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晚,张建华一直都在观看技术介绍,兴奋的根本睡不着。
不是他没见识,实在是钓竿遗留下来的技术太顶了。
别说完全发展了,就是达到介绍中的百分之八十的技术,华国都将成为世界霸主。
他已经能想象得到美苏傻眼的场景了。
若是有朝一日让他出面,他来这么一句:从实力、从地位来说,你们美苏是没有资格和华国这么说话的。
听到这话之后的美苏不是反驳,而是唯唯诺诺的表示,愿意以华国的意见为主。
一想到这个场面,他就激动万分。
那才是男儿梦寐以求的场面。
没等看完,天就亮了,他只能不情愿的收起技术资料,留待日后再看。
吃过早饭,张建华和安娜和岳母告别回95号四合院。
“建华,我怎么感觉你特别兴奋呢?安娜有些不解的问张建华道。
“昨晚想明白了一个难题。”张建华撒了一个谎。
他早就决定,手中的这些材料,谁都不会告诉,这个秘密将随着他埋于地下,永远不会公开。
未来的历史上,这些材料都将是他的功绩。
人们只会认为他是一名绝世天才,不会知道他是一个挂b。
听到是研发上的问题,安娜没有再继续询问。
回到家之后,张建华甚至没有心思去询问王翠兰和易中海的下一步。
一整天,除了和母亲以及妹妹简单聊聊,其余时间他都在整理材料,思考如何开始。
首先直接开始南天门计划是不现实的,国家的基础技术储备还达不到条件。
想了想,张建华决定加快t800的试验,早日拿下t1100碳纤维技术。
一旦t1100碳纤维技术研发成功,受此启发,其他材料也会逐步加快,未来材料将不再是国家发展的限制,反而可以用来限制美苏等国。
t1100碳纤维技术拿下之后,张建华决定告别材料,转为军工。
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他对于华国未来一段时期的历史非常熟悉。
首先鹰酱加大对“光头”的支持,妄图在东南地区建立大规模进攻大陆的“游击战走廊”。
其次他们还在华国周边建立了十个军事基地,形成了“半月形”包围圈的反华同盟。
最后丑国已经入侵了华国的南大门越国,虽然越国不是东西,过河拆桥,但咱们还是不能让他们败了,让丑国的触角伸到我国南方。
苏熊也不是东西,在华国边境陈兵百万,声称要对我国正在搞的核设施实行“外科手术”式打击。
此后更是爆发了珍宝岛和铁列克提事件,可以说,华国和鹰酱建交,和华苏这段时间的斗争有很大的关系。
张建华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华国还不够强。
来自后世的他知道,华国和大鹅关系密切,在上面的宣传引导下,两国民众之间的关系也很好。
但那是因为大鹅良心发现?
他认为不是,那是因为华国强大。
若华国很弱,你看他们会不会这么做,当然华国那么做也不是因为友谊,而是处于全球布局的需要。
因此,他认为要想解决掉这一系列的问题,就在于军工。
华国若是拥有后世的实力,鹰酱和苏熊早就乖乖的走上谈判桌了。
综合这一切,张建华决定先开始战斗机等军工研发,逐步完善技术。
一步步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最终实现南天门计划。
次日一早,张建华夫妻由司机接到了碳纤维厂,试验t800碳纤维。
试验非常成功,实物性能和实验室没有太大的差异。
张建华知道国家正在讨论发射卫星,t800来的正是时候,于是他第一时间就向聂主任做了汇报。
打完电话还不到三小时,不仅聂主任亲自到场,钱院长等一众专家也到了。
所有人都清楚t800碳纤维的含金量,对航空航天以及卫星领域的影响,因此迫不及待的想要亲自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建华,客套的话就不要讲了,我们要看东西。”聂主任打断张建华的问候,直入主题。
“好的。”张建华将众人迎入车间,拿出t800碳纤维。
“性能如何?”不等张建华说话,钱院长就迫不及待的说道。
他这段时间正准备进行卫星试探,急需碳纤维材料,若是真像张建华电话中说的那样,那就完美了。
之前想着用其他材料代替,如今有了t800碳纤维,效果将截然不同。
在张建华的示意下,孙旭向众人汇报了各项参数。
“聂主任,张组长,各位专家,咱们研发的这款t800碳纤维含碳量为96%,较t700提升了3个百分点;
拉伸强度明显高于t700,为5880pa,超越目前世界已知的4200pa。
拉伸模量为294gpa也高于t700。”孙旭越汇报越激动。
还没等他说完,一群专家就围了上去,看起来数据。
“太好了,从今往后,我国的材料将不再是发展的桎梏,反而是优势。”
建华同志,你们太了不起了。”专家们激动的说道。
听着这些对他来说偶像们的夸奖,张建华尽管内心很高兴,还是装出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表示这没什么,是他应该做的。
随后专家们询问了t800的产量,得知马上就能量产之后,所有人的兴奋了。
同时也更加佩服张建华了。
t800的顺利投产,标志着我国在材料方面全面超越美苏。
这一好消息当天就汇报给了伍同志,张建华等人接到了他们的表扬。
顾不得沉浸荣誉,张建华宣布开始研发t1100,并将本组一分为二,另一组研发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他要加快新材料的研究。
有着完全的资料指导,张建华等人的研发非常顺利,但国内的政治氛围却是越来越不对了。
对于即将发生的这一切,张建华非常清楚,也知道接下来的这场斗争会有多么残酷。
他不是政治家,不知道这场革命有无必要,但他知道对研发环境很不友好,是一场教训大于经验的运动。
未来10年内,党的政权和组织受到了极大的削弱,一些人利用这个机会上位,极大的耽误了国家的发展。
就拿研发来说,很多专家被打成了走资派,住进了牛棚。
很多学生不到十五岁就离开父母上山下乡了,很多人的青春就这么被耽误了。
当然有人会说,也不全是负面影响,这批人上山下乡也锻炼了自己,锤炼了精神意志,这确实如此。
但总得来说,还是那句话,教训大于经验,付出大于收获。
说实话,他很担心,不知道会不会影响到碳纤维厂的生产和研发。
他父亲和岳父都是为革命牺牲的烈士,本人倒是不用担心被批斗,但手底下这批人却不一定,他们中有很多人拥有留学经历,可能会被盯上。
尽管内心很慌,但他还是强迫自己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