的事情,一片赤诚之心,朕心甚慰。”
“第二,翁氏和翁家没有任何联系,翁彦国谋反和李纲也没有任何关系。用翁家的事情弹劾李纲,是滑天下之大稽。”
“第三,李纲但凡有丁点的二心,随便动点手脚就能影响前线战事,可是他却没有。”
“第四,弹劾朝堂的宰辅重臣,必须有真凭实据。没有半点的证据,光靠一张嘴瞎编乱造,用莫须有的罪名弹劾,朕更不允许。”
赵桓眼神杀气腾腾,大袖一拂道:“莫俦和吴开居心叵测,意图扰乱朝堂,其心可诛。来人,给朕拿下莫俦和吴开。”
刹那间,大殿中一片哗然,皇帝对李纲太好了。
李纲垂眸,心中却激荡万分。
能遇到陛下,得陛下的知遇之恩,是他最大的幸运,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