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我林十三愿为开放海禁保驾护航
大明官讳中的“署理”二字,即代理也。看书君 冕废跃渎
北镇抚使是个三煞位。
自嘉靖四十五年正月陆绎卸任北镇抚使至今,短短两年间已有四位北镇抚使或身陷诏狱、或被流放发配、或被斩首。
最离谱的一位在家里吃着火锅听着曲儿,稀里糊涂脑袋上就多了一柄匕首。
之前严党倒台,严徐党争结束。随之而来的高徐党争更加激烈。
严嵩和徐阶只是权力之争。
高拱和徐阶则是朝中革新派与保守派之争,涉及大明王朝的根本。
如今的内阁有五员。
首辅徐阶、次辅李春芳。阁员高拱、郭朴、张居正。
五人之中徐阶、郭朴是守旧派。
高拱、张居正是革新派。
李春芳则是个好好先生,只关心翰林院那摊子事儿。
言归正传。冯保给林十三宣完旨,林十三愣在了原地。
冯保笑道:“林老兄,恭喜你高升啊,还不快领旨谢恩?”
林十三叩首:“臣,林十三领旨谢恩。”
陈矩笑道:“以后要尊称您一声林镇抚使了。”
林十三反问:“我听说自杨镇抚使被人用匕首开了瓢,北司的几位千户为了争镇抚使之职斗成了乌眼鸡。”
“上头怎么让我一个杂差千户署理了北镇抚使?”
没错,北镇抚使这两年虽是个不得好死的三煞位,却像是一泡散发着浓郁气息的屎,引得北司中诸恶犬相争。
没人能够抵挡权力的诱惑,即便权力是把双刃剑。
隐于驯象所,最不想去北司供职的林十三,却坐上了这个三煞位。
李高笑道:“嘿。全靠我姐在皇爷面前美言,举荐师父你署理北镇抚使。”
林十三愕然:是李贵妃的意思。
之前为了自保,林十三拼了命的通过李高巴结李贵妃。李贵妃将他当成了自己人。
朝野皆知,李贵妃在宫中地位几乎压过了陈皇后。隆庆帝遇事首先垂询的不是内阁五阁老,而是李贵妃。
她开了金口,北镇抚使的位子自然非林十三莫属。
冯保又道:“另外你们卫里朱指挥使开了调令。孙越平调为北镇抚司副千户。你们师徒俩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当师父的走到哪儿,徒弟自然要跟到哪儿。”
孙越拱手:“是。我这条命早就是我师父的啦!”
林十三下意识的想拖延上任的日期:“冯公公,正值春天大象交配的季节。*天~禧?小¢说/网` ,首¢发*驯象所这边事务繁忙。我能否七日后再去北司到任?”
冯保笑道:“旁人升了官,都是上赶着抓紧去上任。你倒是不紧不慢。成啊,七日就七日。”
“你们朱指挥使、刘同知那边我去说。”
如今锦衣卫的指挥使是朱希孝,指挥同知是刘守有。这二位都是林十三的老熟人。
他们在朝中属于高拱、张居正一边的人。故锦衣卫是支持革新派的。
至于司礼监秉笔兼东厂提督太监孟冲,则是徐阶、郭朴一边的人。故东厂支持保守派。
冯保、陈矩、李高宣完旨离开了驯象所。
林十三对孙越叹了声:“得,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咱师徒俩的好日子算是过到头了。”
林虎凑了过来:“爹,这我就不明白了。您升了官,怎么好像不乐意?”
林十三道:“等你大了就明白了。”
不知不觉已近傍晚时分。
林十三正要下差。驯象所的槽厩校尉却慌慌张张的跑了进来:“十三爷,不好啦!可出大事啦!您的枣红驹,死啦!”
