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火铳一事
这时,王龙也来到了周策的身后,他一眼就认出了这些划痕来历。
“不是划痕,是有人在此处练刀,而且他的刀很是锋利,每一道缺口的落下深浅看来,并未动用任何力量。”
“他在测试刀锋的锋利程度,如此锋利的刀,不是大虞的刀。”
“来自于樱花人。”
周策神情认真,这让他意识到自己的猜测果然没有错。
那个樱花人果然就藏身在这里,怪不得他们之前一直找不到。
“樱花人藏身之地就是在这里。”
话音刚落,身后王龙像是发现了什么,猛的夺过身后府兵手中佩刀,直接奔着前方追去。
周策目光立马看去,果真见到一道仓皇逃离的黑影。
周策立马意识到那个人就是他们要寻找的樱花浪人!
于是,他也是带领其他的府兵追了上去。
只是两人速度太快,转眼间竟然就消失在了众人视野当中。
可眼前只有废墟而已,根本不见两人身影。
直到打斗的声音响起,周策这才循着声音带人追了上去。
只见一处空旷的废弃院落的空地,王龙已经与樱花岛的浪人武冈交手起来。
两刀交接,火花四溅。
两人看起来不分上下。
可武冈在察觉到周策等人出现时,眼神中闪过一抹慌张,当即撤刀转身就是逃离。
王龙正欲追上去时,却被周策直接止住。
“不必追了,他逃不了的。”
武冈逃出废墟没多久,他已经来到了冷冷清清的街道上。
眼前的街道虽说空无一人,可是却给了他一种莫名的危机感。
这让他脚步不得不有所放缓,右手缓缓握向了腰间的武士刀,缓缓拔出。
果然,原本空无一人的街道上从四处忽的出现了一道道身影。
这些身影正是来自于禁军。
“敢在京城内行凶者,杀无赦。”
武冈拔出武士刀,不等他冲杀向禁军,便是见到禁军中有人直接掏出了火铳。
伴随着枪响,原本杀气腾腾的武冈轰然倒地。
周策等人到来时,所看到的只有倒在血泊中的武冈。
这让周策勃然大怒,快步朝着一众禁军走去,目光看向了拿着火铳的两人。
“我似乎提前就通知过不准让人杀了他,我倒是想知道谁给你们的胆量敢开枪的!”
两人低下头,一句话也不说。
禁军的什长此刻也意识到这两人的不对劲,当即收了两人火铳,带着深深歉意朝着周策一礼。
“国师大人,属下管教不严,对不起。”
看了一眼这什长,周策并未怪罪,因为他知道的此事与此人一定无关。
开枪的两人必定来自于前朝余孽。
好一个李承运,禁军当中果然还有前朝的人。
武冈死了,唯一的消息也是再次断了。
看向火铳,周策脸色瞬间阴沉起来。
工部与兵部合力生产火铳,目前还未进行发放,那么这两人手中的火铳从何而来?
刹那间,周策眼中弥漫起强烈的杀意,这一刻的他已经猜到了什么,直接立马离去。
至于武冈的尸体,则是由禁军处理。
……
次日,金龙殿,早朝。
身着龙袍的李炎手中多了一把火铳,此刻他正有意无意的把玩着。
这让朝堂上的一众官员感到莫名其妙,他们从未见过陛下手中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但是,有的官员却已经吓出一身冷汗。
对于其他官员来说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很正常,可是对于他们而言再清楚不过。
“朕知道很多人都不知晓朕手中的东西叫做什么,这叫做火铳,能够百步之外一枪毙命,此物堪称神器。”
“就连寻常军中士兵所穿的铠甲都无法抵挡这火铳的威能,这是国师制造出来的,原本用意是装备一支禁军精锐,用来保护京城安全。”
“可火铳刚制作,还未进行配置,居然就有人已经得到了火铳,甚至还杀了朕所需要的证人,此事国师亲眼所见。”
“朕就奇了怪了,这火铳是如何来到这两人手中?”
说着,李炎好奇的看着手中火铳,在火铳枪杆处还印有一个“虞”字。
这是来自于大虞的火铳。
伴随着李炎话语落下,兵部,工部有关火铳的负责人纷纷跪地,浑身在止不住的瑟瑟发抖。
“臣等有罪,还请陛下赎罪!”
“启禀陛下,此事乃是兵部侍郎左田林所做,目前他已被臣送往刑部,等待处置!”
“陛下,还有工部官员秦则栋,臣也将他送往了刑部。”
李炎没有搭理兵部与工部下跪的人,而是看向了刑部尚书赵全。
赵全一步跨出,气势坦荡,面色从容不迫。
“启禀陛下,两部官员的确是将有关之人送往刑部,但刑部还未调查此案。”
“这是为何?”
李炎好奇问道,而他的目光已经注意到了跪地的两部官员此刻瑟瑟发抖,透着的紧张感觉。
见到两部官员如此状况,李炎瞬间了然。
只听赵全直接说道:“因为涉事之人是今日清晨才送来,所以刑部还未来得及调查。”
李炎听后直接冷笑起来,笑声中的嘲讽是那么的明显。
而这让兵部与工部两部官员更加畏惧。
“好一个兵部,好一个工部。”
“若非此事告发,恐怕你们都还不知晓此事吧?”
“来人,将这几个官员扒去身上官袍,直接给朕扔入大牢!”
伴随着两部官员直接被生生拽了出去,尽管哭喊求饶响彻整个金龙殿,可没有官员敢为之求情。
李炎将手中火铳交给了身侧的太监,随即起身。
“火铳一事,朕很重视,这是用来保护我大虞,而不是用来随意杀人的。”
“朕再次提醒在场的诸位,你们是大虞的官员,是大虞百姓的官员,而并非来自于前朝,来自于樱花岛。”
“朕希望你们清楚自己的身份,千万别让朕失望,否则朕对你们绝对不会有任何留情的。”
说完,李炎挥手。
太监宣布道:“退朝!”
百官退去,李炎将丞相姜为单独留了下来。
“姜丞相,朕有事要与你相说。”