林十三眉头一皱:“怎么可能?早晨骑它来所里时它还活蹦乱跳的。”
这匹枣红驹乃是蓟州总兵戚继光赠予林十三的。
东南倭寇平定后,戚继光失去了胡宗宪这个靠山,同时也失去了戚家军的兵权。
他被徐阶的学生陈瓒、吴时来举荐“回京协理戎政”。说白了就是回京坐冷板凳。
所谓“协理”,有点像后世的“参谋不带长,放屁也不响”。
到京后,戚继光犯了一个错误。为国征战心切的他,上了一道《请兵破虏四事疏》。
他竟在奏疏中言“授臣(继光)以十万之师,假臣便益,定始北边固若金汤”。
奏疏中的雄心壮志,却被内阁、六部的老爷们当成了笑话听。
徐阶挖苦道:“呵,这人把自己当常遇春了。不知天高地厚。”
当初常遇春曾对太祖言“愿将十万众,横行天下”。
徐阶授意兵部,给了戚继光一个神机营副将的职位。这是个有名无实的闲差。
戚继光这冷板凳坐的更冻屁股了。
万幸,曾在东南抗倭的战场上与戚继光结下生死之交的谭纶升任蓟辽总督。
谭纶那是隆庆帝龙潜前邸时的铁杆。在朝中说话很有分量。谭纶在隆庆帝面前保举了戚继光。
今年初,隆庆帝诏令戚继光为“总理蓟州、昌平、保定、辽东四地兵务”。狐恋雯穴 埂鑫蕞全地位等同文官中的蓟辽总督。
四镇总兵官皆受戚继光节制。这还不算,老戚家军也从东南调往蓟州,归戚继光统辖。
如果诏令得到执行,戚继光将成为九边权力最大的将领。
戚继光还没赴任呢,事情就起了变化。
谭纶是革新派的一员。戚继光是谭纶的人。
戚继光坐大等于革新派坐大。故徐阶一党屡屡作梗,最终将戚继光降为蓟州总兵,领蓟州、永平、山海关三镇兵马。
那匹枣红马,便是戚继光前往蓟州赴任前送给林十三的。
林十三质问槽厩校尉:“枣红马是怎么死的?”
槽厩校尉战战兢兢的说:“它的颈脉上,插了.插了一支箭。”
林十三皱眉:“什么?”
他跟孙越火急火燎的赶到了马厩。
只见枣红马躺在地上,马血流了一地,已没了气息。
枣红马的马颈上插着一支箭。林十三上前,将箭拔出,箭尾上捆着一个羊皮卷。
林十三打开羊皮卷,只见上面写着“好自为之”四个字。孙越怒道:“我日他娘!哪个狗杂碎欺负到咱们十三爷头上了?老子不答应!若让老子查出来,老子非扒了它的皮,抽它的筋!”
林十三道:“歇着吧你。我刚署理了北镇抚使,就有人给我下马威。”
“呵,这意思再明显不过。那些人能杀我的马,就能杀我本人!”
“好啊,我蜷居于驯象所,那些人真把我当成了病猫!孙越,不要等七日了。明日我便去北司上任!”
孙越道:“得嘞!您老掌了北镇抚司,朝中有些人该睡不好觉了!”
入夜,林十三回到了狗瘠薄胡同的老宅。福禄街的新宅因是严世蕃、罗龙文所赠,早就被他遗弃。
碧云如今已是三十岁的妇人,颇有美熟妇的韵味儿,芸儿亦然。
至于林有牛,他已有七十二岁高寿。前些年因御史参劾,他不得已关了冰窖生意。没了事做的他老的很快,已是老态龙钟。
白天六个时辰,林有牛倒有五个时辰是糊涂的。只有不及一个时辰清醒。
一家三代人在饭桌前坐定。
林有牛一拍饭桌,又开始犯糊涂了:“逆子!什么时候调到北镇抚司?真是个废物点心!老子花了二百两银子把你送进驯象所当堂贴校尉,日日盼着你有个升腾,能调去北镇抚司。”
“你倒好,不思长进,还在驯象所喂大象呢!”
林有牛患上了严重的痴傻症,当下他的记忆还停留在十二年前。
林十三喝了口茶,轻声自言道:“爹,这回可遂了你的心愿了。上头让我署理北镇抚使。”
林有牛老眼一亮:“什么?你做了北镇抚使?”
“嘿,好儿子。都说老来得子必龙凤。打你小时候我就跟你娘说,你这娃不一般,是干大事的。”
“噫,好,我儿升了!”
说完林有牛“啪啪”扇了自己两个大耳瓜子。
碧云在一旁道:“爹,您老这是做什么?”
林有牛笑道:“嘿嘿,我怕被喜痰迷了心窍。”
林十三叹了声:“唉,爹,您老越来越糊涂了。”
转头他问碧云:“不是让名医宋猥给咱爹开了药了嘛?吃了快一个月了,也不见好转。”
碧云道:“宋先生说了,老人的痴傻症是绝症,即便服药一年,治好的机会也不到半成。”
“你调去北镇抚司了?能不能辞了?我可听说,前四任的北镇抚使下场都不怎么好。”
碧云混迹京城贵妇圈这么多年,消息灵通的很。
林十三道:“蠢话。皇爷的圣旨岂能违背?宫里有人要让我当一柄匕首。这是我的命,逃得了一时,逃不了一世。”
吃罢了饭,林十三回到卧房,正要给碧云交公粮呢。
只听得院外一阵嘈杂声。
锦衣卫指挥使朱希孝来了!他前呼后拥带了二十几名随从。还押着四个被五花大绑的人。
林十三进得院中,拱手道:“大掌柜,您怎么来了?”
陆炳去世,陆绎闲居。朱希孝被尊称为“大掌柜”,刘守有被尊称为“二掌柜”。
因指挥佥事空缺。林十三这个北镇抚使,今后恐怕会被尊称为“三掌柜”。
朱希孝指了指被绑着的四个人:“下晌圣旨刚升你署理北司。今夜便有人派这四条狗盯了你家的梢。”
朱希孝怒道:“你们四个,我不管你们是谁家的狗。锦衣卫三掌柜的稍,不是你们想盯就盯的。”
“我知道你们身后的人地位比我高。故我不敢杀你们。”
“陆都督虽驾鹤仙去,但锦衣卫也不是什么人都能骑脖子拉痢疾的!来啊,拉到院外,一人断一指。断指后放掉。”
不多时,院外传来四人的呻吟声。
朱希孝道:“林老弟,咱们去里屋说话吧?”
林十三跟朱希孝进了堂屋之中。
朱希孝开门见山:“那四条狗都是东厂的。孟公公派过来的。”
林十三倒是毫不意外:“哦,是他啊。”
朱希孝道:“有个人让我给你带几句话。数年前,他在南京帮过你的忙,如今到你兑现诺言的时候了。”
林十三试探着问:“南京?帮过我的忙?还请大掌柜提醒,是谁?”
朱希孝答:“邵大侠。”
当初邵大侠帮林十三挖出了倭寇在南京的情报窝子。条件是今后若有机会,林十三要帮他的靠山高拱的忙。
看来今夜朱希孝是代表高拱来拉拢林十三的。但贵人名讳不能直言,所以只提了一嘴邵大侠。
林十三沉默不言,没有表态。
朱希孝道:“朝廷里谁忠谁奸,谁清谁贪,你心中应该明镜一般。”
“该帮谁,你心里应该也有一杆秤。”
“皇爷登基,要革清吏治,推行新政。有些人却拦着皇爷。我等皇家缇骑,应替皇爷扫除障碍。”
“刘守有跟我是一条心。你跟不跟我们一条心,得表个态。”
“做人也好,做官也罢,不能一直耍滑头。有时候必须得选一边站。”
林十三想了想,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了一句大话:“属下站在黎民苍生一边。”
朱希孝对这个模棱两可的回答倒不讨厌:“嗯。林十三,记住你的话!谁在朝堂上做拯救黎民苍生的事,你便要帮谁。”
“谁在朝堂上吃黎民苍生的血肉,你便要与谁为敌!”
林十三拱手:“大掌柜放心,十三虽位卑,却晓得何谓大义。”
朱希孝道:“去年皇爷力排众议,与鞑靼举行和议,给了鞑靼那么多金银布匹,你可知为何?都是明白人,不要装糊涂。”
林十三答:“属下斗胆猜测,皇爷要在大明内部施行革新。需一个稳定的外部。故才跟俺答汗和议。”
朱希孝颔首:“聪明人!我给你透个底吧。革新的第一步便是开放海禁,为大明开辟财源!”
“锦衣卫最近要做的事,就是为开放海禁保驾护航!”
林十三愕然:“开放海禁?”
自嘉靖朝中期后,世宗便想开放海禁。奈何被文官阻挠,一直到他驾崩也未能成事。
当今天子竟有如此魄力,要开放海禁?
要知道,内阁首辅徐阶及他身后庞大的利益集团将会想尽一切办法阻止开海!
这将是一场惊天骇地的政潮。
林十三不再装糊涂,不再耍滑头。他正色道:“大掌柜放心。我林十三愿为开放海禁舍上自己这条命!”
“当初多少忠义之士死在了东南抗倭的战场上?抗倭、平倭只是手段,肃清倭患、靖清海路、开放海禁才是目的!”
“为了那些殉国的烈士,我愿为开放海禁保驾护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